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825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825节(2 / 2)

“未来西方会是朝廷的重心所在,我去此处也算是抢了先机。”

大家豁然开朗。

西域局势有多复杂大家都清楚,朝廷也需要有一个熟悉当地情况的人参赞军机。

杨荣如果能脱颖而出,未来重返朝堂必然会得到重用。

关键,这是陈景恪派他去的。

说的更直白点,陈景恪有意将他往西域问题专家方面培养。

只要他做的不差,将来是必然能重回朝堂的。

所以对他来说,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原来如此,恭喜杨兄……”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明白这一点。

当杨荣要去西域当参军事的消息传开后,不知道多少人在背地里看笑话。

之前许多和他关系不错的人,态度也变得冷淡起来。

在他出发这天,前来送行的人,除了杨溥等好友之外,竟然只有杨士奇等寥寥数人。

其余内阁行走,连句关切的话都没有。

这让杨荣认识到了什么叫人情冷暖。

-----------------

就在杨荣出发后不久,大明周报刊登了一篇文章。

治心治事。

内容就是陈景恪之前给内阁官员讲的那些。

后面还带着许多内阁行走的策论,全都是关于此事的看法。

这份报纸一出,自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反应迟钝的,还在想着陈景恪又弄出什么新思想了?

反应快的已经察觉到,这是变革的号角。

第493章 绝对权力

大明周报连续四期,都是关于管事与管人的讨论。

更加坐实了之前的猜测,这就是变革的号角。

不出意外,此事成了时下最热门的话题。

各路人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也有人无所谓。

但各大学派却都在积极响应,为这次变革摇旗呐喊。

作为显学的理学被打压,大明出现了思想空白。

这么说也不准确,陈景恪的大同思想,将会是朝廷扶持的主流。

但一是大同思想出现的太晚,二来但陈景恪并没有搞唯我独尊,而是给各派都留下了生存空间。

各派都想抓住这个机会,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变革就是最大的变数,也是他们的机会,自然不能错过。

朝廷摆明车马要变革,那他们想上车,就必须支持变革。

别看之前这些小学派被理学压的很惨,但不能因此就小瞧他们的影响力。

在局部地区,他们的学说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比如横渠先生张载,他主要在关中活动讲学,所以他的学说在关中的影响力甚至超过理学。

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本土’思想,影响力都不可小觑。

只不过,他们的思想一般存在某些缺陷,无法获得大多数人的普遍认同。

理学的优点就是,更加全面更加深入,最后获得了普世的机会。

但即便是理学最昌盛的年代,那些小学派在‘本土’依然非常活跃,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这种情况有好处,那就是思想界比较活跃,会诞生无数的学者、文化名人。

坏处就是,容易造成思想混乱。

前世大明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呢?

老朱的方法简单粗暴,他下令科举以朱子传注为唯一答案。

朱棣进一步整理出了朱子注释版《四书五经大全》,要求科举必须以此为答案。

这么做,彻底扼杀了小学派的生存空间,迅速统一了思想界。 ',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