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植面积最广的,是产量较高的那种,亩产可以达到三百多斤。
缺点是口感不太好。
不过对当前的百姓来说,什么口感不口感的,产量才是最主要的。
种植面积第二的,是亩产只有一百斤左右,但口感最佳的那种,有钱人专好吃这玩意儿。
不过朝廷限制了这种低产稻的种植面积,在市场上一直属于供不应求。
这是虾夷‘黄金’水稻能产生的前提。
虾夷岛的水热条件与辽东类似,有移民尝试将寒稻移植过来,发现竟然成活的很好。
正是因为这个发现,大明才决定在这里屯田的。
本来一切都是好好的,结果不知道怎么就兴起了一股风潮。
虾夷岛产的那种亩产低口感好的水稻,在海商中间流行开来。
然后其他想吃那种低产口感好水稻的富商,也纷纷过来求购。
当富人开始追逐攀比的时候,很多东西已经不能用常理来论之。
一斤米从虾夷运送到大明本土,价格能翻到上百文还供不应求。
虾夷岛远离洛阳,朝廷也管不过来。
更准确说,朝廷压根就没打算管。
弄出一个拳头产品,是振兴当地经济,吸引财富和人口的最有效方式。
现在民间自己弄出了黄金稻,陈景恪又怎么可能会反对。
甚至他还推波助澜了一下,将虾夷岛黄金米列为贡米。
这一下就更加刺激了民间需求。
反正最后的结果就是,虾夷岛种植最多的,反而是那种亩产低口感好的水稻。
黄金米也成了虾夷岛的标签和拳头产品,民间已经开始用黄金岛来称呼虾夷岛。
只不过大明官方并没有确认这个名字,忒俗了。
而且大明体系内,叫黄金的岛屿实在太多了。
很多确实盛产黄金而得名,很多是因为别的原因。
不过朝廷也没有确定虾夷岛这个名字,只是暂时采用而已。
原因很简单,现在取个名字将来还要改,太麻烦了。
将来把这里封给谁,就用谁的封国来命名。
就在码头有条不紊运转的时候,突然有十几艘战船闯入。
不过并没有去民用码头,而是停靠在了旁边的专用码头里。
熟悉这里的人,看到这一幕,顿时就知道来者是谁了。
只有外来的商人还在好奇,这是大明的水师战舰?
可看起来不像啊,关键是上面没有悬挂旗帜。
有商人去问码头管事,那管事笑道:“这是松下首领的船。”
那商人听到这个名字,心中一惊:“松下首领?可是那日本海之王松下首领?”
那管事说道:“除了他,这日本海域还有几个松下首领。”
就在他们说话的档口,一个身着华丽汉服的中年男子,在一大群人的簇拥下走下船。
登上早已准备好的马车,向着远处行去。
看着他们远去的身影,那商人心有余悸的道:
“没想到,竟然能在这里看到他。”
“不过,江湖传闻松下首领身高八尺……这看起来反倒像是个文人。”
那管事忍不住笑道:“江湖以讹传讹罢了,松下首领为人非常和善,处处遵守礼仪……”
和善?
那商人心道,你特娘的要不要听听你在说啥?
日本海头号海盗头子,能止小儿夜啼的人物,你竟然说他和善?
-----------------
松下纯太郎并不知道,正有人在腹诽他,知道了也懒得理会,这点肚量他还是有的。
此时他正一脸凝重,思考要如何说服镇守此地的水师将领王景弘。
很快马车就到达了指挥使衙门,略微等待之后,就见到了王景弘本人。
办公室里面摆满了书籍,比起将领,反倒是更像是一个读书人的书房。
王景弘也猜到他来的目的,直接屏退了左右,办公室内就只剩下他们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