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时候太顺了也不好,只能人为的为他制造一些挫折,来打磨他的性格。
让他以为自己是外戚,受到打压,这个点子还是徐达想出来的。
只能说,坑儿子还得是老徐。
目前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虽然徐允恭对现状有些不满,但并未怨天尤人,也没有自暴自弃。
明知道自己被架空了,也一直在努力执行命令,按照陈景恪的计划,对神机营进行革新建设。
现在磨砺的差不多了,老一辈即将谢幕新一代就要掌权,也是时候让他知道真相了。
这时,陈景恪忽然说道:“不过你也不用遗憾无法上战场,未来还真有一场硬仗,需要你亲自出马。”
朱雄英马上就猜到他说的是什么了,也点点头表示认同。
徐允恭见状大喜,问道:“不知打谁……放心我会保密的,就是私下自己多研究研究对方。”
陈景恪说道:“高原,那里气候恶劣空气稀薄,咱们的将士上去十分力气发挥不出一分。”
“但火器能弥补这个缺点。”
“等朝廷做好准备,就会派神机营前去征讨高原三王。”
“到时候你这个神机营统领,自然就是统帅大军的不二人选。”
徐允恭激动的道:“哈哈……好,我这就好好研究高原情况,绝不让你们失望。”
三人又聊了一会儿,徐允恭就离开去处理军务了。
朱雄英和陈景恪看着他的背影,也不禁松了口气。
“徐老大的问题总算是解决了,魏国公也真是,他想磨砺儿子干吗让我们背黑锅。”
面对他的吐槽,陈景恪笑道:“那没办法,谁让你娶了人家的女儿呢。”
朱雄英耸了耸肩,笑着转移话题说道:
“徐老大、梅殷、沐春、沐晟、李景隆、耿子茂、唐敬业……大明军队后继有人啊。”
陈景恪笑道:“这些都是勋贵子弟,平民出身的也有十几位可堪大用的。”
“就这还没算诸侯王手里的人才,就像燕国的张辅,也有统帅之才。”
这还只是已经崭露头角的,还有更多人才没有被发现呢。
而且刚才只数了军方,文教方面的成绩也非常突出。
解缙、蹇义、夏元吉这些正当年的就不说了,光说二三十岁左右的新生代。
杨溥、杨荣、杨士奇、韩克忠、胡濙等等,无一不是一时人杰。
关键这些人的年龄,正好形成了梯次。
等现在的七学士赵秩等人退下来,正好轮到解缙他们这一批人上台。
解缙他们退下来,正好杨溥、杨荣这一批人接替。
可以说,就目前这些人用好了,都能确保大明五十年的太平。
接下来五十年,再稍微发掘一些人才,就能开创一个长达百年的太平盛世。
算上已经过去的三十年,那就是长达一百三十年的上升期。
一想到这些,朱雄英和陈景恪都非常激动。
这些都是小插曲,并不影响朝廷的运转,各衙门都在围绕征讨日本进行工作。
因为这一战不光是为了打日本这么简单,也是大明第一次正式对海外国家发起灭国之战。
啥,你说南洋列国?
那些只能叫土著势力,不能称之为国。
日本是一个传承悠久,拥有自己的文化习俗的,数百万人口的大国。
是的,日本其实也是一个大国。
说他小,只是相对大明而言。
和同时期的其他国家比起来,他是妥妥的大国强国。
灭亡这样的国家,如何慎重都不为过。
更何况这次的行动,也是大明出海战略的一次实地检验。
如果打赢了,那么出海国策将再不可阻挡。
如果失败了,保守派必然会重新崛起。
所以,不论是对陈景恪,还是对皇家,亦或者是对军方来说。
此战许胜不许败。
即便已经做了如此多的准备,朱雄英依然觉得不够,接着他又公布了第二次大分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