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900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900节(1 / 2)

(' 了解过后才知道,千户窦大冲也是农夫出身,家里人多地少就当了兵。

在军中英勇善战,获得了骑尉的功勋身份。

并且他还在军中学习了文化知识,退役后通过考核,获得了现在的职务。

五名行政官吏,都是从各地方的吏员里选拔的。

大明虽然重新打通了吏转官的途径,但想从吏变成官那是千难万难,大多数人一辈子都完不成这个蜕变。

为了开发西域,朝廷给出了特殊政策,关内(玉门)的吏员愿意去西域的,可以直接获得官身。

如果已经获得了官身,愿意去西域的直接原地升三级。

干满五年回来再升一级,干满十年回来升三级任用。

如果死在西域,或者自愿终身扎根那里,可以恩荫一子为官。

当然,这个恩荫仅有这一次,用过就没有了。

这个政策,让无数仕途无望的人重新看到了希望,报名的人可不在少数。

这些官吏正对未来充满希望,自然不愿意没事儿给自己找事儿,态度也就变的和善起来。

那名医生是这些年朝廷培养出来的,也是有官身的,属于医官。

他的任务是负责为军屯所的人提供医疗服务,同时手把手培养几名懂医术的后辈出来。

那一个小旗的民兵,也都是退伍士兵。

家里人多地少,加之又习惯了军队生活,也选择了去西域。

到了西域屯田所,他们也能分到土地,还能继续过军旅生活,相当理想的生活了。

这就是屯田所的人员构成。

本来苟不凡等人以为,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

大家和当官的井水不犯河水,各干各的。

但没几天,他们就发现情况好像不对。

先是其中两名行政官(教谕),在下班后组织大家学习识字。

每天半个时辰,所有人都必须参加。

这让大家都感到震惊,竟然还有这种好事儿?

将信将疑的到达指定地点,发现是真的。

不只是他们这一批人,其他军屯所也在给百姓讲课。

只有三门课,识字、算学和历史。

识字教的都是常用字,算学也只是简单的四则运算,历史则是教谕为大家讲华夏简史。

众人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一切。

教谕也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就告诉他们这是安平侯提出的建议,陛下亲自批准的仁政。

要让百姓识字懂史,知道自己是什么人,不要一辈子都浑浑噩噩的。

不只是现在教,等到了目的地还会开办学堂,所有适龄孩童都可以去进学。

成人在农闲时节也可以去学习。

得知事情来龙去脉的百姓,纷纷高呼皇帝万岁。

苟不凡激动的道:“朝廷又是分田又是分女人,还要教我们读书。”

“你可要将这一切都记在心里,永远效忠朝廷,不要当忘恩负义之人。”

苟飞跃重重点头:“爷爷您放心,我一定忠于朝廷,忠于陛下的。”

秋去冬来,天气越来越冷,朝廷又给大家分发了棉衣和棉被。

天气变冷不适合种草种树,这项工作也停了。

但大家并没有就此歇着,千户们开始组织大家进行军训,民兵就是教官。

不只是成年男子参加,就连孩童和老人也都要参加,只不过后者的训练强度要低很多。

这训练可不是假把式,而是实打实的军训。

很多人不理解,这又不是打仗,为什么要搞军训?

千户们的话很直白:“西域几百年前就脱离了华夏,不会那么容易就臣服的。”

“那里的人不敢反抗军队,未必不会对普通百姓下手。”

“所以大家要接受训练,才能保护好自己。”

这番话说的很多人都心中一紧,原以为就是环境艰苦一点,没想到还有生命危险。

以至于不少人都产生了退缩的念头。

上面的人也没有做思想工作,任由大家私下讨论。

苟不凡祖孙俩态度倒是很坚决,用苟不凡的话来说就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