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912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912节(1 / 2)

(' “解缙是怎么回事儿?”

陈景恪并不意外他知道此事,老朱虽然不插手政务,却依然时刻关注着外面的情况。

锦衣卫百户沈剑星,就是直接对他负责的。

对于解缙的事情,陈景恪也不想多说什么,毕竟朋友一场。

所以他就简而化之的回了一句:“谢缙绅志在立言。”

老朱冷哼一声,道:“不知好歹的东西,换成咱早就赐他三尺白绫了。”

朱雄英劝道:“好不容易才形成的大好局面,咱们应该悉心维护才是。”

“为他杀他一个人而坏了人心,太划不来了。”

“况且人各有志,只要他不违法乱纪,就随他去吧。”

老朱自然也知道,杀人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

现在革新大势已成,应该稳步巩固变革成果。

继续用杀伐手段,反而会造成混乱,导致革新进展不下去。

所以他也只是说说气话,并不是真的要杀人。

“解缙的事情也算是一次教训,不要轻易的对某些人寄予厚望。”

“更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想培养人,就多培养几个,一个出问题了还有另一个顶替。”

“景恪这几年发掘的那几个人才就不错,咱觉得都有宰辅之能。”

换成别人,听到这话估计都要吓尿了。

作为臣子,你举荐的十来个人都有宰辅之才。

还都弄进了内阁当行走,你想干啥?

但陈景恪却丝毫不担心,反而笑道:

“您说的杨荣、韩克忠他们吧?确实都是大才。

“这两年就会陆续外放去地方锻炼,希望他们能对得起朝廷的期望,干出成绩。”

老朱提醒道:“记住解缙的教训,就算再器重他们,也要多留几个心眼。”

朱雄英和陈景恪点一起点头道:

“是,我们记下了。”

接着老朱又问起了人权部的事情:

“听说很多人都对人权部有意见,需不需要咱帮你们一把?”

朱雄英连忙说道:“别,这点小事儿要是都摆不平,我这皇帝不是白当了吗。”

“而且景恪早就有了全盘计划……”

然后他将两人借助大分封,劳动力不足的机会,组建人权部的计划说了一遍。

老朱思索片刻,说道:“办法是好办法,但不会那么顺利的,必然会有人做手脚。”

朱雄英眼神里闪过一抹冷意,道:

“我已经将贾思义召回京,由他亲自负责监察此事。”

“为了大局着想,我自登基以来从未轻易杀过人,以至于有些人忘了我是您的孙子。”

“正好借此机会杀伤一批,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天子之怒。”

陈景恪说道:“其实现在是推行新政的最佳时期,这也是历史交给大明的任务。”

“之前我常说,大明处在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节点,也是源于此。”

朱元璋好奇的问道:“有个问题我一直想问,你是怎么判断出这个结论的?”

“还是说你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认为自己能开启这个大变局?”

最开始他并不觉得这是个问题,大明驱逐鞑虏恢复华夏,就是大变局啊。

后来察觉到貌似不对,这个变局来的有那么一点点点点大啊。

然后一个疑惑就产生了,陈景恪是怎么得知大变局到来的?

当时他认为,陈景恪是特别自信想要亲自开启一个大时代,所以才会这么说的。

可是后来随着唯物论的出现,尤其是大同思想的定稿,他发现不对。

按照陈景恪自己的理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那这个大时代就不应该由他个人来开启。

而是天下人共同开启的。

可是不由他开启,他又是如何判断出大时代到来的?

难道真的仅仅因为大明驱逐鞑虏恢复华夏?

答案显然没有那么简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