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理寺卿曹铭出列道:“回陛下,今岁各地方衙门共上报案件三千四百七十一起,比之去年少了一成。”
换成平时,肯定会有人迫不及待的站出来吹捧,在我皇的英明领导下,百姓安居乐业、人心向善云云。
但看了看大殿中央摆放着的一片箱子,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
这么一大堆箱子,你说只有三千四百七十一起案件?
骗谁呢?
这说明啥?说明在瞒报案件啊。
至于原因也不难理解,我们这里的案件比去年少,说明我治理有功啊。
若是比去年多,那岂不显得我们都是酒囊饭袋吗。
然而,这瞒报的差异也太大了啊。
大明选官制度改革以后,中枢官员基本都有基层从政经验。
他们马上就猜到了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很多案子或许地方衙门都没有立案审查。
然后被锦衣卫给查到上报了。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锦衣卫查到的和地方衙门上报的,数量上差别太大了。
意味着国家对基层的掌控力在下降。
这才是最致命的。
你们这是在威胁皇权啊。
就算再迟钝的人,都意识到问题大发了。
对一个年轻、雄心勃勃的帝王来说,权威受到挑衅,是绝对无法容忍的。
这事儿恐怕无法善了了。
老臣们已经恨不得把头缩进胸膛里,新臣子们则还在思考,等会要如何劝皇帝息怒。
但这还不算完,朱雄英又把前几天说服重臣的数据拿了出来。
上面有现在的具体情况,以及放任不管的后果。
至此,他将自己的督亢地图全部展开,终于露出了杀手锏。
展开为期一年的专项行动。
“对于违法乱纪之事,从重从严处置,决不姑息养奸。”
不少人下意识的想要反对,然而还不等他们行动。
内阁、大都督府、各部尚书,全都齐刷刷的站出来表示支持。
到了这会儿,就算反应再迟钝的人也知道,皇帝已经和群臣达成了一致意见。
各派系的人见到自家老大都支持了,也很自觉的站出来支持。
这一下,大半个朝堂都是支持的声音。
剩下的人纵使有意见,也只能咽回肚子里。
倒是有人认为朝廷此举恐会引起天下大乱,望皇帝三思。
还有人试图施展拖字诀,马上就要过年了,一切等过完年再说也不迟啊。
但很显然,他们的反对意见无效。
不过朱雄英却并没有无视他们,而是让这些人联合大理寺和都察院,对此次行动的所有案件进行复核。
此举让群臣都心头一紧。
皇帝的手段,比圣皇和太上皇还要高明啊。
保守派的意见虽然没有被采纳,但他们获得了复核案件的权力。
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安慰,免得他们心生怨忿。
关键是,皇帝此举把本来反对行动的保守派,也纳入到行动中来了。
而且保守派还心甘情愿的往这个坑里跳。
毕竟只有拿到复核权,才能限制行动无限扩大,避免锦衣卫制造冤假错案。
这一招,高啊。
就连内阁学士、大都督府一众大将都非常意外,对朱雄英生出了敬畏之心。
在确定了专项行动之后,朱雄英又下了一道旨意。
此次行动以锦衣卫为主,各衙门必须配合行动,如有必要可以调动各地驻军。
不过只能调动五百人,超过五百就需要皇帝和大都督府批准。
即便如此,群臣也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竟然连军队都出动了?这次又要血流成河了啊。
非但如此,朱雄英还模仿话本里的桥段,赐给了杜同礼尚方宝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