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940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940节(2 / 2)

朱雄英却没心情关注这个,他冷笑道:

“真是好算计啊,可他就没有想过,如果没有郡王的身份,他有机会立这么多军功吗?”

一直没说话的老朱,忽然说道:“可他就是姓朱。”

言外之意非常明显,他就是郡王,享受特权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之前他觉得朱高煦讨封很过分,明显破坏了朝廷的规矩。

可现在却觉得,朱雄英有些不近人情了。

朱雄英还想反驳,马娘娘抢先一步说道:

“你应该知道,攻城当围三阙一的道理。”

“如果不给守军留一线生机,他们就会拼死作战。”

“只有给他们留下一条活路,哪怕这条路再危险,他们的决心也会动摇。”

“道理是一样的,朱氏子孙是天潢贵胄,生而享受特权。”

“如果你不给他们留下一条上进的路,他们就会想办法破坏规则。”

“到时候再好的规矩,也会被他们弄的千疮百孔。”

“给他们留下一线机会,即便这个机会千难万难。”

“他们首先想的也不是去破坏规则,而是怪自己能力不够。”

“而且这么做还有个好处,如果后世朱姓子孙里出了大才,也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一番话说的陈景恪连连点头,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朱雄英也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马娘娘继续说道:“不如这样,高煦的军功折半计算。”

“然后你再针对此事做出调整,后世朱家子孙想从政或者从军,须提前放弃爵位,以平民的身份参加。”

陈景恪心中一动,说道:“娘娘所言甚是,而且不得不说的是,圣皇制定的一些规则,也有诸多不合理之处。”

朱元璋眉头一挑,咋说着说着,说到我头上来了?

“你给咱说说,咱哪里的规定不合理?”

马娘娘和朱雄英也向他看来。

陈景恪说道:“就拿字辈和取名规则来说,就很不合理。”

“字辈好说,麻烦的是最后一个字必须用金木水火土为偏旁。”

“现在朱姓子孙少倒也罢了,一两百年后拥有皇室血脉的少说也有几万人。”

“这几万人要是全按照字辈规则取名,把字典翻烂了也凑不齐那么多字吧?”

“后世子孙想给自己取个符合规则的名字,就只能往生僻字上去找。”

“到时候必然会出现一大堆,老学究都读不出来的名字。”

“那场景……您就想去吧。”

老朱摸了摸胡须,不确定的道:“咱朱家子孙,真能壮大到几万人?”

陈景恪肯定的道:“几万人都是少的,您数数您有多少个儿子,多少个孙子,又有多少个重孙子。”

“就这么生一两百年,您想想得有多少个。”

老朱还真的掰着手指头算了起来,越算他就越高兴:

“嘿,你别说,咱家还真有可能壮大到几万人的规模。”

看着傻乐起来的老朱,陈景恪很是无语。

您是不是忘了咱现在再说什么?

“取名,取名的问题怎么解决?”

老朱这才回过神,美滋滋的道:“嗨,那就用生僻字呗,有个名儿就好。”

马娘娘翻了个白眼,没好气的道:

“我看你是乐糊涂了……景恪这个意见提的好,这个问题得提前解决了。”

“嗯,字辈可以不用动,只需要把金木水火土偏旁的规矩去掉就可以了。”

老朱不乐意的道:“那可是咱费尽心思才想到的,怎么能改呢。”

马娘娘直接无视了他:“就这样吧,到时候与高煦的事情一并宣布。”

陈景恪则说道:“不如这样,没出五服的继续沿用字辈和偏旁取名规则。”

“出了五服的子孙,只需要沿用字辈规则即可。”

老朱连忙说道:“好好好,这个法子好,就这样吧。”

马娘娘也说道:“嗯,这样也好。” ',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