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然后她感叹的道:“世道真的变了啊,记得殷薯刚拿回来的时候,多少人抢着种。”
“当时一株红薯苗能卖几十文钱,现在百姓都不愿意种了。”
老朱注意力被转移,笑道:“这说明百姓的日子过的好了啊。”
马娘娘点点头,说道:“一切都被景恪说中了,人的需求是不停增长的。”
“吃饱了还想吃好,等再富裕点,百姓就会追求餐餐有肉,还要有精神追求。”
“如果朝廷的政策跟不上百姓的需求,哪怕大家都衣食无忧了,也会感到不快乐。”
老朱说道:“是啊,需求理论真的是对‘人心不足’四个字最好的解释。”
“放在十年前,要是有人和咱说吃饱了还不满足,咱肯定会骂人的,现在却觉得很正常。”
“再回头看咱最初设计的制度,确实太儿戏了。”
“竟想将所有人固定在一个框架里,不允许变动,以为这样就可以万世不易。”
马娘娘说道:“这不怪你,能看透未来的又有几人。”
“咱们都是凡人,只能从过往的历史中寻找经验。”
“你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受到周朝制度的影响。”
周朝就是严格人口控制,干啥的祖祖辈辈就干啥,延续了八百年国祚。
朱元璋也没有考虑过什么万世不易,可模仿周朝的户籍制度,让大明国祚延续个两三百年总没有问题吧?
现在他知道了,有问题,而且问题很大。
西周啥情况,现在的大明啥情况?
处在这个节骨眼上大明就得往前走,给后世寻找道路,而不是往后看。
至于陈景恪为啥能看那么远。
他们做过无数调查和推测,甚至推测他真的是神仙下凡。
但后来就觉得无所谓了。
他的学问哪来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和老朱家一条心,才华能为大明所用。
这就足够了。
现在他们只怕陈景恪的能力不够,而不是怕他太强掌控不住。
马车缓缓而行,一个时辰后来到一处占地庞大的作坊区域。
这里守卫森严,一里外就有岗哨,站岗的也都是手持新式步铳的神机营将士。
没有特殊许可证,任何人不得靠近一里范围内,违者格杀勿论。
老朱也没有搞特殊,拿出通行证顺利通过,到了作坊内部才亮明身份。
可把作坊的主管等人吓坏了,连忙出来迎接。
老朱现在脾气非常的和善,笑着和大家打招呼道:
“咱微服私访,就是不想闹出大动静,让大家该干什么就继续干什么吧。”
自然没人敢把他的话当真,众人依然是战战兢兢的。
直到马娘娘和朱标从马车上下来,他们才松了口气。
有这两位在今天就出不了事儿。
之后在管事的引导下,老朱他们参观了整个作坊。
仓库里面堆积如山的各种原材料,供给百余间实验室使用。
每一个实验室都堪称‘奢华’。
这可不是瞎说,就这一间实验室,造价都得数十万贯。
当然,说的是市场价,比如玻璃器皿这玩意儿的虚头就太大了。
但即便刨除玻璃的溢价,造价也得一二十万贯以上。
比如显微镜,现在一台纯手工打磨出来的高精度显微镜,价格就得几千贯起步。
一个实验室就得好几台不同精度的,这造价可想而知。
而且还有市无价。
其余各种实验器皿也非金即银,而且基本都是纯手工定制的。
各种提取出来的高纯度元素,成本也非常高昂。
可以这么说,任何一项重大发现都是用钱堆出来的。
这整个庞大的作坊——其实更应该叫实验基地。
就是为打造工业基础,建立的技术储备中心。
这里存在的目的,就是将各种原材料的制造方法,从实验室制备改进成工业化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