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女性文学 > 大明第一首辅 > 大明第一首辅 第969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大明第一首辅 第969节(2 / 2)

朱厚照第一次听说这个理论,听得眼睛微微睁大。

“再者,这些人深受皇恩,就应该知道陛下的不易,也要深知自己若是在外面做的不好看,丢的是陛下的脸面,微臣认为大部分的镇守太监一定是想好好为陛下做事的。”江芸芸义正言辞说道。

谷大用听得后背直冒冷汗。

“先帝时期,福建两广总有倭患为患,但当时的福建镇守太监邓原为君解忧,极力督促福建各地勤加训练。请求备倭指挥五年一换,以免勾结倭寇,又坚持巡海官三月一巡,不留余力地宣扬大明对边境的威慑力,种种举动大力减轻了倭寇对福建沿海的危害,保护了百姓的安全和财产,如此行径,知道的人却又不多。”江芸芸一脸惋惜。

朱厚照点头:“只可惜邓原前几年病退了。”

江芸芸话锋一转:“可见宦官之中并非都是无能之辈,反而也充满了能人,期望为陛下尽忠,为大明效力。”

朱厚照又是跟着点头,甚至颇为满意:“是,我也是这么觉得的。”

谁知,江芸芸笑着看向谷大用,和气说道:“就像谷公公对边境之事也颇为了解,解了不少陛下的疑惑,不是嘛。”

谷大用不知何意,听得冷汗淋漓,面色微微发白,愣是不敢说话。

“故而,微臣认为如今外臣和内臣并行的双轨制度依然无法改变之下,既然对外臣的考核亦然严密严苛,那对更关系陛下声誉的内臣的考核也不能落下。”

江芸芸顺势掏出早已准备好的折子:“还请陛下推行内官考核制度。”

朱厚照看着还未大干的墨迹,瞪大眼睛:“刚写的?”

江芸芸平静说道:“不过是略有感想而已。”

谷大用对此无能为力的闭上眼。

——什么略有感想?只怕是敲山震虎,杀鸡儆猴罢了。

—— ——

一场轰轰烈烈的太监考核在鸟语花香的四月拉开了帷幕。

江芸芸的考核逻辑是,内外官员不能成为上下级关系,但两角关系自来就很脆弱,所以这套关系一直出了问题,所以她引进了御史。

是的,自此延续大明官场直到覆灭的,最稳定的考核三角关系出现了。

御史考察百官,百官监督太监,太监死盯御史。

也就是现在的太监再也不能像正统时的宣府独石一般,一个小小太监越过总兵和巡抚,直接弹劾宣府所有官员玩忽懈怠的滑稽之事,今日他们只能弹劾御史,如此权力缩了近一半。

整个太监群哀嚎遍野,一场权利的洗牌自江芸拉开帷幕,内部开始自我厮杀起来,再也没空管外朝的事情,不过半年,大小太监焕然一新。

又一月,翰林院突然多了新规,原是每年教授内书堂小黄门的读书也有考核指标,不能再敷衍了事,甚至恶言相向。

虽然太祖定制,不许内侍识字,以防干预政事,但后来永乐时,开始选内使十岁上下者二三百人学习,通常老师选翰林官四员来教习,但自来读书人看不上太监,故而教书都很是敷衍,这些太监也只是粗通文墨而已。

“你倒是给我们翰林院找了个好活计,一个个都没有人愿意出面的。”某日,刚升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读的顾鼎臣把人拦下,叹气说道。

江芸芸笑说着:“总会有人愿意的,这可是陛下亲自开口的事情。”

“自然有,惟中第一个响应了。”顾鼎臣说完,又想着两人大概是不认识的,就解释着,“惟中是和我同一届考上来的进士,姓严名嵩,袁州府分宜县的。”

江芸芸雷达立马被引动,一下子来了精神:“谁!”

第五百三十一章

江芸芸听到严嵩这个名字好几次了, 这算是她在这个时代听过的少数的,震耳欲聋的名字,但几次打听下来, 却又觉得这人和记忆中的人略有不同,直到今天,她穿过翰林院长长的游廊,打算亲自去见一下这人。

严嵩听闻这位权倾天下的江阁老是来见他的, 立马诚惶诚恐站起来,一脸不安地低着头, 神色窘迫犹豫,但又有一丝雀跃。

他边上的同僚也跟着站起来注视着站在门口的年轻阁老,眼神交汇间露出好奇打量之色, 一时间气氛紧张又兴奋。

按照他们现在的身份,要想见到这位过分年轻的阁老还有的是时间,故而他们大都是远远见过一面。

这样的人远远看着只觉得光芒四射,灿烂耀眼, 凑近了看更觉的温文尔雅,麟凤芝兰。

“你就是严惟中。”江芸芸对着这些年级可能比她还大,但却又算是她后辈的翰林学士们颔首, 态度平和温柔,随后目光看向其中一人,笑问道。

听说面前的人只比自己大两岁, 目前是正七品的翰林编修, 穿着青色的官服,留着文人最喜欢的胡子, 瞧着文弱清瘦, 还有一丝清高斯文。

人人都说江阁老脾气极好, 说话素来温柔动听,严嵩却从未有过这样的紧张,那声音明明格外动听,但那双眼睛却又好似黑暗中潜藏的野兽,正不动声色牢牢把他巡视着,似乎要把他里里外外看得清清楚楚。

“是,下官拜见江阁老。”严嵩小步快走上前,谦卑行礼,后背一阵阵发凉,不敢抬头去看面前的人。

“听闻你因病,退官十年。”江芸芸的目光点到为止,眨眼间那点攻击性便被收敛,露出平易近人的神色,“身体可还有大碍?”

外人一听这话心中惊讶江阁老竟然还能知道这事,心中不由揣测起来,也对严嵩多看了一眼。

但严嵩却不由冷汗淋漓,暗想自己和这位江阁老是否有过过节。

他不认为一个政务繁忙的内阁阁老,应该知道自己这位十多年不曾晋升的翰林编修的如此小事。

“依然痊愈。”严嵩硬着头皮,谨慎开口,“多谢江阁老惦记。”

江芸芸颔首:“听闻你自愿入内书房教授这些小黄门教书,可是真的?”

严嵩更是不安。

宣德年间始办内书堂,位于司礼监院内,第一人山长就是大学士陈山,后来以词臣任之,但后续宦官和朝臣的矛盾越演越烈,导致这个教书先生就成了编撰编修又或者是侍读侍讲之类的官员。

没多几年,两边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内书房形同虚设,只是如今被旧事重提,能进翰林院的人放在外面也都是被人追捧的读书人,一路过关斩将才能来到这里,现在要去教宫内的小黄门,一个个都觉得受辱,响应的没几个。

严嵩是在一片反对中,第一个响应的翰林官,为此还受到不少非议。

“是,下官认为若是宦官识字明礼,更有利于朝廷稳定,故而愿意入内书堂教书。”他垂眸,最后还是克服了心中的恐惧,试探说道。

“难道不怕他们干政吗?”江芸芸反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