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139章</h1>
除了特定的场景外,它砍人都不够麻利。
除此之外,她还看见了书老桌上、自己的储物袋,这让祝无邀有些惊讶。
自己一穷二白的,储物袋里有什么东西,她闭着眼睛都能数明白。
难不成真得是因为话本?
果不其然,书老拿出来《外门杂役》的后续,说道:
“虽然略有妙思,可实则浅薄,翻过十三页,便让人知晓了笔法,再读来便味如嚼蜡、并无意料之外。
“唯独这一句——”
书老语气中似带赞叹,眼神里像是有些欣赏,翻开文稿继续读道:
“击无创,斩不断,刺莫伤。
“持白不黑,质纯不糅,幽冥不暗,休于天钧不伪。”
火。
这是话本中,关于明迟「无妄之火」的描述。
上文提到,明迟借重生之便,和她的姐姐明晚以「水火双煞」之名,四处抢先占据机缘,在修真界里闯下了让人咬牙切齿的威名。
而书老手中的文稿,则是后续。
明迟之所以不脱离百善门,正是为了这份无妄之火的机缘。
在百善门中,有一把「钥匙」,明迟已经得手,然而,当她踏入洞天福地,再次面对无妄之火时,却意外地发现,她居然无法收复无妄之火了。
因为——
“机械伪诈,不藏于心。”
书老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他缓缓念到了这一句。
重生之事,万物归于原点,看似一切未变,可终究还是有所不同了。
明迟,不再是曾经的明迟。
她算计了百善门,算计了所有知晓的机缘,算计了修真界,她不再莽撞,学会了隐忍与计谋。
欺骗、隐瞒、不作为。
她有许多机会救下可以存活之人,却为了自己的利益,权衡利弊,想取来无妄之火,亦是为了复仇、为己谋私。
无妄之火,焚尽贪妄,自然可以伤得了如今的明迟。
上一世,明迟取得无妄之火,是被人在洞天福地中追杀,无意之间闯到此处。
无意可得,有心则失。
明迟在那片火海前笑了许久,她笑得弯下了腰,再抬眸时,目光中满是冷厉。
「命中若是无此运,孤身亦可至山巅!」
吟完此句,她抬手封住了入口。
既然她得不到,那么世人也别想得手。
回家之后,明迟本想装作无事发生,却意外见到姐姐明晚、居然和楚笙有了联系。
重活一世,她为了隐藏自身于暗处,并不曾改变太多,以免失去「预知」。
可在这一瞬间,明迟的心中立刻升腾起杀意,见楚笙如见死物。
“这几句写得倒是有些意思。”
听见书老的这句话,祝无邀心中有些佩服。
这几句关于无妄之火的描述,当然不错,因为这根本就不是她自己写得。
而是改编自《淮南子》。
并且是三个段落的不同内容,被她强行拼接在了一起。
「击之无创」此句,出自《淮南子·原道训》,写得根本不是火,而是水,只是用来描述火亦不突兀,被她挪用于此。
「纯粹不揉」则出自于《淮南子·俶真训》,也根本不是写得火,只是祝无邀看到这段时,想到的东西是火而已。
因为意象相符,被她化用于此、与前句相接。
后面「机械伪诈,不藏于心」,则是出自《淮南子·本经训》。
亦不是用来写火的。
可在祝无邀看来,这八个字,却正好符合了「无妄」之意。
换句话说,这三段是强行拼搭在一起的,却用了不同卷的内容。
若是这位书老看穿了「拼搭」的迹象,也许会猜到,这并非妙手偶得的佳句,而是她看完了某一本书,才摘出的三句。
他看到的根本不是这一句,而是《淮南子》整本书。
这还不是最令人惊震的,要知道,《淮南子》此书是道家经典,思想承袭于——《道德经》。
而在道德经中……
书老继续问道:“既是水火双煞,这无妄之火已经点明了应有之义,你又打算……以何论水呢?”
祝无邀心中一震。
这个书老,当真不简单,窥一斑而知全豹。
“看到你关于无妄之火的落笔之后,我重新看了一遍「外门杂役」,猜到了几分你的行文脉络。
“若有破局之人,当属明迟的姐姐——明晚。
“那么,关于水的释义,当比无妄之火更上一筹,若无妄之火衬得是明迟的心性,水的意象当与明晚相符。
“可我自诩为书老,遍观藏书,从未见过那几句有关火的经义,更想不到有哪一句用来论水,能稳胜一筹。
“可否为老朽解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