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吧,咱们往上交的税还得再提!”
“这不提也没办法啊,李城管把钱得糟蹋了,可不就得从咱们身上搜刮。”
“……”
不出所料,李城管为了补上窟窿,果然在秋季时提了农税。
引得众人破口大骂。
由于李城管多年来励精图治,因此,治下的人对她还算宽容。
认定了她本来是个好人,是被小人蒙蔽视听,众人口中的「小人」,当然就是祝无邀了。
因此,祝无邀现在很少出门。
她经常会寻无人的山顶练剑,尝试着突破剑道的桎梏、以此冲击元婴期,外界的流言蜚语并没有打扰到她。
也正是流言如沸时,明烛再一次登门拜访。
岁月如梭,明烛由当时瘦弱的枝芽,抽枝展叶为身量略高挑的模样,就是家中贫寒、胳膊细的没几两肉。
衣服穿在身上,也总有些晃荡。
祝无邀能看出来,这是捡的旁人不要的旧衣,估摸是她那位教书先生的。
“你为她找的这位良师,是德才兼备的智者,且眼界开阔,颇为难得。”
沈安之这样说道。
话音刚落下,传来了敲门声。
或许是识字知礼,虽然家中贫寒、依然是瘦弱的小姑娘模样,却有了些青葱翠意的生机在身上。
“吴姐姐,我能进来吗?”
自从那日还钱之后,足足有两年、明烛绕着祝无邀走,似乎是羞愧难当,无颜相见,却始终在暗地里关注着她。
祝无邀不止一次发现,明烛为她搬走通往城中小路上的石头。
似乎是怕她这位「盲人」,会被路上突出的石头绊倒。
明烛经常悄悄跟在祝无邀身后,直到目送她进城后、才会转身离开,这也是祝无邀不再经常外出摆摊的原因。
有人跟在身后,她不方便用遁法,只能慢悠悠走到镇中……
明烛做这些事时格外小心,她听说过盲人耳力好,所以离得远,却没想到,祝无邀能用神识辨物。
这次上门拜访,则是因为城中流言。
她不懂吴姐姐为什么要这样做,问过先生后,先生告诉她:
「做善事,只有善心是不够的,还需要背负后果的胆量,你的那位吴姐姐,或许是个妙人,何不亲自去问她?」
明烛犹豫了许久。
或许是为了这个问题而来,或许是因为,这个问题、让她有了再次登门拜访的理由,得到院中人的回应之后,明烛再次跨进了这方小院。
祝无邀等了她很久。
又是一场秋风。
院中各处,悬着祝无邀写下的书法,簌簌作响,和当年初见时的场景,相差不多。
但这次,明烛已经识字。
她环顾四周,只见笔走龙蛇,墨字似要破纸而出,宣纸纷飞间,明烛微微睁大了眼睛,看到了这些宣纸上书写的内容,最近的一张宣纸上,写得是——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即便她刚跟着崔先生学了三年,因天资聪颖,进益极大,这样的诗摆在面前,她已经能够领悟到其中妙处。
“好诗!”
“确实是很好的诗。”沈安之笑道。
明烛这才从满院的诗词中回过神来,她有些不好意思,本是来拜访吴姐姐的,却看了很久院内的诗句。
还未等她开口,祝无邀笑着说道:
“许久未见,阿烛还要与我学认字否?”
明烛有些羞赧,她当然不能告诉吴姐姐,虽然未曾登门拜访,但自己始终在暗地里关切着她,只能回道:
“三年前的秋天下了场暴雨,一位崔姓的书院先生马车陷进泥中、恰好来我家避雨,结下了善缘。”
祝无邀笑了笑,提议道:
“技多不压身,与我学作诗,如何?”
一旁的沈安之抬眸看了过来,眸中似有雾气浮动,似乎在审视学诗之举,会不会给明烛的命运带来较大的波动。
————
明烛离开后。
沈安之闭目沉思。
在祝无邀与明烛的相处中,似乎学诗一事,并不会引起命数的波动,但身为卦修的直觉,却让他有些疑虑。
他伸手取过院中悬着的诗句,仔细品读,诗是好诗,却并没有想象中的「暗语卦辞」。
“祝师妹,可有在诗句中,藏了旁的东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gt.)
传送门:|/a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