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哥舒翰从小有侠义之风,喜欢许诺,又往往能遵守承诺,喝酒不拘小节。
哥舒翰喜欢读《左传》与《汉书》,他一举一动,喜欢模仿古代的英雄,这很对士兵们的胃口。
这也是哥舒翰能在天宝年间成为风云人物的原因。
“多谢李帅,大恩大德,永世不忘。”
哥舒翰反应过来后,重重地向李瑄一拜。
他没想到李瑄会直接提拔他这个微末的别将,一时间感激涕零。
他河西从军,等得就是统领一军,成为主将的那一刻。
因为李瑄,他这么快就做到,使他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
李瑄将哥舒翰扶起,这才开始交谈军事。
让哥舒翰将河西的风俗人情告诉他。
“哥舒将军收拾一下,带着我的军文去积石军,熟悉军事。相信用不了多久,就有朝廷文书送过来。”
李瑄与哥舒翰聊一个时辰后,吩咐其早点上任。
他将李广琛调为河西判官,就是为哥舒翰铺路。
作为入九曲最前沿的积石军,定会参加诸战斗,甚至攻城战役。
“末将遵命!”
哥舒翰回去后立刻收拾行礼,第二天就马不停蹄地前往陇右积石军。
等陇右、河西官职调整完毕,李瑄拟一份奏折,上请圣人。
安思顺成为河西都知兵马使后,镇西军这个大军空缺。
李瑄将辛云京调任至镇西军任大使。
辛云京跟着李瑄参加积石之战,安乡之战,突袭苦拔海之战,青海之战,虽然才三十来岁,战功足够。
因为李瑄的缘故,使他短短不到一年时间,超过他的父亲,辛云京也对李瑄肝脑涂地。
镇西军前后被李瑄分配两千匹战马,又有一万士兵。
将来攻略九曲,镇西军也是主要力量。
虽然辛云京在临洮军统领轻骑,很有章法。
但李瑄不能以临洮军束缚麾下将领起飞。
哪怕是亲卫,只要够衙将的军功,李瑄都会提拔,安排到诸军中,这对他将来掌控诸军很有帮助。
李瑄顺带将车神塞提拔为临洮军副使。
南霁云暂且还是临洮军的副使。
因为李瑄的一首诗,让李隆基知道南霁云是一善射善战的人物,被提拔为左领军卫中郎将,一跃成为颇有声望的中高级将领。
河西那边的诸军使,李瑄没有任免一个。
待战斗的时候,看他们表现再行决定。
十天后,河西诸军使、守捉使来到姑臧城。
李瑄曾经对陇右诸将说过的话,又对河西诸将说了一遍。
距离计划战斗,还有半年时间,李瑄希望在这段时间,加强对士兵的操训,严肃军规。
李瑄让仔细打听他曾经治军的例子。
看看曾经积石军使,威戎军使,是如何被罢免的。
再看看将士们的赏赐,比之前强数倍。
第141章 吐蕃向大唐上贡、求和
听从指挥,听从军令,必然会有肉吃,加官进爵。
诸将听后心中一凛,都知道李瑄是狠人。
很少有节度使一上任,就将军使镇住的,李瑄就是其一。
他们纷纷表示听从军令,必不敢违背。
议事五天,李瑄一一接见将领,了解军中情况,包括诸军中副将的事迹,才使诸将回到自己的镇守之地。
这期间,李瑄来到河西长行转运使的中转驿站,听官吏汇报情况。
从西域运回长安的物资,大多是朝廷之物。
但运力并没有李瑄想象中的那么大。
一路上损耗又太多,李瑄觉得有些东西得不偿失。
李瑄决定先观察一段时间,等完全了解诸转运站后,再思考对长行转运的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