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录》上的内容,李瑄已经滚瓜烂熟。
上面对地形记载,配合地图,李瑄脑海中甚至可以大概推演将步兵布置到那哪里。
“占领九曲,如果将洪济桥毁掉,那吐蕃在冬天到来之前,只有划船到九曲……”
李瑄用笔在黄河上洪济桥打个叉号。
“不行,不能毁掉,而且还必须保证不让吐蕃毁掉。”
李瑄又将叉号划掉。
三百多年前,十六国时西秦在安乡军枹罕以北的黄河上建立飞桥,用了三年时间才完成。
行军录记载洪济桥虽然远远比不上飞桥,但也用了两年时间。
且高大坚固!
若完全毁了,下次想进攻青海的时候,就麻烦许多。也不利于以后的发展。
“洪济桥过去是树敦城,必须突过桥梁,拿下树敦城,守卫洪济桥!必要是在桥前陈列重甲步兵、强弩、陌刀!”
李瑄暗暗在心中决定。
在地图上写写画画后,李瑄又将这些信息记录下来。
一直到深夜,见李瑄打一个哈欠,长离在旁边柔柔提醒一句:“大将军刚从长安回来,不如早点休息。”
她一直在为李瑄准备茶水,以免李瑄口渴。
“嗯!也是,有点困了。”
记录得差不多了,想来已经夜半子时。
“好!你也去休息吧!”
李瑄将记录的书籍收起来后,向长离吩咐一声。
“是……”
长离就要告退。
“长离,你会舞《鹊踏枝》吗?”
李瑄突然叫住长离问。
“奴婢会!”
长离精通这样的汉舞,只是好奇李瑄为什么这个时候问她。
“等空闲的时候,舞一曲让我看看。”
李瑄说道。
“遵命!”
长离点头离开,这个时候不再打扰李瑄。
……
翌日,天刚亮。
李瑄换上戎装,这意味着他并不想去节度使府。
他率领数十名神策卫出城,直奔城北面一个马场。
这里马场虽大,却只有一千士兵。
他们就是李瑄最倚重的兵种陌刀营。
从去年就开始组建,锻造专门的内甲、盔甲。
中途又集中河西的工匠,到现在整整一年时间。
他们的铠甲、内甲终于打造完毕。
除了人手一柄的陌刀外,还有五百柄备用陌刀。
可以说这一千陌刀手,都是从河陇十五万大军精挑细选,人人都有六尺以上的身高。
内甲是防止陌刀勇士被马匹直接撞死而设计,可以缓解冲击力。
他们的头盔除了护脖以后,还有精致的护面。
可以有限抵挡箭矢袭击面部。
由于太严实,炎热的夏天必然不能战斗,否则不待敌人冲来,都会中暑而倒。
陌刀军一人四马。
一般李瑄会为陌刀将备一千重甲步兵,一千弩手随行。
而且陌刀军最少还需要五十名工匠一起,随时修理陌刀。
每一次战斗,哪怕是小战,都要维护陌刀,必须让陌刀保持足够的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