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如大诗人王维《少年行》中的一样,也是轰轰烈烈的一场!
纵死犹闻侠骨香!
但李瑄对亲卫,有严格的晋级标准!
除了李瑄指定的几名亲卫以外,杀敌数量够,都会提拔为郎将,衙将。
他的绢赏赐,必然将一部分赏赐给亲卫,另一部份交给战死亲卫的家属。
亲卫们虽着内外两重甲,但难免在随李瑄冲阵时伤亡。
也正是因为李瑄的厚重,亲卫在战斗的时候,奋不顾身,视死如归。使神策卫在冲阵的时候所向披靡。
“将军,您是贵人,父老乡亲没什么能拿出手的,只是凑了点钱,您请收下,作为用度。”
李瑄的队伍到一处路口的时候,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用两头骡子驼了几袋钱,要送给李瑄。
这些都是敦煌百姓七拼八凑的,为感激李瑄。
在燥热的天气中,如果送其他东西,很难得以保存。
“这钱不少啊!不过我又怎能收下呢!我的吃穿用度,都来自百姓。你们已经是我衣食父母,我身为圣人亲命的采访使,只是做了一个官吏该做的事情。这些钱财给我,并不可改变我什么,但对乡亲们来说,却能吃一顿丰盛的肉食。”
李瑄缓缓地向长者和周围的百姓说道。
确实,这些钱财对他不过九牛一毛,留给百姓,逢年过节还能加餐!
“将军,您对敦煌的恩情,茫茫祁连山都不足以比重,更何况是几包钱呢?您的眼眸比药泉的水还要明净;您的心比鸣沙山下的彩色沙子还多姿彩。有您在,城外的黄沙都犹如青地;甘泉水的水,也变得甘甜了;莫高窟的万佛离我们很近,哪有这么仁慈啊;豺狼被驱逐了,虎豹也被杀死了。我们知道您不在乎这些,全当我们的心意好了!”
长者是一名夫子,他抓住李瑄的手,动情地说道。
“过去刘宠离任太守的时候,只收百姓一钱,最终又留在当地的河中。我一钱也不会收下,因为我的心一直留在敦煌,和乡亲们的身上啊!你们保重就是了,我们还会再相见的!”
李瑄拍了拍长者的手,终究不收。
不论是为百姓,还是为自己苦心经营的名声,他都不能收下。
他就这样径直从长者身边经过。
百姓们感动,有的呜咽出声。
“将军……”
在大门口的时候一个老人叫住李瑄。
这名老人带着一名清秀少女,正是之前的东门老人。
他此时也不拿拐杖了,精神恢复之前。
李瑄驻马,招手让老者来到他身边。
老人和少女异常激动,小跑过来。
“您救下我孙女,老朽在此拜谢!”
老人刚到李瑄面前,就带着孙女向李瑄下跪。
李瑄不要钱,他什么都没有,只能如此感谢。
这一次,李瑄为被掳走妇女赔偿不少绢钱,够他们老小生活很久。
“老人家不必如此!”
李瑄赶紧将老人扶起来,他觉得没必要这样。
他还顺带将少女扶起来,这些天她气色好了许多,李瑄很欣慰。
只是少女看一眼李瑄,就赶紧将头埋下。
“将军征战沙场时要保重啊,希望您能早些打败吐蕃。”
老者的儿子就是死在陇右,他希望南面的胡人寇盗早些被消灭,也希望李瑄能平平安安,如将军这样的人,才能造福人间。
“托您的福!老人家也要保重身体。”
李瑄笑着回复一声,然后对少女说道:“照顾好你阿翁!”
“嗯!”
少女低头应了一声。
老人不敢耽误李瑄行程,拜谢后让路让李瑄离开。
趁现在天早,太阳出来就不好赶路了。
随后,李瑄将马上的小孩放下,摸了摸他的后脑勺,让他去找自己的父母。
跨上汗血宝马,李瑄迅速飞奔……
神策卫也跟在李瑄身后卷尘而去。
李瑄不用回头,也能看到挥手;已经走远,依稀有呼喊声……
在墨离军,李瑄停留一天……
在豆卢军,李瑄停留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