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时刻,李瑄坐在马车上,还是与家人一起。
李瑄携带着他的九霄环佩,羽林郎只是稍微一检查,就放李瑄入兴庆宫。
在桂花飘香的龙池旁,人们三五成群地汇聚在一起。
他们闻着令人陶醉的桂花香,期待着宴会上的玩乐。
“南诏国王子阁罗凤见过天水王。”
李瑄刚到龙池,与大臣们问好。
这时,一名外国使节立刻到前来拜见李瑄。
李瑄与吐蕃的大战,对南诏的冲击力最大。
这些天阁罗凤一直想拜见李瑄,去宋国公府又不太合适,现终于有机会,在李瑄面前行礼。
“王子不必多礼!”
李瑄回礼道。
眼前的阁罗凤还未继承王位,历史上他比统一六诏,建立南诏的皮逻阁名气还大。
只可惜,最终与大唐决裂,兵戎相见。
皮逻阁身为南诏国王曾经入长安亲自拜见李隆基,被封为上柱国。
今儿子阁罗凤又来大唐,比其他的部落国家更显得有诚意。
“耳闻不如一见,天水王比传说的更英武不凡。吐蕃的甲士漫山遍野,甲骑无坚不摧。他们拥兵数十万,恃强凌弱,不可一世。”
“幸有天水王横空出世,将凶恶的吐蕃几近全歼,使我南诏安宁。这份恩情,感激不尽。”
堂堂王子,再次向李瑄一拜,表示对李瑄的尊重。
他此次来大唐,除了面见大唐天子,送上贡礼以外。他父亲还嘱托他有机会见一见李瑄,看李瑄是什么样的人,会不会继续攻打吐蕃。
“大唐与南诏一衣带水,甚为亲密。吐蕃屡屡犯我边界,才有如今的结局。只要南诏为大唐定好南疆,两国将世代修好。”
李瑄向阁罗凤回应道。
他觉得唐与南诏的战争完全可以避免。
特别是现在李瑄声威如此盛大的情况下。
南诏要与大唐为敌,要想想吐蕃的结局。
“一定!如果大唐圣人号召,我南诏将义不容辞。”
阁罗凤正色地说道。
他听说吐蕃已经准备臣服大唐,求大唐皇帝的封号。
所以就不再问询关于进攻吐蕃的事情。
只希望天水王对南诏有一个好印象。
“我听说北面的大唐将领,为了军功会主动挑起战端。你们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南诏受大唐的封赏,也是大唐的官吏。若有不平的时候,直接上奏给圣人。不要做出冲动的事情,悔之晚矣。”
李瑄郑重地向阁罗凤提醒一句。
不论将来发生什么事情,南诏只要没有向大唐用兵,就有回旋的余地。
如果南诏向大唐用兵,哪怕只攻占一个郡县。
那唐与南诏的战争就不可避免。
真要等那个时候,就不会再去深究孰对孰错。
“我谨记天水王的话。”
阁罗凤不明白李瑄为什么会这么说,但还是点头应道。
南诏附近的唐军没有多少。他们南诏也没有北进中原的野心。
阁罗凤天真的以为大唐和南诏会世世代代地友好下去。
李瑄又与阁罗凤谈聊一会后,失陪离开。
他依然游走在与他关系好的大臣之间,祝贺他们节日欢乐。
后天,李瑄就要前往河东办理一件案子。
他会尽快赶回来,等回来的时候,基本就是他拜相的时候。
天色逐渐昏暗。
好在今天是个晴天,夜宴的月亮一定很明亮。
该到的大臣,全部已经到齐。
受邀的文人士子,也无一缺席。
能被朝廷邀请参加宴会,是文人士子的荣耀。
特别是对有些即将参加科举的学子来说。
如果能捉摸一首诗,必然大放光彩,大大提高进士及第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