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夸赞裴宽,然后不等李林甫同意,就道:“已经有两位宰相同意新法,朕觉得新法可执行。反对常平新法,又说不出理由的,都是别有用心!”
常平新法,是为扼制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李隆基当然清楚。
他以为以他的威势,豪强大族会让利给百姓,这样大家皆大欢喜。
这也是李隆基全心全力支持李瑄的原因。
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李隆基自己都无法放弃奢靡的生活。
怎么能指望豪强大族将利益吐出来呢?
真正的变革,必然是腥风血雨。
朝臣们面面相觑,他们看着在大殿中央的李瑄,一副随时辩论的模样。
谁都知道李瑄能说会道,害怕上去以后自取其辱。
李林甫拱手退下,似乎屈服。
他现在只需要等待大臣们到他府中,然后抓李瑄的破绽。
作为一名老辣的宰相,他知道常平新法想在全国实施,必然会出现大量的“灾祸”,哪怕有常平新军保驾护航。
他要将等李瑄身败名裂,将李瑄逐出长安。
朝会结束,常平新法,在李隆基的全力支持下,勉勉强强得以推行。
但推行的过程,却是极为困难。
下朝以后,文武百官各怀心思。
有的未离开朝堂,他们驻足在朝堂之外,似乎雪越下越大了。
这是什么的征兆呢?
本来因李瑄拜相而震
现在因常平新法而惊。
可以想象常平新法昭告天下的那一刻,必然会地动山摇。
下朝以后,李瑄第一次步入“中书门下堂”,也就是俗称的“政事堂”。
这是宰相和皇帝讨论军机的地方。
华清宫的政事堂在朝堂的后方。
李隆基没什么说的,他让李林甫和裴宽,处理两省之事和国家大事以外,必须为李瑄的新法行便利。
李林甫和裴宽只能点头。
李隆基没有在中书门下堂久待,一刻钟后,就回华清宫的内宫。
第269章 宰相父雪中迎接宰相子
“多谢两位相公支持常平新法的推行。我会尽快梳理出常平新法和常平新军章程,将其交给中书省。”
李隆基离开以后,李瑄向李林甫和裴宽说道。
“现在李相是我辈中人,门下省只能全力支持李相推行新法。扼制土地兼并,百姓衣食无忧,这是身为宰相的心愿!”
裴宽向李瑄回答道。
他和李林甫有本质的区别,他不赞成新法,是考虑国家。
李林甫不赞成新法,是为权力。
事已至此,裴宽也只能尽力去支持李瑄。
他不是迂腐到“祖宗之法不可变”的人。
“李相才华惊世,我期待李相大显身手。”
李林甫皮笑肉不笑地说道。
李瑄如果玩弄权术,他没有丝毫的信心去对抗。
可李瑄偏偏变法。
这给了他机会!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李瑄笑了笑,看着中书门下正堂上挂的两句诗。
一首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充满积极向上,令人鼓舞的力量。
一首是李瑄抄袭王安石变法时写的《元日》,代表着革旧迎新。
当年在元正宴会上,因为改元为载,李瑄献上这首诗,被李隆基下令挂在中书门下堂。
不论是长安和华清宫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