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奏圣人,自古哪有女子学医的?李相真是荒谬!”
这样的好机会,保守派自然不会放过。
礼部侍郎达奚珣和李瑄卯上了,第一个跳出来,直言不讳。
提高医生待遇就算了,竟然还在济生堂招女医师,这是乱了礼法。
自古只有王公权贵,将自家女儿私下教导。
“汉代的班昭能编著《汉书》,谁又没看过《汉书》?据我所知,右相的爱女腾空,正在精习医术,巾帼不让须眉,这有什么不对的?”
“难道接生孩子,让男人来吗?女子治疗妇女的奇病,必然比男人更能看出门道?大唐是礼仪之邦,文化灿烂,我们辅佐下的大唐,应更完美,更心系苍生。济生堂今日建立,将来拯救数以万计的生命,这不该功德无量吗?”
李瑄很生气,达奚珣这不是找骂吗?
他这次抓住保守派领袖李林甫的女儿说事,谁说女子不学医。
李林甫面色微变,达奚珣话刚出来的时候,他就觉得不对劲。
不应该拿女子学医说事。
达奚珣不敢得罪李林甫,不知该怎么回答,再次哑口无言。
好在工部尚书陈希烈站出来说道:“启奏陛下,李相欲建济生堂。其花费估计高于慈幼堂的十数倍,当前大唐执行新法、迁民、慈幼堂,未有钱财去折腾济生堂。”
“陈尚书此言差矣。古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既是创立济生堂,第一阶段就要花费十年以上时间培养医师。也就是说,十年之内,济生堂无法布置郡县,大唐国力蒸蒸日上,难道还养不起济生堂千百人吗?更何况,济生堂在学医期间,可以多救助长安的病人。”
“今日我们辅佐陛下建立济生堂,是功盖千秋的事情。我个人出两千两黄金,使济生堂前几年不用耗费国库。”
李瑄直接大手一挥,豪资两千两黄金,建立济生堂。
他要的,就是济生堂的模式,要让朝廷为济生堂加衔。
最少十来年内,才能培养第一批合格的医师。
李瑄要未雨绸缪。
两千两黄金远远不够造反,但绝对能为他带来巨大的声望。
因为这钱不是收买军心,在文武百官眼里,这些都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谁知道十年后济生堂要搞成啥样!
第282章 安禄山怒火中烧
文武百官听李瑄要自掏腰包两千两黄金,大吃一惊。
他们都知道这些黄金是正当来源!
圣人奖励过李瑄太多次黄金,绝对超过两千两。
其他绢、钱、金器、玉器、银器、漆器等不计其数。
百官吃惊的是李瑄竟能将两千金挥手用在济生堂。
亲近李瑄的文武官吏,对李瑄的高风亮节满心敬佩。
一般的官吏哪能想起这些呢?
而济生堂的出现,在他们心中更为合理。
这是泽被苍生的大策令!
连中立派的官吏,都被李瑄的为人所感动。
别的不说,相公真是一心为国为民,天下的楷模啊!
以李林甫为首的保守派默不作声,刚才他们已经输一筹。
李瑄总是搞出这种“苍生大计”,站在道义之上。
他主动拿出两千两黄金,他们该怎么反驳呢?
“李相的黄金,皆为军功所得。怎么能奉献出来呢?当今盛世,朝堂养活济生堂轻而易举。朕认可济生堂的建立,但黄金就不必了。”
李隆基思虑再三后,决定同意开启济生堂计划。
他没有要求李瑄出黄金!
李隆基其实不喜欢这种长期投入,却难见成效的事情。
十年不短,他老了,人生有几个十年?
况且十年以后,在郡县布局,不知要多少年?
很可能是二十年,甚至更久。
李隆基注定无法看到。
一旦在州郡立下济生堂,花费的钱财将无可计算。
但李瑄把话讲得十分美好。
提示李隆基,现在圣人建立雕版印刷,让更多贫寒百姓得有知识;建立慈幼堂,使普通百姓有所依。
李隆基不一定能看到慈幼堂立于郡县,但他觉得自己一力推行,这算是他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