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示意张韬光宣旨。
张韬光赶紧站出来,展开诏书。
李林甫、李岫等拱手先礼。
“朕承天运,君临四海,夙夜忧勤,以保社稷。念及国之重器,须得贤能以佐之。然李林甫居高位而怠其职,行不端而失其德。
其于政事,屡有疏失,决策不明,致民生多艰,朝纲渐紊。或用人不当,贤良被抑;或处事乖张,政令难行。朕屡加劝勉,冀其改过,然未见其效。
今为安邦定国,整肃朝纲,罢去李林甫右相之职,收回印绶。着即在家思过,不得干预朝政……”
张韬光一字一句念罢相文书。
李隆基非常不客气,没有以其年老病而罢相,而是数李林甫之过罢相。
不是让其养病,而是让其思过。
又警告李林甫不得干预朝政。
这代表这一种态度!
第307章 李瑄的危机,高仙芝回京献俘
“大人……”
“阿爷……”
听到张韬光的宣旨后,李林甫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眼一翻,栽倒在地。
自开元二十三年拜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到开元二十四年拜中书令,成为首席宰相。再到今日,整整整整十七年。
拜相的前十年,李林甫立仗马,手握权柄,说一不二。
可李瑄横空出世后,李林甫屡屡不得计,一次次被削弱威势,丢失重职,亲僚亡散。
今突然被罢相,李瑄亲至。
很明显,这是李瑄一手操作。李林甫甚至没有向圣人解释的机会。
李林甫与李瑄的争夺,因此落幕,他一败涂地。
在李林甫心中,认为李瑄狂妄自大,新法一定失败。
可李林甫无法在宰相的位置上,等李瑄失败的那一天。
十几年来,李林甫得罪了太多人。
李林甫的长子李岫是将作监,从三品的官职,可这有什么用呢?
“李监,代你父亲接旨吧!”
李瑄看到李林甫昏倒,不似假装,于是对李岫说道。
李林甫罢相,代表着他们这一支的落莫。
经受这种打击的李林甫不知还能活多久。
一命呜呼也不一定!
“臣代父接旨!”
李岫忍住心中的悲痛,俯身接过诏书。
天宝四载的时候,李岫见父亲权势滔天,担心盈满为患,忧虑不已。
一次,李岫随父游园,看到一个役夫拉着一辆重车走过,趁机跪倒在地,哭着对父亲道:“大人久居相位,树敌甚多,以致前途满是荆棘。一旦祸事临头,想跟他一样恐怕都不可能。”
李林甫揪然不乐,叹道:“形势已然如此,又有什么办法?”
当初的忧虑,变为现实。
现在父亲的罢相,也绝对不是他们家的结局。
怨恨李瑄吗?
怎么可能不怨恨呢。
但李岫还是理智的,知道其中的因果。而李屹、李岐、李崿、李屿等,对李瑄怒目而视。
特别是李屹,脸上的鞭痕,成了他永远的记号。这是李瑄赋予,他一辈子难以忘记。
他们想打李瑄一顿出气,但他们也知道自己等人与打李瑄是不自量力。更别说院子中聚满禁军。
李林甫的女儿们花容失色,她们也恨李瑄,因为李林甫一向疼女儿,几乎百依百顺,甚至女儿可以不用联姻,自由选如意郎君。
唯有李腾空在安抚李林甫的心情。
她信奉道教,对因果十分看重,知道在阿爷铲除异己能那一刻,因果的轮盘回转回来。
自古权臣,哪怕自己善终,家人必不可安宁。
或许这就是宿命!
她可以不久后,和家人一起流亡。又也许能偿还阿爷所犯下的罪过。
李瑄看满屋的惊慌,没有多待,转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