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业的安西军需快点回去,稳定安西都护府。
毕竟李瑄还要去考虑与大唐有深仇大恨的黑衣大食,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可是大食历史上的“李世民”,不甘眼睁睁地看着波斯王国骑在他的头上。
北庭则不同。
他们主要防备葛逻禄、沙陀、坚昆。
葛逻禄汗国为李瑄一手扶持,钳制回纥。
沙陀羽翼未丰,不敢多看大唐一眼,多次向李瑄贡献宝物。
坚昆的野心也未升起来,而且坚昆一直在抵触横行霸道的回纥。
目前坚昆都督府还在大唐的体系内,年年上贡,岁岁来朝。
再加上敦煌都督府的设立,控制西州一带,可以随时支援西域、北庭。
使北庭军晚回去一年半载,也不会出现变数。
与大臣们议事结束后,李瑄开始物色蜀郡太守的人选。
军政分离,李瑄雷打不动。
只要蜀郡大治,就能带动蜀地繁华。
李岘、裴遵庆先后为李瑄推荐能臣,代替濛阳太守、唐安太守等蜀中大郡,但对他们推荐的蜀郡太守,李瑄不甚满意。
这个时候,李瑄想起一首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除了刚正,从他的策文上看,能力非常出众。
而且杜甫好友遍地,说明他情商也不差。
关键是杜甫清廉无私,适合治理地方。
在李瑄立太子的时候,杜甫出乎意料地没有反对李瑄。
杜甫的新诗歌李瑄也看过,依旧是律诗横扫,天下无双。
他在今年的时候作下脍炙人口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登上大唐月报第二期,与李瑄在潼关写下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样,令天下人动容。
杜甫诗歌的总体风貌已有质变。
或许许多经典不会再存在,但李瑄希望杜甫将来一如历史一样伟大。
现都督正任工部郎中的职位。
李瑄准备等蜀地战事平定后,召杜甫一叙。
……
在吐蕃西路大军进入西川的同时,恩兰·达札路恭率领十万大军,进入巴颜喀拉山地区,准备强攻柏海。
然后以柏海为跳板,进入积石、青海、九曲。
吐蕃此次出兵耽误最少一个月的时间,且少调遣十万兵马。
因为在玛祥·仲巴杰和恩兰·达札路恭踌躇满志的时候,老赞普尺带珠丹,王者归来。
尺带珠丹执掌吐蕃四十多年,虽将吐蕃带入绝境,但他的威望还是有一些的。
他回来以后,一些旧贵族势力看到希望,他们一直被玛祥·仲巴杰压迫,现在想依靠尺带珠丹重新掌握权力。
而尺带珠丹看到自己的儿子变成傀儡,这还得了?
他准备召开会盟,试图重新成为赞普。
于是,他就被玛祥·仲巴杰软禁,迈入李隆基的后尘。
这使得旧贵族势力和一些尚族没有全力支持玛祥·仲巴杰“北伐”。
历史上的玛祥·仲巴杰受制于赤松德赞,是因为尺带珠丹在天宝十四载的时候才被政变杀死。
那时候吐蕃各方势力强大,特别是尚族,如日中天。
但这个时空玛祥·仲巴杰在天宝六载的时候就掌握权力,且在吐蕃最低谷的时候,几无反抗的声音。
以至于年幼的赤松德赞彻底沦为傀儡。
旧贵族用“佛教”支持赤松德赞,却远远无法撼动玛祥·仲巴杰和恩兰·达札路恭这两个虔诚的苯教徒。
即便发生尺带珠丹回归事件,使玛祥·仲巴杰苦心经营十年的吐蕃内部分裂,但他不愿意放过千载难逢的机会。
在防备旧贵族、尚族反扑的同时,最大能力调遣兵马进攻。
玛祥·仲巴杰有自己的计划,先拿下柏海郡,打开出雪域高原的大门,重新征服苏毗、通颊、吐谷浑诸部、党项、白兰羌、奴刺、西羌诸部等,再使大唐奴役的数十万吐蕃百姓自由,放归吐蕃奴隶,他就有足够多的兵马征服河陇。
玛祥·仲巴杰现在与恩兰·达札路恭休戚与共,一荣俱荣。
是以,两人一内一外。
由玛祥·仲巴杰在逻些坐镇,恩兰·达札路恭领兵征伐。
吐蕃人最擅长天寒地冻作战。
“是否已经探知唐军在柏海郡的兵力部署?”
距离巴颜喀拉山口五十里外,吐蕃在雪地中驻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