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驰坚一听要去洲城,还是七日,说道:“若是去邻县也就罢了,洲城太远。若是你要去的话,我是一定要与你同行的。”他此前已去过洲城数次,一次是兵役时在那集合。
“那铺子怎么办?还有小婧……”阿绵知道孟婧一直与二哥一家有龃龉,他们去踏青的话,必是要叫二哥一家来的。
孟婧闷闷不乐,唉声叹气:“还能怎么办,你去洲城多带些糖和鲜亮的裙子回来,我便原谅你了。”
“铺子先歇业。”
“我还不一定要去,在书院温书也行。或者出去卖饭,到时不用花银子,还能挣银子!”
今日的晚食还是没有正经的肉吃,不过有猪油拌饭,孟驰坚将一块芥菜鸡蛋饼(野菜是小婧采回来的)夹到阿绵碗里,“想去就去,难得有这样的事。况且书院他们都去了,你一个人去书院里孤零零的温书,有什么意思。”
阿绵一言难尽地看着家中的伙食,孟家在自己来之前据说是顿顿有肉的,怎么现在都落魄成这样了,孟驰坚还不以为然,可着劲地乱花钱。
然而孟驰坚觉得这小崽子活了这么大了,还没去过洲城,带她去见一见世面,对启心明智有益。至于银子,等回来他多干一、二时辰的活,走乡时走到更远、更多的村落去,再想办法赚回来。
回了房间,阿绵板着小脸与人算账,“我一个人去,只要一两银子就够了。若我们两人去,不仅要二两银子,铺子也没钱进来,到时候还要给小婧、阿娘(孟母)带礼。况且洲城的花销,恐怕比我们此处大多了。”
“我自己去,保准看管好自己,银钱也不用家里出。”
孟驰坚道:“家里不缺银子,不用担心。你不许我去,只会叫我花更多的银子,既要偷偷跟着你,还得避开你,这样不是更抛费?”
“不缺你个大头!”阿绵气得扑了上去,“银子要俭省着用,你这样寅吃卯粮怎么行……诶,我有法子了!你说我们在路上卖些菜刀之类的怎么样?只要能把路费挣回来,那倒是还行。”
“县里城里卖不掉的,都有自己的铁匠铺,洲城里有三、四家铁匠铺吧。经过村庄的话,我们是生面孔,恐怕不容易卖的。”
阿绵心中已经酝酿了一个想法,“没关系,我到时候有办法。你这几日打一些小物件,像是铁针二十根、菜刀五把、镰刀五把,或是其他家家户户都用得着的东西,不要太大,到时候不能带阿豆去,得方便携带。”
而她还有没有动用的银子——
她要从中拿出五两,去城中进货,然后倒卖给沿路的村庄!
第109章 校霸篇(二十三)
有了想法,阿绵没有直接兴冲冲的去进货。
在书院请了三日假,等隔日就等到了来青山村里叫卖的货郎。青山村离城里近,村民们日子过得还不赖,因此货郎四五日就能来一次,而阿绵从前在陆家村,货郎是十日左右来一次的。
每当货郎一来,村里的孩子们都会团团将人围住,咬着手指头看那挑担里的糖糕等物。
也有些在家受宠些、机灵些的孩子,满地撒泼打滚,这才叫自家大人们笑骂,拿出两枚铜板来买上一根麦芽糖:“这讨债货!拿好了,可别把糖掉地上了!”
从前,孟婧也是那帮咬手指大军里的一员。
她家并非是不舍得几文钱,而是孟家人从上到下都觉得养小孩,零嘴吃多了就不吃饭了,所以通常孟婧的满地打滚里十次也就一两次有用。
然而现在不一样了。
孩子们艳羡地看着她身上穿着的新棉衣,头上戴着一只雕刻成小兔子形状的木簪,竟然像是小大人的样子,有模有样地与那货郎交谈、挑选货物呢!
十岁的孟婧有自己挣的铜板,买什么都不用求着大人,暗中将背脊挺得直直的,在小伙伴们面前摆出一副“姐跟你们可不一样”的孔雀姿态来。
货担是上下多层的木箱,阿绵翻看了一下,常规的针头线脑肯定是有的,这东西不愁卖。此外还有梳子、篦子、拨浪鼓、九连环等,吃食主要是麦芽糖和米糕。
货物不算很多,另一个木箱里则装的是上一次货郎记下来的,具体的某一个村民要的什么东西,他就在城里买好下次一起带去。
这种基本上买了,下次就一定能卖出去,没什么会压货的风险。
孟婧选了半天,拿了一把木梳,花去八文钱;又买了一根麦芽糖,在小伙伴们的热烈簇拥下去玩耍了。
阿绵将货担里的货一一问了价格,最后也买了一根麦芽糖,哼着小调和阿豆进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