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一盛自从答应去港城做手术之后,虽然一直表现得很淡定,可是心中到底有顾虑。
虽然顾一舟一再同顾一盛强调,说手术的风险很低,手术之后,顾一盛身体一定没问题。
但顾一盛去过医院,听过别人做手术的事情。
即便是风险再低,也是有风险。
顾一盛不愿意让顾一舟和程织面对手术失败的痛苦,所以不想让顾一舟和程织过去。
而顾一舟相信顾一盛的手术,一定能成功,所以他去迎接成功的顾一盛。
送走顾一盛,程织再一次察觉到了风气的松动。
“高考好像真的要来了。”苏晴和程织见面的时候,再次提起了这件事。
程织点头,距离消息公布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了,那些消息灵通的人,估计都已经知道的差不多了。
“我手里还有复习资料,等会儿一起去我家拿。”
这些资料都是程织这两年陆陆续续收集得,她和顾一舟开始复习的时间早,如今正好可以分出来一部分给苏晴。
“你是不是一早就知道这个消息?”苏晴想起之前程织劝她考戏剧学院的话,压低了声音。
“我说我是做梦梦到的,你信不信?”
“信啊!为什么不信!”
“你是我朋友,你说什么我都信。”
一边说着,苏晴又撞了撞程织的肩膀,“你梦里的我,以后是不是考上戏剧学院了?”
“是的,考上了。”程织回答的无比坚定。
“我上戏剧,你上哪里啊?”
“上京大。”程织已经考虑好了,而且对自己也有信心。
“我准备学经济学。”
“经济学?”苏晴重复了一遍,有些不解地看向程织,但还是强调道:“那以后你发达了,千万不要忘了我。”
十月二十一日,各个工厂街道办居委会的喇叭都响了起来,收音机里也在放着同一个消息。
关闭十年的高考大门,重新打开了。
而这次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也很广泛,工人,农民,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还有应届高中毕业生。
一时间大街小巷传遍了高考恢复的消息。
学校里,工厂里,有很多人为之欢欣鼓舞。
程织也是其中的一员。
十月份消息传出,一个月后就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考试。
激动的有,紧张的也有。
程织和胡秀秀说了自己打算高考的事情,领导也重新给程织分配了工作。
对于程织和顾一舟都要高考这件事,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的,说什么的都有。
有人认为大学生到底是不一样的,上了大学,以后出路能更多。
但也有人认为程织完全没有高考的必要,本身工作已经很稳定了,还属于干部编制。
就算是高考分配,其实也差不多。
程织对于这些话充耳不闻,一心只做自己的事情。
程织和顾一舟没有分到同一个考场,两人一同出门,走出胡同口后,一个向东,一个向西。
进考场的时候,程织站在考场大门向后看了一眼,
这次考生人员很复杂,有十几岁的年轻人,也有已经三十多岁,甚至在踏入考场前一刻,还在努力哄孩子的中年人。
但不论年纪,这一刻,
他们站在同一个考场,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斗着。
铃声敲响,程织放下手中的钢笔,将自己的试卷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心情平静地走出教室。
耳边有人哭泣,有人欢笑,热闹非凡。
而程织一直到走出考场,才意识到自己的手刚刚在颤抖。
努力了很久很久,终于在这一刻教上了答卷。
高考结束后,程织并没有轻松下来,她和顾一舟还有另外一件事情要去做。
他们准备前往港城,去看望顾一盛。
顾一盛的手术和高考安排在了同一天。
如今高考结束,顾外公也让人送来消息,顾一盛已经从重症监护室转入了普通监护室,允许人探望。
程织和顾一舟准备一同前往。
临出发前,程织盯着自己藏金条的地方,思虑良久,下定决心。
“怎么了?想什么呢?”
他们去港城要花费的时间很长,要先坐火车一路南下,顾一舟以为程织是担心这一路不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