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大周不良人 第1677节</h1>
这种情况下不管发生什么,都能够最大限度的给到西域三十六国潜移默化的影响。
久而久之,西域三十六国就会变得由衷的推崇中原文化,会逐渐把自己当做中原文化的一部分。
文化影响这种事情是潜移默化之中发生的。
刘霖很清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要想真正意义上让所有的西域三十六国臣服,必须要靠文化影响。
这个过程或许会持续很久很久,但是刘霖不在乎。
因为他知道自己一定会做到的。
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诉求,而是所有安西军将士们的希望。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或许会面临极大的挑战,但是只要大家能够一条心也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事已至此,刘霖必须要尽可能的推进这一切,看起来或许会无比艰难,但只要在整个过程中保持一个高效的状态,就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如果有必要的话刘霖甚至愿意在西域三十六国中建立书院。
这当然不是浩然书院那样的顶级存在,而是起到了一个宣传儒家文化,宣扬中原张力的存在。
如此一来通过一段时间的影响,西域三十六国应该就会对大周文化变得愈发熟悉了。
刘霖知道朝廷会对此喜闻乐见的。
尤其是显隆帝最是好大喜功。
这种情况下显隆帝肯定会想要在他有生之年看到西域彻底的臣服。
这样一来,多年以后的史书上肯定会对西域之战浓墨重彩的书写一番。
而这番文治武功最终肯定会落在显隆帝的身上。
只要显隆帝能够获取到名声,他肯定会支持安西军的行动。
整个过程并不会让显隆帝花费太多的心思。他只需要轻轻的勾一勾手指,就会有人迫不及待的替他卖命了。
如此一来刘霖就要就细节跟显隆帝沟通好。
只要显隆帝觉得没有问题,那就真的不会有什么太大关系了。
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显隆帝发现有一些不妥的地方,那问题可就大了。
刘霖很清楚显隆帝最是多疑。
尤其是对封疆大吏,以及领兵在外的将领。
王忠益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刘霖很清楚自己不能成为王忠益第二。
王忠益之所以会落得这种结局,就是因为在一开始的时候没有意识到显隆帝的逆鳞。
他不仅没有意识到,而且还去触碰了显隆帝的逆鳞,这才会被显隆帝清算。
所以刘霖务必要吸取这个教训。
显隆帝是不会允许有人威胁到他的。
不管是王忠益亦或者是其他人。
皇权在显隆帝的心目中可谓是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威胁到了皇权,显隆帝立刻就会翻脸。
即便是他的儿子亲人也是如此。
更不用说武将这样的外人了。
在整个过程当中,刘霖必须要消除显隆帝的疑心。
最重要的就是让显隆帝明白刘霖没有拥兵自重,谋求自立的心思。
只要显隆帝接受了这点就不会再有什么太大的意见。
但是刘霖也很清楚要真正做到这点需要付出的东西有很多。
他必须要尽可能的一点点的去推进。
如果操之过急的话效果肯定是不会好的。
刘霖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相当重大。他务必要抗住压力才行。
当然不排除显隆帝也会提出质疑。
一旦显隆帝真的怀疑刘霖和安西军,那就真的是一发不可收拾了。
刘霖目前能够做的事情相当有限,但在这个范围内他还是要尽可能的去争取。
不能因为很难做就放弃去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