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其他题材 > 地底三千米备忘 > 第7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7章(1 / 2)

我实在有些纳闷,古芝蓝一大早跑到我办公室来,究竟是干什么的?

“我头发也快盖住眼睛啦,”我嘀咕道,“咋不见她叫我剪。”

何荷允在一旁说:“你想她凶、凶你?”

“也不是……”

古芝蓝从小就气势逼人,又爱跟我们过不去,躲她的霸道都躲成习惯了。

上午十点半,林叔叔带着几个同事出现在监控画面里,他们一来到就忙开了,忙着做各种测试、记录数据,有些仪器上的指标也会在监控这边的电脑上显示。有部分何荷允不太懂,就会问我,而我就给她简要解释一下。

这样一天下来,我的实验报告进展非常缓慢,因为她的提问总是给我的思路打岔!

很快一个礼拜过去了,何荷允的位置从屏幕面前,挪到了监控画面里,我终于可以专心忙自己的事了。随着他们研究工作的展开,我自己的工作也进入最后的收尾阶段。不过,冷库的使用还是以我的名义签单的,所以监控还是默认连到我这里,偶尔抬头,还能瞥见他们在激烈的争论问题。

那个冷冻人叫什么来着?哦对,方秀,她的身上有陈旧的身份证,其他随身物品也拿了去化验。根据推断,她大概是在20多年前遇难的,遇难时,也不过20出头的年龄。何荷允花了些时间搜索了那几年的新闻和相关记录,确定了方秀遇难的时间是27年前,遇难年龄24岁。

何荷允又顺着这些线索查了下,查出少量背景。但方秀的社会关系很单薄,而二十多年前的公民资料登记还未像今天这般完善,能查到的非常有限。何荷允花了足足一个礼拜的时间调查,却找不到任何方秀的亲人。

想想也是,方秀都失踪了将近30年,若没有遇难,现在也50多岁的人了,如果没有兄弟姐妹、未婚,找不到亲人也正常。

对于他们研究组来说,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毕竟,如果家属要求,那他们是断不能再把她当做实验样品对待的。

倒是为此奔忙了一个礼拜的何荷允,有点淡淡的挫败。

可以说,方秀身上确实存在极其微弱的生命体征,主要体现在血氧饱和度上,所以她的肤色看起来非常鲜活。这可是异常罕见的的,至于如何应用这个珍贵的样本,林叔叔他们还在讨论中,项目的细则还没列出来。

那时我想,如果他们解剖的时候,能把大脑部分分一点给我,说不定在我研究的这块上,也能有新的发现呢。

可没想到的是,那天何荷允突然问我:“一冉,人体冷、冷冻技术你了解多少?”

“一点点,这项目可是历史悠久。”

“可至今仍未成、成功?”

我点头,至少没有人在主流学术界里发布过。在技术上来说,在极低温度下保存活细胞并不难。难点在于:就算不考虑其他细节,无论在冷冻还是解冻上,如何跨过-60c到-5c度这个危险区间,至今都没找到可行的有效方法。在这个温度区间里,所有体细胞都会被破坏殆尽,而且是依次分别破坏。

“现在的技术还不行吗?有成功的可信性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