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 地府皇帝改造指南 > 分卷阅读5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51(1 / 1)

眉毛却渐渐扬了起来,神色微有诧异。 “……相当——相当深厚的基本功。”他轻轻道:“对尚书的内容把握得也很准确,肯定是下过一番功夫的。可是,可是这信上的观点,怎么这么陈旧呢……” 他仰头思索了片刻,将书信放在了桌上: “你先回去吧,我再好好看看。” 张教授将信纸摊在桌面上,一张一张的仔细翻阅。 越翻越他越能确定,自己刚才的判断绝无问题。这封信的确在尚书上下过苦功,无论经义还是训诂上都极为精到,是上得了台面的杰作;但一方面讲,这玩意儿的观点也太陈旧了——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其中有关于《尚书》天象预测的种种论调,似乎应该更接近于汉朝的儒家? 就算标新立异搞复古,顶多复古到唐宋也就是了,怎么还一杆子插到两千年前呢? 当然,经术研究与自然科学还是有些差异的。要是在理工科中重复两千年前的观点,那就只配和幼儿园坐一桌;但在尚书之类的冷僻古籍研究领域,无论观点多么老旧,这封信在训诂和考据上的功力,都已经足够吊打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物;甚而言之,信中在古籍释读上展示出的极高水平。就是张教授自己也是大为叹服,乃至自愧不如的。力不如人,亦不能不退一步地,承认对方的优势 ……不过嘛,这个世界上研究尚书的办法,也不是只有博览古籍这一条路的。 张教授扶了一扶眼镜,镜片中闪过了微光。 作为研究院尚书研究领域的顶级大佬,张教授之所以能威震四方,所向披靡,学界人人噤声,不是因为他广览群书、博闻多知,文献功力深厚无匹(事实上,在基础功上比他厚实的人绝不是没有);而是因为他别出心裁,敢为人先,在考古中运用了某些全新的技术,拿到了意料不到的成果。 譬如说,几年前他就力主引进物理学院的精密微距识别技术,在扫描了某座战国墓地中被泡得稀烂的竹简废料之后,居然从中识别出了全本的《尚书》。 这叫什么?这就叫降维打击、这就叫一力降十会,这就叫乱拳打死老师傅——博学鸿儒和顶级专家们对着传世的残缺本《尚书》皓首穷经,可能花上几百年才能勉强猜出一个字的释义;而现在——现在,人家直接把全本《尚书》端了上来,大儒们还能多说什么? 所以,在这套竹简识别结束以后,主持项目的张教授就自动升咖了。张教授——学养未必最丰足、基础未必最牢靠、资历未必最深厚的张教授项目组,现在可以理直气壮的站在扫描仪上对学术圈喊话: 没有人!能比!我们!更懂!《尚书》! 可惜,时殊世异,有的逻辑也大大不同了。如果换做一千年前,复原《尚书》的功绩足够让朝廷欢迎鼓舞,中央高官扛着张教授到太庙上告祖先。但现在嘛……解读《尚书》当然还是伟大的成就,但总归过于冷僻,只有小圈子里寥寥无几的庆祝。 如此曲高和寡的冷清,当然叫人颇为寂寞。所以张教授读过这篇言辞颇为不逊的文章,第一反应都并不是冒犯与愤怒,而是某种棋逢对手的兴奋——他辛苦研究多年的学术,终于又有彼此共鸣的用武之地了! 这封信的深厚功力可以吊打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物;可是,这仅存的百分之零点一中,他张某人恰恰就能算上一个。踢到他张某人,你也算是踢到铁板了! “——我可不喜欢在专业领域被外人戏弄。” 张教授轻声引述牛顿的原话,啪地一声拔开了钢笔笔帽——就仿佛将佩剑抽出了剑鞘。 当张教授兴奋莫名,查阅资料奋笔疾书时。始作俑者的穆某人正在忙着筹备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大工程——为了在大汉推广新技术,他需要借用场地展示流程、培训人员,于是天子大笔一挥,干脆将上林苑边缘的空地直接划给了他,还嘱咐宦官要“尽力协助”。 由于对新技术不甚了了,具体如何“尽力协助”,皇帝并无过多交代;但口谕传达之后,上林苑的宦官却莫名生出了某种惶恐——与迄今一头雾水的外朝大臣不同,侍奉皇帝的宦官亲眼见证过某穆姓方士旱地拔葱、三日飞升的传奇经历;但也正因为经历过于传奇,所以在此人身份寒微的时候,有眼不识泰山的宦官们其实是怠慢过他的! ——唉,话又说回来,谁想到一个公然指称皇帝“肾虚”的癫人,居然也能蒙获圣上的宠幸呢? 事已至此,现在再后悔也晚了。宦官们可能不懂莫欺少年穷的精妙奥义,但肯定知道公开打脸是一切爽文的必备要素。识时务者为俊杰,从心的宦官果断跳船,决定省略一切中间过程,迅速从“姓穆的文盲蠢货即将玷污大内”跳跃到“光辉伟大的穆大夫将于今日抵达他忠实的上林苑”;直接前倨而后恭,给方士来一个小小的大汉震撼。 ? 如?您?访?问?的?网?阯?发?B?u?Y?e?不?是?ī???μ?????n?2???????⑤?.?????m?则?为????寨?佔?点 不就是跪舔宠臣嘛,不寒碜。 因为此类微妙而复杂的心态,宦官们的执行效力难免有些过猛。为了示范造纸术,穆祺曾让他们搜寻一些破烂木材和树叶备用;但奉命的宦者大献殷勤,直接把上林苑库存的木头拉了大半过来。而那个效果嘛…… 总之,前来视察的穆祺用手比了比胸径顶到自己下巴的木干,直接无语住了。 “……这是什么?” “回贵人的话,这是宫里先前修清凉台时剩下的木头。”负责招待的黄门点头哈腰,笑容满面:“都是些零碎的边角料,借用一些也没有什么……” 边角料? 跟在身后的刘先生扫过了那些笔直、挺拔、几人合抱的树干,嘴角开始抽动了。 穆祺同情地望了望侍奉在侧的几位宦官。他纯粹出于好心,决定帮这些人转移一下话题。 “这样的木料很不容易找吧?不知道长了多少年了?” 黄门赶紧回话: “都是从关中和蜀地的深山老林里运来的,怕不是也得有三百年往上的树龄了。” 穆祺:…… 好吧,现在轮到穆祺抽抽了。三百年往上的树龄,不可再生的珍稀自然资源,盗砍盗伐的定罪标准是三年以上,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而这样珍贵之至的材料,居然被人挥霍在造纸上…… “我觉得。”他在刘先生耳边小声耳语:“陛下确实是该管管手下人了。” 刘彻朝他翻了一个白眼。 第28章 因为预估错误, 宦官的马屁算是狠狠拍在了马腿上。穆大夫以不敢动用禁中存货为借口,让人将那要命的几十根木头送了回去,全部改换为廉价的树皮、麻草;言辞峻厉, 断不容回绝。宦官们吓得唯唯称是,登即照办, 一刻也不敢多耽搁——说实话, 他们倒未必有多害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