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 地府皇帝改造指南 > 分卷阅读13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38(1 / 1)

王族和公卿遗存,至今都可以发挥影响;这些遗老们世代传承,不会不保留一些有关于本国史册的抄本——当然,私下流传的抄本必定是散乱的、细碎的、不成体系的,甚至根本没法整理;但只要这些抄本还存在,那么就可以从各个角度做全方面的比对,而比对的结果嘛…… 反正,在就《竹书纪年》的真伪问题争论了大概十余天后,长安的儒生们就果断闭嘴,迅速开始了转进。 就转进的方向而言,儒生们一开始是想出动铁拳,直接呼唤丞相公孙弘强力出手,用妖言惑众的罪名将妖书直接封禁;但还好向上汇报之后,真正的大儒公孙弘聪明绝顶、明见万里,立刻阻止了这近乎白送的愚蠢举止——如果此例一开,是不是下一次学派再起争论,圣上就可以引此旧例,直接封禁掉他不喜欢的一切著作? 你搁这儿复辟暴秦《挟书律》呢? 文人之间的事情,能讲规矩的时候,还是尽量讲规矩比较好。于是众人商议再三,无可奈何,只有重回辩经路线,并调整辩论思路;从此不再强调史书本身的来历,转而寻章摘句,质疑起了史书材料的真伪:就算《竹书纪年》是真本又如何?史书是真本,就意味着史书上写的都是真的啰? 这个质疑的逻辑还是非常清晰、非常靠谱的,可以说一发中的,立即就缓解了广大儒生的精神内耗。但如此辩论,却也显然有极大的弊端:不针对史书本身发论而只质疑史料真假,那意味着已经默认了《竹书纪年》的地位,等同于打破了儒家对上古历史的绝对垄断,允许异端思潮上桌——这是非常惨痛、非常悲哀的让步;但没有办法,没有办法,与儒生抗争的百家士人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们已经在私下里组织了对《竹书纪年》的讨论,并得出了不少重量级的成果。如果儒生们再这么装聋作哑、坐视不管,那等到话语权全部沦丧之后,真是哭都来不及了。 而儒生这样艰苦悲哀的反抗,无疑大大取悦了嫌弃无聊,且对儒家颇有偏见的皇帝陛下。他当然也知道,这区区一本《竹书纪年》并不能算决定胜负的棋子,以儒生的人才济济、钻研精微,早晚能够在学术体系中彻底消化这一波异端的刺激,甚至推陈出新、巧施手腕,将此异端消化自身的给养——两虎相争,强者为胜;儒家实在是太大太强,以至于可以兼容并蓄、因势利导,将一切不利的冲击都转化为有利的优势。在这种庞然大物面前,一本异端史书,也不过是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而已。 不过,这本身也没什么关系。《竹书纪年》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但皇帝巧妙挑拨,本来也只是为了一时的念头通达而已。所以他欣然旁观,大为喜悦,只觉多日以来的种种淤积的愤怒郁闷,真是于此刻尽数倾吐,一扫无余。为了扩大这种恶劣的喜悦,扩大斗蛐蛐的无穷乐趣,他甚至还特意在朝会上加了一句,要延请长安各门的博学之士,到宫中来讲解对《竹书纪年》的研究。 网?阯?发?布?Y?e?????u?????n??????????????????? ——啊,当时丞相公孙弘的脸色,真是美不胜收,妙不可言,让人想一想都要绷不住笑出声来! 报仇总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连喜悦都不会那么痛快。天子深谙这个道理,所以绝不会错过任何快意恩仇的机会。仅仅召唤儒生讨论《竹书纪年》,还不足以满足他恶劣的趣味,为了给对方上一上强度,他还需要更多更大的猛料。 这样更多更大的猛料,涉及隐秘的情报,宫中当然是不会有的。所以,在预定讲解《竹书纪年》的前一日,圣上打破惯例,居然带人出宫,微行市集,到了——到了方士们储存印刷材料的市集商肆。 自方士集团随军出征之后,东市的市集就被穆氏下令严格封锁,甚至还加上了一堆什么莫名其妙的机关,严防外人出入;不过可惜,这些命令机关,能够拦住小心谨慎的官吏,却决计难不住微服私访的天子。天子的随从倒也不知道该怎么绕过门口墙头那些稀奇古怪的布置,但他们直接在墙外搭了一个假山外加一座延伸的天桥,让皇帝徐步登山,慢条斯理,直接从院落的头顶一脚跨了过去,然后缓缓下桥,从从容容的绕开一切机关,到达了方士们最机密的后房。 不过,这个被重重保护的后房却难免令陛下有些失望。他们挖穿地基,从地底打开了厚重的钢门;绕过门后的小巷七弯八拐,撬进了一间昏暗的小屋。但屋中只有一些乱七八糟的废旧纸张(上面全是缺胳膊少腿的字),报废的各色工具,随意堆放的瓶瓶罐罐、莫名其妙的各色颜料(看起来倒很像是宫中妃嫔的化妆品),不像什么机密,倒更像是七零八碎的过期垃圾堆,完全没有任何条理可言。 某种意义上,这个毫无逻辑的垃圾堆倒也很符合方士们平日的作风;但辛苦安排各种保护,就为了这一堆小小的垃圾,似乎也…… 侍卫们费力挪开了这些垃圾堆,清扫干净混乱不堪的地面,又从胡乱叠放的书架后发现了一扇小小的木门,上面贴着一张红纸,此外再无异样。 出于多年以来抄家所积攒的本能,侍卫推了推这扇木门——没有推开;他用力再推了推这扇木门,还是没有推开;然后,两个身强力壮的侍中合力撞向这扇木门——仍然没有撞开。 皇帝皱起了眉。他隐约意识到,这应该又是穆姓方士布置的机关之一,阻止他接近真正的、最后的机密。但这扇门浑然一体,却又全然看不出一丁点机关的痕迹;到底—— 他跨步向前,伸手摸了摸门板,木门吱呀一声,向内缓缓开启。 第72章 当重大变故发生的时候, 穆祺还在军营中开会。 自从下定了与伊稚斜单于勾搭的大决心之后,谈判迅速就进入到了处理技术细节的阶段,也就是伊稚斜一方究竟需要付出什么“投名状”, 以及汉军应该如何反转攻势,与这个昔日的强敌彼此合作, 谋取双赢的利益。 当然, 这种谈判肯定是非常之阴狠、赤裸、毒辣的, 双方交流的内容也是百分之百的上不得台面。所以霍去病仔细斟酌, 只能指派方士集团全权负责谈判, 谈判细节还要全程保密、防止外泄;方士们拟定条款时,必须待在主将的营帐中悄悄推敲,字斟句酌, 而绝不能叫外人看出一点端倪来。 几天草拟下来,他们已经谈妥了与单于合作的具体方式, 商定好要会同伊稚斜的卫队一同北上, 入漠北后经狼居胥山,将人送到匈奴政治中心单于庭把控权力, 顺带着也满足某些人关于“封狼居胥”的古怪嗜好, 顺便给将来的史书加一笔猛料, 树立树立他们的光辉形象——某些人摩拳擦掌,都已经准备好了即将在狼居胥山发表的重要文件, 足可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