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其他题材 > 地面130厘米备忘 > 第26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26章(1 / 2)

第32号会议,主持人还是司一冉,基本数据库完成已经两个月了,目前主要困难是危险温度区间无法突破

说到这里她还看了一眼古芝蓝,多解释了一些。

体细胞坏死的危险温度不一致,综合起来拉宽到-60c到-5c

说完现状,会议室有种一筹莫展的沉默,直到很少在会上发言的何荷允打破了它。

我有个想法。何荷允在说重要事情时会不口吃,会议开多了,她倒是说话越来越顺,简单点说,其实危险区间并没有那么大,只是不同的体细胞加在一齐变宽了。如果我们能把性状变得一致,就能把区间缩小,降低越过的难度。

具体怎么做?有人问。

在纳米层级操作,注入溶液改变性状至统一,再用另一种溶液迅速升温。

据我所知现在没有这样的技术。说话的人觉得她像个异想天开的外行人。

也不会凭空这么说啦。

说罢何荷允看向司一冉,看来是商量过的,其他人也看向司一冉。

司一冉点点头:从前人的研究来说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她在屏幕上打开准备好的论文资料,论述得非常快。

总而言之,最关键的注入什么和如何注入这两点,基本是空白的。从这个角度来讲并不具备可行性。本以为司一冉会提出充分支持何荷允想法的论据,事实上她也提出了。只是没想到她最后会明确表明不具备,显然最后一句话动摇了团队的信心。

大家的目光又回到了何荷允身上。何荷允似乎早知道司一冉会这样说,脸上的笑容充满自信:什么伟大的发现不是从空白开始的呢?只要策略准,动作快,心思细,迟早能找到突破口。

就算解决了,解冻之后怎么分离? 还有人问

这是下一步的问题,可以下一步再考虑。这回作答的是司一冉,不过这个更难,也更决定性。

大家七嘴八舌讨论起来:

说白了不就是空中楼阁嘛。

我觉得有希望,那时我们也觉得冷冻仓短期内不可能改良。可何荷允20多天就改良了。

不一样啊,从什么材料入手,要试多少次?

就这样,屋里人又争论了一个多小时,仍未达成共识。

何荷允,你觉得这得花多少时间?有人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