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女性文学 > 帝师声泪俱下 > 第18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第18章(2 / 2)

卫樾抿了抿唇。

老师……

他看着温催玉的脸,微微启唇,有点想要用这个称呼哄温催玉高兴。

但这两个字仿佛有千斤重,坠得卫樾的口舌笨拙无力,一时间他像是刚牙牙学语的幼儿,艰难地在找对应的发音……

温催玉看出卫樾的纠结,又揉了揉这倒霉孩子的脑袋,笑着说起别的事:“对了,陛下方才不是问子白的事吗,说起来,也是意外的缘分。”

温催玉本想换个话题,走在秋高气爽的围场里,说点轻松的事。

但卫樾压根不想听温催玉用这样的语气说起卢子白,还“意外的缘分”……能有温催玉和他之间缘分吗?

皇帝和帝师,将来不论夺权成败,他们都注定会在史书上留下与彼此浓墨重彩的记载,这才叫缘分!

但卫樾又想听温催玉说点和他自己有关的事,于是只好满心别扭地听着。

温催玉道:“子白其实也没来臣府上多久。臣家底薄,又非雁安人,若不是被安排做了太傅,被拨了个太傅府,如今应该还在租赁屋子住……”

按着原书设定,原主并非大燕国都雁安人,他是被举荐入仕后,才从老家来到雁安的。

——在这个架空的大燕朝,还没有科举考试,选官制度更近似察举制,主要靠地方官向上举荐德才突出者到中央,再由中央考核后任官。

所以,虽说有“举荐不实则连坐”的规定,但这其中潜规则的可操作性仍然挺大,一般能被举荐入仕的,家世门庭都不会小、抬头低头总有点人脉。毕竟寻常布衣,也少有能让自己德行才名远扬的机会。

而如今无亲无故、家底不丰的温催玉,属于一个“意外”。

根据穿书后系统给的记忆所知,原主的父亲是西华郡的私塾先生、母亲是技艺精湛小有名气的绣娘,再往上的祖辈都已离世,也没旁的兄弟姊妹。

西华郡几面环山、多有匪患,去年更是有一支山匪很成规模,买通勾结了西华郡郡守,谋反攻占西华郡,想要跟朝廷讨价还价、得封个诸侯王当当。

朝廷平叛期间,原主的双亲为了庇护学生,死于匪军刀下,原主因此悲痛晕厥。

暂代西华郡郡守的官员为表爱民,把温家的情况作为优秀典型上报,又在今年选官期,以“至孝”推举了原主到国都接受选拔。

若是寻常时候,一个体弱的病秧子因为双亲离世而悲痛犯病,这点程度的孝即便被传开了,也没到够格被举孝廉的地步。

但这不是特殊情况吗——其双亲也算是为国捐躯,就剩下这么个独子,除了体弱之外名声上也挑不出毛病,权当是其父母之功荫蔽吧。

西华郡官员上报,雁安这边也接受了。但原主一路小病不断地赶到雁安时,不巧已经过了集中选任的时期。

这般情况,原本即便特殊处理,也顶多就是先任个郎官级别的职位,但巧的是正好庄王要给少帝安排新的太傅。

于是在冠冕堂皇的说辞下,本着不打算让卫樾学有所成的真实想法,庄王就这么钦点了原主,破格任他为太傅。

不过是个倚仗帝王喜恶、手中并无实权的虚职,其他大臣也对庄王的用意心知肚明,故而这样堪称乱来的任官,并未引起太大争议。

而成了太傅之后,原主虽然有了太傅府邸住,但手里着实没剩什么钱了。

刚上任,还没来得及领俸禄,于是原主最初是独居在偌大的太傅府,直到领到了第一份俸禄,原主才聘了几个仆从。但接着,原主饮酒失足而死,另一个时空同样失足撞到了头的温催玉穿了过来。

他醒了之后,府上刚来没多久的几个仆从就都辞了差事——主家瞧着不是很吉利啊,都差点办丧事了,且瞧着病歪歪的样子也不像是能长寿的,以后要是他又死了,届时身上背着“上任主家死了”的名头再去做工,都比寻常人更难被聘用。

于是一个仆从动了心思,剩下几个也跟着动了心思,便都走了。

这要是放在现代,水电气都便利,温催玉虽然体弱多病,但也不是没有自理能力、非需要人照顾,也就懒得再请人了。

但偏偏这是个古代背景,温催玉尝试了一番从井里打水,都实在磕磕绊绊后,便重新招工。

所以,刚穿到这个书中世界后的第一个月,温催玉虽然告假在家、没进宫讲学,但也不算是闲着没事。他养伤之余,新聘了仆从,还把原主书房中的东西都翻看了一遍。

这会儿对卫樾说起来,“穿书”这一茬自然是没提的,温催玉简单带过:“臣当时醒了之后,府上此前的几个仆从都辞去了,子白便是当时找上门来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