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王面不改色地说:“自是好差事。不过,有的人觉得为国鞠躬尽瘁才是好差事,也有的人觉得能偷奸耍滑才是好差事,当然更有得过且过者,所以臣也说不好陛下会不会认同臣给温太傅安排的这个差事。”
卫樾冷哼以对。
“不过,臣觉得温太傅兴许会喜欢这个差事,毕竟他是读书人,读书人不是推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吗?”庄王接着道。
“今夜过了便是新年,按往年惯例,年后开朝就要安排数位监察史,分别前往各诸侯国封地,既是收取旧年文书,也要视察诸侯国民情。臣以为,以温太傅之能,此番可将前往景国的监察史一职,交由他担任。”
这是要明晃晃地把帝师“请”离雁安,远离少帝了!而且景国那地方……朝臣们继续默默在心里独自犯嘀咕。
温催玉对这种原书剧情里并未涉猎的情况知之甚少,但卫樾好歹在朝堂上当了十年傀儡皇帝,多少还是知道一些。
他震怒:“这就是你言之凿凿的‘好差事’?!赵曜,把朕的帝师安排得那么远,你是何居心!见不得朕有长进?还有景国那地方你都好意思拿出来说,你明知温太傅体弱,却要他北上去苦寒之地,要他去应付那脑子有病的景王,你是想让他耗在那里回不来,还是想要朕的救命恩人的命?!”
被卫樾连番质问至此,庄王却更加游刃有余。
他站起身,行了一礼,并不惶恐地说着:“触怒陛下,臣万分惶恐。但请陛下莫要误会臣,臣绝无妨碍陛下长进之意,更无迫害温太傅之心。”
“臣并非是想要撤了其太傅一职的意思,毕竟是帝师,没有随意撤换的道理。”
庄王看了一眼温催玉,又继续道:“只是,温太傅虽为帝师,但仅太傅一职并无实权,如此芝兰玉树的青年才俊,岂不蹉跎了?臣只是想借此契机,让温太傅做出点实绩,待他回来了,自然更好提拔。”
“诚如陛下所言,温太傅前往景国封地这段时日,自是无法为陛下授课,但待温太傅回来,便能一切恢复如常。”
庄王用一种“吃过早膳还要吃午膳”的理所当然语气道:“距今离离开雁安还有一月时间,温太傅可以在这期间提前为陛下布置课业,相信陛下可以倚靠自身暂且自学,臣也相信以温太傅的能力,定能尽快从景国赶回,不会需要陛下自学太久。”
“至于景国苦寒……这要做实事,难免吃点苦,温太傅此前不也是长途跋涉来到雁安,才得以受任太傅一职的吗?相信温太傅不会因为苦寒而推拒这件差事。”
说到这里,庄王又看向了温催玉。
温催玉还是垂眸不语,没回应。
庄王也不恼,复又看向一脸阴鸷的卫樾,道:“而且只是路途比较波折,冬日未过便北上更是严寒,但臣并无苛待温太傅的念头,温太傅此去若有什么吃穿住行的需求,一应向朝廷索要便是,必不会叫温太傅缺吃少衣。”
“至于景王那脾气……陛下也知道,如今的景王和您同辈,继任不过五六年,甚至还不如陛下登基的时间长,也不过是个浮躁的年轻人罢了,温太傅性情仁厚,景王自不会不知好歹。”
卫樾冷笑:“庄王考虑得还挺周全,朕听了之后倒觉得你非常适合前往景国。”
庄王拱手道:“为陛下分忧,是臣子本分,若非朝中事多走不开,臣倒也十分愿意为陛下奔走这一趟。”
卫樾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可朕觉得,温太傅入朝时日尚短,诸多事宜未有接触,便骤然代朝廷前往诸侯国监察,这决定实在草率。倒是庄王,若是你去,朕相信以你的能力,耽误不了多长时间便回来了,妨碍不了朝中大事。”
第31章 很突然地亲了一下那张微红的薄唇。
庄王想要回答:“陛下……”
卫樾没被打断, 继续煞有其事地盘算:“庄王你资历深能耐大,可远比温太傅合适。瞧瞧,你正值壮年能吃苦, 路途艰险难不倒你,你还积威甚重, 那景王见着你哪还敢偷奸耍滑,之前那样将监察史拖在景国三年的旧事必不会复现。庄王若是有心为朕分忧,那这回就你去吧。”
从前总是“直来直往”的少帝现如今脾气虽然没变好, 但言辞间更加长袖善舞了。
庄王深深地看了温催玉这个帝师一眼。
低着头的朝臣们在心里默默犯嘀咕——少帝说话好像没从前那么莽撞得噎死人了?而且,少帝竟能如此袒护温太傅……不像是不念感情的无心君王……
温催玉正若有所思,方才卫樾提到“拖在景国三年”……
“陛下这可说笑了,朝中无小事, 庄王殿下这么多年来夙兴夜寐、宵衣旰食, 没有一日是得闲的, 他怎可离开国都?”朝臣之中, 尚书令在此时起身,行礼的同时如此说道。
卫樾“哦”了声:“那尚书令有意为朕分忧,担任前往景国封地的监察史?朕觉得也可以, 庄王觉得呢?”
尚书令被少帝这逮住谁是谁的作派给噎住了:“臣……陛下,臣老迈,不忍与年轻人争抢, 也抢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