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女性文学 > 帝师声泪俱下 > 第48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第48章(2 / 2)

卫樾着急上火,温催玉抬手摸了摸他的脑袋,柔声宽慰:“好了,别急,阿樾,我们慢慢说。”

卫樾抿了抿唇。

“你也说了,庄王是有意分开我们,那旁的封地若不难缠,他应当也不会改口,毕竟他又不是真乐见我快去快回还攒了实绩。”

温催玉说着微微摇头:“庄王突然发难,倒也是让我们措手不及,不过我也算是明白,为何这几个月你日日来往太傅府,庄王竟没有横加干涉了……原来是早就等在这里,索性冷眼旁观了,在他看来,反正这几个月我们也做不了什么,至于养出的师生情分,分开久了自然就不牢靠了,不必忌惮。”

见温催玉平心静气,卫樾一时不确定这是因为温催玉本性不爱急躁,还是因为胸有成竹。

“老师……你是想好了什么应对的后招,所以方才权宜之下才暂且应承了庄王的吗?”卫樾问。

温催玉失笑:“若说后招……称病算吗?我寻思着,反正都知道我体弱多病,那临出发前,我当真病一场,庄王还能让人抬着我出雁安城不成?”

卫樾:“不,真病一场,老师得吃多少苦,我……”

“这是下策,我其实也不太想尝试。”温催玉和声道,“毕竟,庄王若是真能舍下最后一点体面,真让十个八个太医同行也要把我抬去景国,那只怕我病得再厉害也没用。”

卫樾咬牙:“我好歹是皇帝,他若是真敢强行送老师离开雁安,大不了我跟他鱼死网破……反正我身无长物,从前孑然一身,如今只有老师这唯一牵挂。”

温催玉握住卫樾绞紧的手:“我想庄王应当也不至于,他要面子,好一个‘名正言顺’,方才宫宴上要我答应去景国,都给了一套又一套的漂亮说辞,若是真到要强行送我离开、不顾脸面的地步,那他直接给我安个罪名杀了我不是更没后患?还没到鱼死网破那一步,阿樾别急。”

卫樾不禁有些茫然了:“可……那老师还有别的盘算吗?我……我当真无用,除了‘大不了你死我活’之外,一时竟想不到别的办法了……”

他反握住温催玉的手,自责和不安汹涌澎湃。

“倒还真有一个。”温催玉仍是不骄不躁的温和模样,“不过,阿樾再跟我具体说说那景国的情况?李锳此前被拖在景国三年是怎么回事?”

卫樾虽然无权插手朝政,但毕竟天天坐在龙椅上听早朝,有心还是能记下一些事务的。

他静下心,回忆道:“景国可以说是诸侯王封地里条件最差的一处。雁安出城北上,路程一月左右,会抵达草原荒漠,横跨荒漠便是大燕最北边的群山,景国封地就位于其间,北境的百姓们基本都是景国人。”

“景国虽然幅员宽广,但环境实在差,一年里四五个月都在飘雪,隆冬大雪封山无法出行是常事,而不下雪的时候又多沙尘,田地本就少,还不适宜耕种,又少有经商往来,所以说是穷乡僻壤都有些抬举了。”

“上一任景王母家势大,但本人不受其父皇,也就是我那没见过的皇祖父待见,所以虽然倚仗母家得以获封,却被拨去了那么个地方。”

“六年前,上一任景王离世,其子卫榆继任、接管封地。大概是不满封地疾苦,朝廷还不怎么救济,所以每年监察史前往景国收受旧年文书、体察民情时,都会被卫榆放肆怠慢。”

“他登基第一年还算收敛,虽然怠慢监察史,但好歹让人在入秋之前能回雁安复命。第二年开始便越来越过分,态度也敷衍,给些‘地方太大路难走,百姓情况难以核实登记’之类的缘由,拖着不交付文书,当年去的监察史拖到第二年才回。”

“有了前车之鉴,朝中都知道去景国是个苦差,不光往返路难走,到了封地也不像别的监察史那样是去诸侯王跟前当座上宾的,所以也就没人乐意去景国。”

“那李锳作为丞相长子,虽然外朝的三公九卿在庄王束缚下越发没有实权,但丞相毕竟还是明面上的百官之首,这种苦差若无人针对,本也落不到李锳头上。不过丞相似乎不大喜欢这个长子,当年是他自己向庄王请旨,安排李锳那年去景国的。”

温催玉若有所思,没有插话。

卫樾继续细细说道:“李锳去了景国,具体过程我也不大清楚,反正就是被拖着,景王不交文书,李锳无法复命,只能候在景国,月月传信回朝廷,好歹不算杳无音讯。但多候几个月,景国王都所在的地界大雪封山,监察史也就走不了了。”

“既然都拖到了来年,那朝廷就不会再派新的监察史过去,就让李锳连着第二年的文书一起拿到了再回来。就这么着,李锳在景国耗了三年,好像是半年前刚回来的吧……庄王为了推老师进火坑,又把李锳捎上了,也算他倒霉。”

温催玉感慨:“这般听来,他可不是一般的倒霉。”

卫樾才懒得管旁人如何:“老师,关于景国的事,我也只知道这么点了,可对你想法子有助力?”

“当然有。”温催玉道,“让我更觉得我打的盘算可行了。阿樾,你和老师一同去景国,可好?”

卫樾一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