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女性文学 > 帝师声泪俱下 > 第120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第120章(2 / 2)

“你猜怎么着?咱们知荷县就在这被改的一半里!”县尉指了指告示,“要考什么科目,什么时候考,都写上面了,你自己衡量衡量,要不要参加。要是想当官,最好是早点考,县令大人说,上头的意思是刚开始嘛,直接上雁安考就行,后面推行得久了,估摸着要多考好几道槛。”

温催玉收好告示,他自然是不会去考的,但他这会儿也没当面说“不识好歹”的话,只点点头笑道:“好,我知道了,多谢县尉大人特意跑这一趟来通知我,这是件要紧事,我一定好好记挂在心上。”

县尉跟两个衙役笑道:“瞧,我们走了几家,就崔先生听了之后最稳重,不像前头那几个,高兴得好像已经考上当了官似的,都乐得找不着东南西北了。”

跟县尉他们道别后,温催玉继续带着生姜回家。

回到私塾堂,又把告示拿出来看了看,温催玉有些欣慰地轻笑了下。

就他在知荷县接收到的消息来看,卫樾这个皇帝当得很是勤勉贤明,在民间的口碑也是越来越好。

不过桩桩件件,直至如今改动选官制度,卫樾必然殚精竭虑、付出了诸多辛劳,才能控制住朝局、顺利推行举措……也不知道他把自己照顾得好不好。

……

这年除夕宫宴之上,卫樾突然宣布,他准备南下巡视,在温太傅三年忌辰之际,到温太傅故乡西华郡去看看,正好西华郡也在琰国封地范围,他顺道逛逛温太傅的封地。

李丞相犹豫回禀:“陛下天子之躯,西华郡在琰国封地最南边,路途遥远……”

“朕当年北上去景国封地时,沿途更颠簸,可没见诸位这么关心。”卫樾随口道。

朝臣们:“……”当年摄政的赵曜把持朝政,他们也不是没人上谏过,没用啊!

好在他们陛下似乎只是随口一说,并没有借题发挥翻旧账、把人拉出来杖刑的意思。

“诸位既然担心朕,那就都跟朕南下罢,正好朕也不乐意让你们在雁安悠哉度日。”

卫樾接着如是说,听得朝臣们一噎、差点心梗。

“把处理政事需要的东西都带上,路上也别耽误了事情,三日后出发。朕意已决,谁还有意见,可以死谏。”

朝臣们:“……”

谁家皇帝见天督促朝臣死谏啊!

对于雁安朝廷从上到下的人而言,这又是一个过得愁眉苦脸的年。

宫宴结束后,朝臣们出宫回府。

大司农刚回府,还没喝上一口热茶,管家就递上来一封信:“大人,又是从陶潜郡来的信。”

大司农皱眉头:“真是过年都不让人清静!”

他看完了信,往屋内火盆里一丢:“这好侄子,真是会给他叔叔我添乱!我能有什么办法,谁让他不老实……早的时候不说,他要是早几年刚出事的时候说了,我还能帮他遮掩过去,现如今……陛下盯朝臣盯得死死的,有半点错就挨罚,错大点就去死,反正陛下不怕没人可用……我敢怎么帮他,我不要命的吗!”

管家是心腹,大司农说话也就不太遮掩,不然迟早要憋死。

听大司农这么说,管家作为知情人,安慰说:“大人,要老奴说啊,兴许是堂少爷他多虑了,不过是改成了科举考试而已,莫说还没有推行开,就是举国都推行了,也不一定就会挖出堂少爷他过去在别的郡县任官时犯的事儿啊。”

“可他就是怕啊。”大司农摇了摇头,“陶潜郡本来就刚出事没两年,从上到下清洗过一遍,他上次没被牵连,过去在别的地方的事也没被查出来,侥幸逃了过去,本来就战战兢兢,如今草木皆兵也不奇怪……”

一年多前,陶潜郡治下的清穹县县令犯事,被一个宫人告到了陛下跟前,连带着整个陶潜郡被大肆整顿了一番,陛下当时不计后果也要惩治滥官污吏的阵仗,至今叫官员们人人自危。

大司农叹气,又说:“别说,其实本官也怕,怕他的事被挑出来了,本官作为本家叔伯,在陛下那儿逃不了被牵连,陛下这脾气越来越难伺候了……唉,科举这事儿,真是让底下寒门有机会见天了。”

原来举孝廉,虽说也有考察,可光是第一道孝廉美名的门槛,就鲜有寒门子弟碰得到。算算每年被举荐为官的比例,大多都是祖上有些来历的人家。

如今,明年就要改行科举制度了,虽然仍有门槛,但相比从前,可是要低了太多,而且那些读书人有了名正言顺聚到雁安、甚至见到高官的机会,毕竟考试场上至少要有个压得住的主考官吧?

陶潜郡是个好地方,大司农几年前托人把本家侄子林木秀从另一个郡县调过去,做了陶潜郡的郡尉,离雁安又近了些。

而这林木秀在之前任官的地方犯过些事,其中最要紧的一桩是——当地有家富户,其家中长子是个至纯至孝、才华横溢、美名远扬的读书人,待到他及冠之后,当地县令便照例将他的名字和事迹上报到郡里,由郡衙决定要不要将他举孝廉给朝廷。

当时,林木秀被当地郡守安排去实地考察这个富户家的长子,考察期间,林木秀偶然看到了富户家的千金,这千金有花容月貌、亦谈吐不凡,林木秀起了色心,暗示富户家中有意结亲。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