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17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17节(1 / 2)

慕容南轻轻地“哦”了一声:“何以见得呢?”

刘裕正色道:“谢相公要的是虚君实权,只要掌握相权,再通过联姻的方式结交各大世家,使朝中尽是世家子弟,那皇帝就无权力,只能对其言听计从,所以,即使不北伐,只要保住了现有的疆域,谢家仍然可以保其大权。”

“可桓家不一样,他们是外藩,离中央太远了,想要夺权,只有篡位这一条路,而要行篡逆之事,除了要象桓温一样兵力强大,足以带兵控制建康城外,还要象你说的那样,得有效地控制民间,乡村。”

慕容南笑道:“这和北伐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刘裕叹了口气:“以前我一直以为,北伐只不过是为了积累人望,好让世家或者是士族们支持自己,刚才听你这么一说,我觉得我以前想的不够全面。北伐除了能得到名望之外,还能得到现有的好处,篡逆的本钱。”

慕容南的心中一动,连忙说道:“这又从何说起?”

刘裕的眼中光芒闪闪:“我大晋南渡近百年,其实一开始的时候,南渡的北方世家们人丁并不是很兴旺,跟本土的土姓大族,如周陆张沈朱这些家族相比,除了朝中有权外,并没有太大的优势,所以,开国以来,朝中权力归北方大族,而民间的土地人口,则多半还是江东土著家族所有。”

慕容南点了点头:“王与马共天下就是这么来的,强龙和地头蛇算是找到了个平衡,这点让我们北方胡人也是刮目相看。”

刘裕笑道:“但是近百年下来,有权的北方大族子孙后代繁衍,他们能靠着手中的权力,让子孙后代们占田圈地,慢慢地蚕食那些土著们的利益,君不见,现在的三吴之地,闽越岭南,处处都是这些世家门阀的子侄们地盘吗?”

慕容南的眉头一挑,看着刘裕:“是啊,我前面不是说过了么,王谢这些高门世家的子侄控制了江南的乡村民间,有了大量的庄园与佃户,这才是桓温不敢行篡逆之事的原因。可是这个跟北伐有什么关系?”

刘裕正色道:“我大晋现在是只有长江中游的荆湘之地,还有三吴之地和两淮,算是核心区域。其他的如闽越之地,岭南交州,都是偏远之处,可以忽略不计。这些核心区域的土地,人口基本上已经给世家或者是藩镇军阀们瓜分完毕,可以说,想再从他们的手中分出新的利益给北伐有功之士,很难了。要让那些世家子弟们把自家的田产,佃户分给北府军的这帮泥腿子,我看即使是谢相公,也难以做到,这才是历年来,北伐总是不能成功的根本原因。”

“但是北方如果新占领和征服的土地就不一样了,有了这些无主之地,可以用来赏赐新的有功将士,得到的人口也可以重新分配,甚至在这些人口里再编练新军,使自己的力量不断地强大。桓家只靠荆州一地,不可能控制三吴的民间,但是如果有中原,齐鲁,关中这些地方的力量和兵力,就不一样了。”

慕容南一边点着头,一边喃喃地说道:“是啊,我们慕容氏入主中原,也是靠了本地的汉人豪强地主们来维持统治,光靠我们本族的力量,绝不可能稳定北方,刘裕,你是怎么想到这点的?”

刘裕叹了口气:“刘穆之以前和我经常聊过这些,我当时没有怎么注意,现在想到,天下的道理,都是一样的,桓家要北伐,归根到底是为了新的土地,人口,他们想当皇帝,想当全天下,而不是半个江南的皇帝,所以这点上,跟江东的世家大族们,也许是有本质不同的,因为桓家更多地是一个藩镇,而不是一个普通的世家门阀。”

慕容南笑道:“军阀要的是靠兵强马壮来得天下,而不是守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所以他们天生就比世家门阀有进取心,你是想说这个吗?”

刘裕叹了口气:“是的,以前我一直以为谢相公胸怀天下,自有收复失地之心,但是听桓玄这样一说,我现在有些动摇了,谢相公毕竟是谢家人,他要考虑的,首先是保持谢家的权势,其次才是恢复中原的大业,而桓家,他们一心想要篡位不假,但是要达到这点,就必须进图中原,也许在这点上,反倒是桓家跟我的目标更接近一些。”

慕容南点了点头:“你真的有改投桓家之意?”

刘裕摇了摇头:“那怎么可能呢?谢家再怎么说对我有大恩,我是不会背弃谢家的,但是如果有一天,谢家做不到北伐中原,而桓家能做到的话,也许我会帮桓家一次,毕竟,我首先是个大晋的子民,是个汉人。”

慕容南叹了口气:“可是即使你这样想,谢家会怎么看你?天下人会怎么看你?刘裕,现在在别人眼里,你已经是谢家未来的女婿,是他们需要用来控制北府军的未来将星。”

刘裕笑着摆了摆手:“我并不想成为任何人的工具,慕容南,我不会象你们慕容家一样,一旦翅膀硬了就反噬旧主,真的有扫清天下的那一天,也许我就会归隐林泉了。”

说到这里,刘裕叹了口气,抬头看天,在这一条窄巷之中,连天也变得只有一线的宽窄了:“不过现在说这些没用,秦军大兵压境,先打退了当面的强敌,才能想别的。不过,谢相公是不是真的会和桓玄所说的那样,也许这次对于桓蒋之死的处理,可以多少看出点端倪来。”

第378章 据守寿春共存亡

慕容南勾了勾嘴角,说道:“能看出什么端倪呢?”

刘裕看着慕容南:“你说有急事来找我,该不会是谢相公那里已经有了指示了吧,说吧,此事他准备如何处理?”

慕容南笑道:“你还真是聪明,好吧,你猜得不错,谢家那里飞鹰传书已经来了,而我来找你,正是为了此事。”

刘裕咬了咬牙:“让我来猜猜谢相公的处置办法,是不是此事不再追究,朱家兄弟交给桓伊自己处理,联姻之事作罢,让我们护送刘婷云回建康城?”

慕容南摇了摇头:“不是我们护送,是让桓玄护送。”

刘裕的脸色一变:“让桓玄护送,这是为何?”

慕容南笑着看向了刘裕,眼中流露出一丝耐人寻味的深意:“你说呢?”

刘裕沉吟了一下,点了点头:“我明白了,这次谢相公没有追究此事,但是心知肚明,就是桓玄出手,破坏了两家的联姻,所以,为了避免以后桓家再次捣乱,让桓玄回京,由自己控制起来,等于手上多了一个人质,以制约荆州桓家。”

慕容南笑道:“聪明,不过,你觉得桓冲会给这个侄子牵着走吗?”

刘裕勾了勾嘴角:“再怎么说,桓玄也是桓温生前亲自立的世子,桓冲毕竟只是以弟弟的身份代管荆州,桓玄成年之后,还是要还给他的,不然的话,荆州的人心不附,会出乱子。”

说到这里,刘裕叹了口气:“听那桓玄的意思,好像也有点担心桓冲以后不会把荆州还给自己,所以他是希望我为他一个人,而不是为桓家效力。也许这次,是桓玄个人的决定,在这里挑事,并非是桓冲的授意。”

慕容南点了点头:“你说的很对。所以谢安要桓玄去建康,也是想把这个不安份的家伙给控制起来,免得破坏抗秦大局。”

刘裕正色道:“那桓玄带的这三千人马怎么办?”

慕容南笑道:“谢相公说了,让朱绰将军继续带他们回荆州抗秦,而桓玄则带少量护卫,送刘婷云回建康即可。此事他会跟桓冲打招呼的,想必桓玄也不敢违反。如果真的是你说的这样,桓玄自行其事,那桓冲这个时候不会让他回荆州。”

刘裕点了点头,松了口气:“其实,如果桓玄不在,这三千人马倒是守卫寿春的助力,不过,我想他们也不会听命于别人的指挥,还是算了。对了,慕容兄弟,这次联姻失败,寿春是不是准备放弃了?”

慕容南摇了摇头:“不,谢相公的信里说了,寿春必须按原计划驻守,即使是桓伊不派援军,我们也要守下去,胡彬将军的五千军队已经在集结,三天后就能到达寿春。”

刘裕的脸色一变:“三天?是不是晚了点?淮北那里可能直接弃守,秦军的铁骑,也许一天就能到达寿春城外。”

说到这里,他勾了勾嘴角:“而且,那杨秋的两千人马,不是已经来了么,只怕他们就是为秦军打前站的!”

慕容南微微一笑:“这些不是你要考虑的事情了,谢相公说了,你和王姑娘,还有我的这两百部下,也可以回广陵了。”

刘裕咬了咬牙:“不,这不是回广陵的时候,既然谢相公说了要守护这里,那我就应该留下来尽一份力才是。”

慕容南的脸色一变:“刘裕,你疯了?这寿春能守?城中兵马不过两千,光城外的氐人兵将就有两千多了,不用秦军大兵前来,只怕这寿春都守不住,你一个人,再加我这两百多人,又能做什么?”

刘裕的眼中冷芒一闪:“先解决掉城外的氐军,再加固城防,决一死战!”

慕容南冷笑道:“解决?说的容易,你怎么解决?城中的步兵不堪大用,我这两百精骑不会在这种无谓的战斗中作徒劳的消耗,你自己一个人杀光这两千多敌军吗?”

刘裕微微一笑:“不,也许,有更好的办法,可以解决掉这个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