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39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39节(1 / 2)

第456章 是战是守争难决

寿春城南,五十里,晋军大营。

连绵不断的营寨,足有五十里,在这寿春城南五十里处的平原之上,早已经连成一片,晋军北府军的军旗,在这冬日的寒风中劲舞不已,而旗下的各处营寨之中,人如虎,马如龙,一队队的晋军将士,盔明甲亮,战歌之声响彻云霄,冲天彻的杀气与战意,即使是百里之外的秦军大营,也是听得一清二楚。

刘裕换了一身小兵的衣甲,站在中军大营的营门之外,持槊按刀而立,而一身幢主装束的刘敬宣,则是与他夹门而立,一个中级军官与一个小兵就这样一左一右的站立着,看起来颇为奇怪。

一阵寒风吹来,刘裕的眉头微微一皱,刘敬宣叹了口气,轻声道:“寄奴,你伤还没利索,就要出来值守,太勉强了。那处烙伤,李神医说起码要休息半个月才可以出来的,不然见了风怕是要落下病根。”

刘裕摇了摇头:“在这个时候,我不能躺在床上,看着你们出营。也许哪天就是出战了,我可不想给落在病床之上。”

刘敬宣摇了摇头:“你啊,真是个死硬脾气,这总归有一天会害了你的。寄奴啊,其实你不用这样折磨自己,寿春的失利,不是你的错,而是慕容兰这个叛徒,不止是你,我们大家都走了眼,甚至没人能看出她是个女人。”

刘裕痛苦地闭上了眼睛:“都怪我,把人想得太善良太美好了,异族毕竟是异族,和我们汉人子民的利益就是根本对立的,不可能一致。这样也好,让我们能断了对他们所有的幻想,集中精力与敌一战。”

说到这里,刘裕睁开了眼睛,看着刘敬宣,沉声道:“阿寿,很高兴看到你升成幢主了,这回决战,一定是我们老虎部队打头阵,到时候我就在你的队里,咱们联手杀贼立功!”

刘敬宣的眉头一皱,他看了一眼身后的帐内,压低了声音:“寄奴,你知道为什么今天我会为你求来这个值守的任务吗?就是要你听听里面的军议。听我爹说,,这仗可能直接不打了,会撤回广陵。”

刘裕的嘴张得大大的,双眼圆睁:“这怎么可以,胡将军的五千弟兄不管了吗?”他心中一急,声音有些大了,十步之外的一队巡逻的军士也纷纷看了过来。

刘敬宣连忙作了个双手下压的手势,沉声道:“寄奴,声音小点,这里毕竟是军议,再说,桓伊桓将军正在发火呢,你听…………”

帐内桓伊那一向沉稳的声音,正在提高了嗓门厉声道:“你们以为我就愿意扔下胡彬,扔下寿春城吗?这可是我豫州的地盘,我治下的军队,治下的百姓,要说损失大,谁能大得过我?但是就是因为我太熟悉这里了,所以我再强调一遍,绝对不可以在这里与敌决战,若是打输了,我们连退守江东的本钱也没啦!”

谢玄沉声道:“桓将军,事情没这么严重吧,我军整军前来,士气高昂,寿春虽然在敌军的内应搞鬼下失守,但是我军主力未损,敌军从北方长途而来,早已经疲惫,寿春城的攻防又持续了很久,给予敌大量杀伤,他们精锐的氐人部队,已成疲兵,不要给他们的数量所吓倒,只要我们继续坚守这里,敌军的气势会逐渐下降,而我们的援军也会不断前来,最终时机成熟之时,就可大举反击了。”

一个年过五旬,须发花白的瘦弱老者,穿着一身皮甲,手中还拿着一柄玉如意,看起来全无武将气质,倒象是个清谈文官,正是谢安的四弟,谢玄的叔父谢石,这次出征,谢玄自领三万北府军精锐为中军主力,谢琰领两万北府军中坚部队为左军,谢石和桓伊则领三万江南宿卫兵马与豫州兵马为右军。

谢石勾了勾嘴角,说道:“大帅,现在的问题是我军的实力也就是当前的这八万人马了,还有五千人马,也就是胡彬所部给困在洛涧一侧的硖石营寨里,撑不了两天,也就是说,我们要用这七万多军队,去跟秦军的三十万大军作战,来救出胡彬,谁都知道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驱羊入虎口,有去无回啊。”

谢琰的眉头紧锁,沉声道:“谢右帅说的好没道理,刚才桓右副帅说的是地形于我军不利,勉强也可以承认,毕竟洛涧那里已经给梁成所部控制,我军要攻击,必须得渡河强攻,兵法上不利。但我军就算这七万多人,靠着坚固的营寨,即使不攻,也足以防守。秦军虽众,也难强攻我军大营。而且时间一长,他们的士气会下降,将士们会思归,我们如果在这里一退,那只怕大军会一路溃散,到了广陵,也剩不下多少军队了。”

桓伊摇了摇头:“谢左帅,我再说一遍,这三十万大军只是敌军的先锋部队,据我们的细作回报,他们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援军赶到,听说那苻坚这回是下了血本,动用了百万大军,而我们这八万人马,也几乎是动员了所有大江南北的可战之兵了。荆州那里桓氏的压力也非常大,就连入援建康的那三千人马也给调了回去,这时候更是不可能派出援军。”

“现在寿春一失,反而是秦军的荆州和淮南两大战区的联系打通,他们的荆州军队可以顺水路增援寿春前线,据最新的探马回报,那慕容垂所部的五万人马,也已经向寿春方向迅速集结了,而陇右和关中的军队,到了洛阳之后,也会直接向这里开拔。再过两个月,我们面临的就不止是这三十万秦军了,而至少是五十万,甚至是六十万。请问谢左帅,到那时候我们还能再打下去吗?”

谢琰咬了咬牙:“秦军的人数越多,粮草供应就越困难,我就不信,他们能长期支持下去!只要我们再坚守三个月,秦军一定会先撑不下去的!”

第457章 秦军来使至辕门

谢石冷冷地说道:“不要忘了,秦军在王猛的治下多年就在前线屯积了大批粮草,现在他们占了寿春,控制了水路要冲,可以方便地从邗沟运粮过来,指望他们粮食出问题,是不可能的事了。”

“倒是我们这回出来得匆忙,现在营中粮草已经不足一月之用,要不然也不会让胡彬只带十天军粮出击,就是指望他能得到寿春的存粮,可是寿春已失,我军反倒有粮尽之虞,这时候再不退,只怕再过十天半个月,想退也退不成了!”

刘裕听得直摇头,刘敬宣看着他,低声道:“寄奴,前线的情况我不太了解,你说应该怎么打?”

刘裕叹了口气,眼中冷芒一闪:“这时候万万不能退。不仅不能退,还得主动出击,秦军并没有想象中的可怕,他们人数虽多,但战意并不高,只有本族氐人军队尚可一战,其他多半只是出工不出力。我军主力云集,士气高昂,这时候在境内作战,就应该趁着敌军大军还没集结的时候,打他个措手不及才是。”

刘敬宣摇了摇头:“可是寿春在敌军手中,怎么攻?秦军现在也是连营百里,守卫严密,并不是那么好攻的。”

刘裕正色道:“还记得我们的君川之战吗,和现在比,兵力更悬殊,敌军足有八万,而我们的出击部队不过二千余人,就算加上你的援军,也就七千左右。但就是在正面打垮了敌军贪功冒进的俱难所部两万铁骑,靠的就是气势上占了上风,让敌军害怕。等打败了俱难后,彭超所部虽然数量仍多,但已无战意,不战自溃了。”

“现在的情况,敌军梁成所部在围困胡将军,一如当时的俱难,只要我们主动出击,一举打败梁成,那就可以挫敌锐气,然后一鼓作气,追着敌溃兵,强攻他们的寿春大营,则可复制当年的君川大捷!”

刘敬宣咬了咬牙,沉声道:“可是梁成并非俱难那种笨蛋,这次他能攻下你把守的寿春,当年更是能攻克襄阳,可见此人非同一般,我们想要正面打败他,没这么容易。毕竟是五万人马,哪怕守着营寨不出,也够我们喝一壶的,万一我们全军攻击不成,反而会给敌军大军突袭,到时候可就真的麻烦了。”

刘裕叹了口气:“可是阿寿你想过没有?我们北府军多半是江北两淮之地的流民,山民,这江北才是他们的家,而非江南。当初组建大军,说的是带他们打回北方老家,起码也是要保他们的家乡安宁。可现在如果不好好打一仗,连这江北之地都要丢了,军士们都是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只怕一路都会不停地开小差,退到广陵时,恐怕一半的人都不会剩下了。”

刘敬宣倒吸一口冷气:“真有这么严重?”

刘裕点了点头:“这回我在寿春的时候,看到一个民夫首领,名叫到彦之,他就是从彭城南下的,到了寿春就不想再走了,说一路走一路逃,连一战的勇气都没有,还不如降了秦军。虽然是一句气话,但能看出人心所向。北府军跟他们也没有太大区别,如果一撤,那就是万劫不复了。”

刘敬宣点了点头:“这个道理,难道将军们不知道吗?为什么桓将军和谢右帅他们想要撤?”

刘裕冷笑道:“他们是害怕了,一如当时的彭超和俱难,给敌军吓破了胆,只想退回江南,靠着大江防线来阻止敌军的进攻。只是历代守江必要守淮,如果江北之地尽失,光靠一条长江,又能撑多久呢?还好玄帅和谢左帅并不糊涂,还没考虑退兵的事,我看,最后还是会留在这里的。”

刘敬宣长舒了一口气:“留下来防守,能守得住吗?”

刘裕沉吟了一下,摇了摇头:“被动挨打,只守不攻,怕是也麻烦。不过,总比撤退的好。如果是我决定,肯定就是集中精锐,主动出击,不然的话,大家要是都知道了胡将军所部被抛弃,见死不救,士气一定会大大下降的,而秦军的兵越来越多,那我们的机会就不大了,只能等着对方犯错误或者是粮尽。这在兵法上,太被动了。”

二人正说话间,只听帐中谢玄的声音威严地响起:“各位,今天就先议到这里,秦军虽然势大,但我们也并非无一战之力,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不要救胡彬所部,如果要救的话,是全军出动还是派精兵出击,掩护其突围。要讨论此事,还得进一步掌握秦军的动向才是,我意,派使者去一趟秦军营地,商量议和之事,顺便打探敌军虚实,再作定夺。”

谢石的声音愤怒地响起:“不行,绝对不行!敌前议和,没有圣上的旨意,会惹来大麻烦的,形同通敌叛国,大帅,此事请你万万要三思而行啊!”

谢琰也开口道:“玄帅,兹事体大,恐怕要先请教相公大人,再由他取得圣上的许可才行吧。”

谢玄的声音镇定而坚决:“来不及了,胡彬所部撑不了两天,即使马上去敌营,来回也要一天,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我们北府军不能抛弃和放弃任何一个战友,即使救不出来,起码也要努力尝试,我意已决,谁敢当此重任,去秦军大营投递议和之书呢?”

正说话间,一个传令兵匆匆地跑向了中军帐,刘裕本想阻拦,但一看到此人背后插的三面鸿翎,立马放开了手,只见这人飞快地冲进了营帐,伴随着长长的声音:“报大帅,秦营来使请求面见议和,已在辕门之外!”

谢玄的声音带了一丝诧异:“秦军此时派人议和?使者何人?带了多少人马?”

那传令兵的声音中透出一丝激动与兴奋:“秦军使者,乃是以前在襄阳被俘,后来在秦国做了度支尚书的朱序,而他的副使,则是以前在我们军中的那个穆南,只带了十个人前来。”

谢玄的眉头一皱,刚要开口,却只听到刘敬宣的声音在帐外惊呼:“寄奴,你要去哪里,站住!”

第458章 仇人相见眼分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