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玄笑着对周围行了个礼,便陉自走向了办契税手续的文书那里,两个壮汉把台上的鲁宗之一左一右的夹持着,走向了桓玄的方向,而这时候桓玄刚刚办好了交割的文书,笑着对那个文吏说道:“有劳先生了,这笔钱,一百万请马上跟我的随从去提,还有二百万,家叔会在旬月内从荆州送来的。”
那个文吏微微一笑:“既然是桓世子承诺的,小吏自然不会怀疑,那就这样吧,人,你可以先带走了。”
桓玄转过身,看着鲁宗之,那两个壮汉行了个礼,随着文吏一起离开,这块地方只剩下了这新确定主仆关系的二人,桓玄看着鲁宗之,微微一笑:“鲁将军,咱们也算是有缘啊。”
鲁宗之沉声道:“桓世子,你我素未平生,为何你肯出如此地重金来买下我?这样做,值得吗?”
桓玄笑道:“刚才我就说过,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对于鲁将军这样的英雄豪杰,花多少钱都不为过。”
鲁宗之的眼中闪过一丝奇异的光芒:“只是我鲁宗之不过一勇之夫,怕是要让桓世子失望了。”
桓玄笑着摆了摆手:“鲁将军,我既然知道你在秦军里就不是普通士卒,出这个钱,自然不是为了只买一个看家护院的保镖的,我对你还有重用。”
鲁宗之奇道:“鲁某不过是一个败军之将,阶下之囚,这个重用从何说起?”
桓玄收起了笑容,正色道:“我记得将军在秦军的时候,就是跟着大将张蚝吧。这个张蚝本是秦国的敌人,以前后赵的将领,并州刺史张平的养子。在战场上被秦国两员大将邓羌与吕光合力擒拿,不也是和将军一样,曾经成为阶下之囚吗?但后来照样被苻坚所赏识,成为秦军大将。张蚝能做到的,将军为何不能?”
鲁宗之的眼中闪过一丝感激之色,摇了摇头:“实话实说,我鲁宗之虽然也自命武艺不凡,但比起号称万人敌的张蚝,还是差了些。尽管他现在已经年过五旬,气力不比少年时,但我跟他比武过招,还是有所不如。世子要是把我当成了张蚝,只怕要失望了。”
桓玄笑着摇了摇头:“可是将军有一样,是张蚝所不具备的。那就是你在关中的人望。张蚝不过是一个从小被遗弃的孤儿,连父母都不知道是谁,可是将军你却是在关中世代居住,与关中的不少豪杰,都交情非浅。而且,你的家人子女,现在都在关中,就不想再见到他们吗?”
鲁宗之的眼中闪过一丝无奈,长叹一声:“我战败被俘,家人也只会因此而蒙羞,甚至会因为我的牵连,也成为奴仆,我对不起他们,此生已经不奢望再见。至于我在关中的那些兄弟们,与我天各一方,又有什么好怀念的呢?”
桓玄微微一笑:“如果我给将军一个机会,让你可以招揽你的家人,你的旧部,来投我大晋呢?”
鲁宗之的脸色一变,讶道:“世子,你这是什么意思,这,这怎么可能呢?”
桓玄的眼中冷芒一闪:“世事无绝对,有什么不可能的?北府兵是怎么来的?不就是招了一批两淮流民吗,他们可以在京口搞侨置州郡,我们荆州就不会吗?这回我跟叔父早就商量过了,如果有关中俊杰,就把他安置在襄阳一带,侨置一个雍州,专门用来吸纳关中的豪杰。而对于鲁将军你,我们也有意保举你担任这个南阳太守,可以给你一个郡的权限,只要是你的兄弟,家人,可以任由你来安置,郡长史以下的一应职务,由你全权作主,全郡免税三年。”
鲁宗之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的眼中泪光闪闪,声音也有些哽咽了:“鲁某,鲁某何德何能,能值得世子你这样的关照!”
桓玄哈哈一笑:“鲁将军,你大概也知道,当年先父大人还在时,曾经出兵关中,剑指长安,想要收复西京,完成千古伟业,可惜天不遂人愿,最后功亏一篑,先父大人以此为平生头等憾事,每每为之叹息,他一直说,如果当时我们能有关中父老的支持,怎么会输!最后他在临故去的时候,还拉着当时只有五岁的我的手,说,如果我不能完成他的遗愿,为他,为大晋收复关中,他在九泉之下,也难以瞑目的!”
鲁宗之咬了咬牙:“当年先父曾经想去投奔桓大将军的,可是我们关中人实在是拿不准他能在这里呆多久,毕竟已经几十年未见大晋军队出现在关中了,大家都以为晋朝早已经将我等抛弃,所以关中豪杰,多持关望,没想到这一等,就等成了永远的遗憾!”
第676章 宗之终成桓氏人
桓玄长叹一声:“最后先父大人从关中撤离时,带走了几万户愿意跟他回来的汉人百姓,只可惜,无论是将军的父祖,还是王猛王景略,都没有跟来,这件事让我们知道了关中的人心,与我们大晋是有所疏离了,欲得天下,必先得天下人之心,所以,在我们下次出兵关中之前,要先结关中人心,等时机成熟时,才可一举而定关中。”
鲁宗之的眼中闪过一丝失望,摇了摇头,轻声道:“桓世子,非是在下多嘴,但关中的人心,只怕大晋在短期内很难争夺。那天王苻坚,长年来实行仁政,减免税赋,关中百姓,都心存感激,就象我鲁宗之这回,就是自愿从军,即使现在成为阶下之囚,也并不恨那苻坚。”
桓玄点了点头:“这点我知道,苻坚打仗虽然不行,但是收买人心,倒是有不少手段,关中是其根本,象鲁将军这样虽然一时落难,但仍然不忘旧主,这种忠义之行,让人钦佩,我这三百万,花的值了!”
鲁宗之的脸上闪过一丝愧意:“这应该是做人的本分,这些年我们关中人没少受天王的恩惠,虽然世子对我们有大恩,但宗之仍然不忍背弃旧主,做伤害他的事情,所以世子的提议虽好,但请恕宗之不能从命,宗之宁可做个普通的护卫,也不愿意做伤害天王之事,还请桓世子明鉴!”
桓玄笑着摆了摆手:“鲁将军,请不要误会,我知道,你一来是对苻坚这些年恩情的感激,另一方面,你的家人子女还在关中,如果要让秦国知道你助晋叛秦,只怕家人安全也得不到保证,我自然不会做这样让将军为难的事。但是,将军恐怕不知道,秦国的天下,只怕就要垮了,而关中多年来的平静,也将会打破。”
鲁宗之的神色一变,睁大了眼睛,看着桓玄,眼中尽是不信之色:“不会的,秦国的实力我清楚,尤其是关中地区,百姓都心向天王,一次败仗,不至于让大秦就彻底垮了。”
桓玄正色道:“如果只是这次淝水之败,那确实没什么,当年曹操也有赤壁之败,回去后也能稳定北方,但苻坚不是曹操,他的天下,没这么稳固,关中迁入了大量的鲜卑人和羌人,这些都是被氐人所建立的秦国灭国破家的亡国奴,心怀怨恨,尤其是鲜卑人,素来不知恩义,当年的大晋待他们不薄,但晋室危难之时,他们却是拥兵坐视,最后更是自立为帝,对他们并无亏欠的大晋尚且如此,对有灭国之仇的秦国,又怎么会不趁机落井下石,报仇雪恨呢?”
鲁宗之的眼中光芒闪闪,他很想反驳,却是无法开口。
桓玄拉住了鲁宗之的手,缓缓地说道:“而且这次淝水之战,秦军为何大败,恐怕将军还不知道吧,北府军的骁勇善战固然是主要原因,更还有件事将军怕是不知道,那就是慕容垂和姚苌,早已经暗通我们这里的谢家,将秦军的情报,分布一早地通报了我方,这才能让谢玄下定决心,抢在秦国大军到来前决战。而决战之时,朱序和张天赐等人也是早早地临阵倒戈,几十万秦军,就是这样崩溃了。”
鲁宗之气得满脸通红,重重地一跺脚:“这两个奸贼,叛徒!”
桓玄笑道:“对于苻坚,他们自然是要报仇雪恨的,一个哥哥死在秦国手中,一个更是有国破家亡之恨,死了儿子献了妻子,这仇要是换鲁将军你,会不报吗?”
鲁宗之默然无语,半晌,才叹了口气:“王录公说的不错啊,这两个奸贼,早就应该除掉的,天王仁厚,留下了这两个祸根,导致今日之败,时也,命也!”
桓玄点了点头:“他们不会就此停手的,会继续在关中和关东生事。苻坚现在已经去投靠了慕容垂,只怕如羊入虎口,一去不回了。而苻坚一死,关中群龙无首,而鲜卑和羌人定会趁机作乱。我说的秦国天下要垮,关中要乱,就是这个。”
鲁宗之咬了咬牙,长叹一声:“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宗之愿意在南阳一带接应关中逃出来的百姓,只是宗之希望能先行派亲随回去关中,告之家中我还在南阳,然后让他们早早地跟着一些过命兄弟过来投奔。”
桓玄笑道:“这是自然,只是鲁将军现在一个人,你的亲随还在吗?”
鲁宗之点了点头:“我有三个贴身的护卫,刚才给那袁崧一起买走了,如果桓世子能帮忙的话,还请向袁公开口,让他们回来。”
桓玄点了点头:“袁崧为人很爽快,这点没有问题。在你的家人和朋友过来之前,我不会让你公开出任南阳太守,以连累家人,不过,我提醒将军一句,我以诚待将军,也希望将军以后能一心一意为大晋,为我荆州桓氏效力!”
鲁宗之的眼中泪光闪闪,向着桓玄单膝下跪:“鲁宗之从此愿意为桓世子效犬马之劳,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不管以后我做到何种官职,此生都是桓世子的部曲,若违此誓,人神共弃!”
桓玄的眼中闪过一丝得意之色,弯腰扶起了鲁宗之:“宗之,还叫我桓世子吗?”
鲁宗之连忙说道:“主公!”
远处的刘裕,看着桓玄和鲁宗之的动作,叹了口气:“桓玄真的是有过人之处,鲁宗之还是给他收服了。”
刘穆之点了点头:“毕竟三百万花了出去,换了谁都会感动啊。”
刘裕勾了勾嘴角,把目光移向了台上,第三批的三百余名俘虏,已经被带上了台,他笑道:“罢了,前两批都没有太好的目标,但愿这批人里,我能…………”
说到这里,他突然整个人都愣在了原处,目光落在了一个人,不,应该说是一群人的身上,这些人全都留着汉人的发髻,紧紧地围在一起,跟边上的胡人离得远远的,多数身上都受了伤,走起来一瘸一拐的,但仍然是互相扶持,眼神中透出一股倔强。
刘裕看着为首的一个汉子,脱口而出:“怎么会是他们!”
第677章 寿春旧识成战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