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333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333节(2 / 2)

朱雀叹了口气:“桓玄无能,把我们全部暴露,你来也是一样,只不过我很奇怪,刘裕居然可以放过桓玄,看起来,他是想用桓玄来制约我们了,毕竟桓玄跟我们已经没有和解可能。”

白虎的眉头一皱:“那为何不把桓玄放回来呢?”

朱雀勾了勾嘴角:“大概是他现在没办法保护桓玄,所以留在拓跋珪那里,等他把荆州那里桓玄的旧部通知了,北上草原,才会让桓玄回来,而且,刘裕现在刚回来,需要跟我们合作,而不是对抗,藏起桓玄,是最好的选择。”

玄武勾了勾嘴角:“我会把刘裕的家人送回京口,有刘敬宣和其他北府将士保护,刁氏兄弟也欺负不了他们,既然刘裕不肯跟我们合作,那我们现在也不用给他安排任何官职,北府军的事情,暂时与他无关。”

白虎点了点头:“如此甚好,谢玄怕是撑不了太久了,刘裕真的舍得不去见他最后一面吗?”

朱雀摇了摇头:“这就是我说刘裕跟以前不一样的原因,以前的他,会不顾一切地回来,而现在的他,分得清轻重缓急,对刘裕来说,慕容兰母子,才是最重要的事,现在的他,应该正在一个别人意想不到的地方,等待自己孩子的出生吧。”

玄武的眉头一皱:“如果是个男孩,那就麻烦了。”

朱雀微微一笑:“我怎么会让慕容兰生下刘裕的儿子呢?放心,一切已经安排好了,我们的寄奴哥,马上会喜得千金的。”

大宁城,贺兰小屋,一声响亮的啼声,传到了在院中焦急地踱步,如同热锅蚂蚁的刘裕,他转身就冲向小屋,却是被刚刚出门的贺兰敏拦在了外面:“刘裕,你现在不可以进,姐姐很虚弱。”

刘裕咬着嘴唇:“男孩还是女孩?”

贺兰敏嫣然一笑:“女孩,姐姐让你起个名字。”

刘裕闭上了眼,长舒一口气:“兴弟。”他睁开眼,对着屋中大声道,“刘兴弟,三天之后,爹带你和你娘回家!”

刘裕的脸上尽是兴奋之色,洋溢着一个父亲的快乐,可是,他却没有看到,站在他身后的贺兰敏,不自觉地把手放在了微微隆起的小腹之上,她的目光落在刘裕的背上,闪过一丝异样,而嘴角边,也勾起了一丝诡异的笑容。

第4卷 秦亡燕兴拓跋起终

第1212章 北府壮士十年归

太元十四年(公元390年),二月,京口。

蒜山,七里乡,刘家村。

自从淝水大战之后,京口的行政区域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批的北府军将士迁居于此,而刘裕作为北府军的第一勇士,来投靠他的人更多,连带着他原来住的村子,也改名为刘家村,包括檀凭之,魏咏之等以前住在专门安置北方侨民的乡镇的那些临时居民,也纷纷迁到这些村子,当然,户籍也从以前的那些临时白籍,变成了连纸张都用专业防蛀药水泡过的黄纸的黄籍,意味着其身份,从临时侨籍,变成了大晋的正式子民。

一个二十岁上下的青年,扛着锄头,从田地里走上官道,他的肤色,因为长年在太阳下的劳作,而变得黄中带黑,而一身隆起的肌肉,又显示出他跟这里的所有人一样,经历过长年的严格军事训练,从走路的姿态都能看出其矫健的身形和坚定的步伐,但如果看到他那斗笠下的脸,你又会惊诧于这张脸上,写满了书卷气,甚至连脖子之上的颜色都与身上的不一样,如果他穿上一身长衫儒袍,不会有人怀疑,这是一个白面书生。

肤黑面白的这个农夫,走上官道之后,向着官道的尽头,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这是他近十年来天天的动作了,早成习惯,写满了希望的目光,在凝视于村口的那一刻,变得重新失望起来。

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从官道另一边响起:“刘道规,巴望啥呢?你想等的人,永远也不会回来了!”

这个白面农夫,正是刘裕的三弟刘道规,十年前刘裕初去参军之时,他只是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孩子,而今天,已经长成为一个出色的棒小伙子,利益于在谢家寄养的那些年,谢安专门安排了名师,教他读书习字,所以,刘道规有比其大哥高出许多的文化素养,后来又入北府军进行了严格的训练,虽未经战阵,但也称得上是文武双全了,直到三年前北府军北伐失利后,他和所有的将士们一起遣散回家,而这十年来,每天看着村口的官道,期望那个熟悉的身影再度出现,已经成为他生命之中的一部分。

刘道规咬了咬牙,看向了声音来处,只听到一阵锣鼓喧天,一支上百人的队伍,前拥后簇,刁协的脸上一如多年前初来京口那样,涂着厚厚的白色粉末,而其前后的那些穿着衙役公门服饰的护卫,却跟多年前那些一看就是狗腿子的家丁部曲们不同,一个个都是孔武有力,肌肉发达,竟然多是北府军老兵,这从骑马跟在其身后的刘毅,就能得到证明。

刁协停下了马,就在刘道规之前十余步的地方,摸着自己上唇的两抹鼠须,笑道:“刘道规,你大概不知道,十年前,就在此地,几乎一模一样,本官也是跟你大哥这样相对的,当时他不懂事,不知见使节要下跪的道理,你是读书人,遇到上官,应该怎么做呢?”

刘道规勾了勾嘴角,拿着锄头,走到了路的一边,驻锄而立:“草民刘道规,恭送刁长史。”

刁协的脸色一变,沉声道:“好你个刘道规,见到官长,竟然不跪,想做什么?”

刘道规朗声道:“朝廷有诏令,凡北府军立功将士,及其家属,都可见官免跪,我大哥是北府军第一勇士,天下皆知,我刘道规本人也从军报过国,即使是面见宰相,仍然不用下跪。”

刁协哈哈一笑:“那是对给朝廷立过功的将士,可是你家不在此列,刘道规,你可别忘了,你的大哥,曾经有过那么一点小小的功劳,可是早已经畏罪叛逃异国敌邦了,至于你,虽然从军,但并未立功,所以,你见了本官,必须要跪!”

刘道规抬起了头,神色坚毅,这张白面之上,有五分与刘裕相当,那股子同一娘胎里带来的倔强与镇定,几乎一模一样,他镇定地说道:“刁长史,您是朝廷命官,京口父母,您说话是要负责任的,请问您说家兄畏罪叛国,有何凭据?朝廷何时下过诏令,说家兄是国家的叛贼了?”

刁协一时语塞,结结巴巴地说道:“哼,大胆刁民,还敢强辩,你大哥在邺城之战,最后孤身没入敌军,这点几百人都看到了,这么多年来,音讯不通,也不派人来报信,不是叛逃敌国,又是什么?”

刘道规哈哈一笑:“长史此言大谬,如果我大哥当年就叛国投敌,也会拉着所有的战友们一起投降,为何要自己留下,掩护战友们撤退?更何况,之前他亲自留下断后,杀敌数千,连敌国都为之胆寒,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叛国?这些年来他一直无法回来,我想一定是有原因的,朝廷也从未放弃对他的营救和对他下落的打听,您在朝廷没有结论之前,就给他扣这么一个叛国投敌的帽子,岂不让所有北府将士心寒?”

刁协气急败坏,马鞭狠狠地在空中挥了两下:“好你个伶牙俐齿的小子,不教训教训你,真不知道何为上下尊卑,来人,给我…………”

一边的刘毅突然开口道:“刁长史,您是朝廷大员,何必在这里跟一个农人小子置气呢,这与您身份不相符。”说到这里,他压低了声音,“长史,不要因小失大,这回咱们来这里是为了做事的,为刘裕激起民变不值得,再说,老兄弟们恐怕也不相信刘裕真的叛国投敌了。”

刁协干咳了两声:“刘道规,你大哥是英雄还是叛徒,相信朝廷自有公论,本官暂时不跟你计较,不过这回本官来这里,是为了行朝廷法度,你家的税,已经欠了三年,一直抗拒不交,今天,本官来此,就是向你,还有那些抗税的刁民,催缴税赋。吃咱的,用咱的,偷咱的,通通给我吐出来!”他越说越起劲,突然,他看到了什么,如同给施了定身法,一下子僵在了马上,嘴巴张得大大的,仿佛见了鬼,只剩下手指,直指着前方。

刘裕的声音从官道的另一头缓缓响起,铁塔一般的身形就立在前方:“刁长史,几年不见,恭喜升官,不过这个税赋之事,还请指教一二,什么时候京口军属,也要交税了?”

第1213章 英雄叛徒何所定

刘道规一把扔下了手中的锄头,几乎是飞一般地奔到了刘裕的身前,他的个头,比起刘裕稍矮一些,但也是接近八尺的昂藏壮汉了,身形的宽度也足够,不过与其大哥相比,仍然是稍稍小了一些的尺寸,跑到刘裕的面前,他的眼中满是泪水,半天说不出话来,千言万语,最后只剩下了一句哽咽的话:“大哥,真的是你吗?”

刘裕一身黑色的劲装,黑布包头,斩龙大刀,就这样插在背后,他的头上,同样是一副斗笠,他的眼中,也同样的泪光闪闪,看着刘道规,一拳打在了他的胸口上,刘道规闷哼一声,身形微微晃了晃,一动不动,刘裕的脸上渐渐地浮现出了笑容,拍着刘道规的肩膀,柔声道:“三弟,你真的长成个男子汉了,大哥看了,高兴!”

刘毅的声音从远方响起,带着百感交集的复杂情绪:“寄奴,真的是你吗?”

刘裕抬起了头,对着刘毅微微一笑:“希乐,好久不见。”

刘毅身前的众多护卫,皆是北府老兵,刘藩,刘粹,赵毅等悍将皆在其中,这些人看着刘裕,脸上都现出喜色,不管刘毅与刘裕的关系如何,他们都在战场上有过过命的交情,看着刘裕,众人齐声大呼:“寄奴,寄奴,寄奴!”声音洪亮,仿佛一下子回到了血火纷飞,刀光剑影的战场。

刘裕对着身边的刘道规点了点头:“小弟,咱们回家再叙亲情,现在大哥去会会他们。”

刘道规用力地点着头:“大哥你先做正事。”

刘裕笑着大步而行,边走边摘下了斗笠,他的神色平静而坚毅,一如多年前,那一个个生死相交的战场之上,那个带着大家在漫天的箭矢中一往无前的北府军军官,他一边走,一边用力地用右手击着左胸,如同战前以剑击盾的鼓舞士气之举:“一,四,五,二,五,四,一,八,八。”

所有的北府军士们都跟着齐声吼道:“一,四,五,二,五,四,一,八,八!”一遍一遍,仿佛带有某种魔力,让人听了,血都在燃烧。

刁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脸问号地看向了边上笑而不语的刘毅:“他们在喊什么哪,我怎么听不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