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迈笑道:“我是殷公的中兵参军,自然要为他谋划,当年你身为南郡相,同样是殷公的下属,却在殷公面前跃马舞槊,虚刺殷公,如此的大不敬,难道不该杀吗?殷公仁义,不忍小事见诛你,所以我才重金收买刺客,想要除掉你这个大患,只可惜,给殷公发觉后劝阻,大事未成!才有今天!”
桓玄哈哈一笑:“在荆州的地盘上收买刺客来刺我?你真想得出来。殷仲堪有你这样的手下,岂能不败?他败亡之时,你不逃回你的北府老家,找你哥刘毅救命,却在这里等什么,难不成,是学罗企生,等我来杀你,成就你的什么忠义之名?”
刘迈冷笑道:“当年管仲曾经射中齐桓公小白的衣勾,寺人披曾经斩断过晋文公重耳的衣袖,他们两人都曾差一点杀了后来的主公,却给后来的主公饶恕,收为已用,终成一代名臣,留下千古佳话。我刘迈不才,不过是想跟这两位并列而已,只是不知道我是不是能遇到齐桓,晋文这样的主公呢?!”
桓玄笑着点了点头:“刘迈啊刘迈,你真的很会说话,看来你们一家人能挤到上层世家士人的圈子,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既然你都这样说了,我还能怎么样呢,现在我新近恢复荆州,到处作乱的殷,杨余党还为数不少,刑狱之事,缺一干吏,不知道刘公是否愿意做我的刑狱参军,审结要案呢?”
刘迈面露喜色,马上就一个长揖及腰:“愿为桓公效力!”
桓玄摆了摆手,几个刽子手上前解开了刘迈手中的刑具,带他退下。桓玄伸了个懒腰,晃了晃脑袋:“总算把这些人事处理完了,仲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一直站在右侧,汗流浃背,全然没有以往那种制造机会也要拍马屁的机灵劲的殷仲文,听到这话,“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桓公,我对你一向是忠心耿耿哪,殷仲堪,殷仲堪与您为敌,我实不知啊,他,他只是我的堂兄而已,我们多年都没有往来了,这点,您可是最清楚的啊。老卞,范之,你快,快为我作个证啊。”
站在左首第一位的卞范之,脸上闪过一丝不屑的微笑:“殷参军,我劝你还是好好地交代一下你跟殷仲堪的关系,这时候不说,也许,你只有到刘迈那里去说了,我相信,他一定会知道很多主公不知道的事情!”
第1996章 趁胜提兵下建康
殷仲文气得从地上一下子跳了起来,指着卞范之,破口大骂道:“姓卞的,你,你他娘的不是人,这生死存亡之时,你,你居然还落井下石,不顾多年同僚情义,想要置我于死地,我,我…………”
桓玄笑着摆了摆手,看着这个面红耳赤,全无半点大名士,大文人之风的殷仲文,说道:“好了,老殷,范之那是开玩笑,吓唬你呢,我们在一起多年,你是什么人,我们还不清楚吗?”
卞范之哈哈一笑:“我说老殷,玩笑都开不起啊,看你这样子,太有失体面了吧,哈哈哈哈。”
殷仲文的眉头这才松开,仍然气鼓鼓地对着卞范之说道:“这种事能乱开玩笑的吗?下次我也这样开你个玩笑试试!”
桓玄笑着摇了摇头:“好了,你们二公,在我这里吵了这么多年了,现在好不容易大业初定,荆州终于真正在我们手中,以后还要靠你们为我出谋划策,共商大业呢。仲文,你现在去起草一道诏书,连同殷,杨二人的首级,一起献于朝廷,就说这二贼图谋不轨,趁着妖贼作乱,外结胡虏,割我洛阳,被我察觉了奸谋,一举击灭,现在有他们党羽的口供在此,并二贼首级,一并献上,以彰其罪!”
殷仲文笑了起来:“这点我最拿手,不过,那口供…………”
桓玄没好气地说道:“老殷,你是吓傻了么,我刚才提拔刘迈做什么的?不就是为你弄口供的吗?这小子为了保命,一定会使出全部的手段,弄到一切你想要的口供的。”
殷仲文哈哈一笑:“桓公英明!”他说着,转身就要走,经过卞范之面前时,恨恨地一拂袖:“回头再跟你算今天的账!”
随着殷仲文的退下,整个殿中的文吏,将校也全都行礼而退,偌大殿中,只剩下了桓玄和卞范之二人。
灯光初亮,卞范之点起了两侧的烛台,烛光跳跃着,映着桓玄那笑容渐褪,阴沉的脸,他轻轻地叹了口气:“敬祖(卞范之的字),这回我杀了殷仲堪,你是不是有些害怕,怕我将来有一天,也会这样对你呢?”
卞范之淡然道:“如果想跟灵宝你争权夺利,那就会走到你跟殷仲堪这样的结果,但若是象我这样有自知之明,居于你之下,一辈子当个臣下,谋士,就不会有这样的危险。何况,我也知道,你并不想杀殷仲堪。”
桓玄咬了咬牙:“我给陶渊明和鲁宗之的命令是让他们带回殷仲堪,至少,我也要把白虎手上的资源拿到手上,可是他们居然直接带回了他的首级,哼,说什么殷仲堪要逃跑,鬼才信!他要逃早就逃掉了,给抓回来才逃,怕不是脑子进了水。你说,陶渊明和鲁宗之是不是起了异心了?”
卞范之微微一笑:“鲁宗之从来都有自己的心思和想法,他是关中人,雍州那里的流民很多都是他招来的,但最后雍州刺史却给了杨佺期,一直以来,他都心怀不满,陶渊明何等厉害的人物,三言两语,就能让他相信,是殷仲堪支持的杨佺期夺了他的雍州刺史,所以他下手杀殷仲堪,也是顺理成章之事了。”
桓玄点了点头:“那陶渊明图的是什么,难道,他是先一步下手,把殷仲堪的白虎手中的资源,拿在手中了吗?”
卞范之笑道:“当年你的先公起兵之时,就用了大多数的白虎藏宝,要不然,王珣也不会挂着个白虎的名头,多年在建康了。殷仲堪来荆州的时候,可还不是白虎,想必也不会打来这里取出什么剩余的白虎藏宝的主意。其实,现在灵宝你坐拥雍,荆,湘,广这四个大州,带甲二十余万,三分大晋有其二,又何必还要在乎这些什么藏宝呢?”
桓玄咬了咬牙:“我倒不是自己多想要这些,主要还是怕有人有了这东西,会趁机在荆州作乱,尤其是那个陶渊明,哼,我现在都不知道,他到底是站哪边的,也许,只有他死了,才能让我安心。”
卞范之摇了摇头:“姓陶的毕竟是天下名士,杀一人会绝天下士人之心,如果没有明确的他叛乱,与您为敌的证据,还是动不了他的。再说,据我所查,他这些年跟那些什么荆奚峒蛮,丹阳一族并没有什么来往,也许他真如他说的那样,只是孤身一人而已。”
桓玄摆了摆手:“我才不信呢,当年陶侃不也是挺会装的么。再看看我,所谓没有一官半职,一兵一卒,可为什么你们就愿意跟随我呢。这就是祖望,这就是人脉。陶渊明是陶氏一族多年来最有名望的人,天下名士,我不相信那些山里蛮子真的把他当外人了,多年来,先父大人也没有跟我说过什么白虎藏宝,我不相信他真的就一次用光了。也许,那些藏宝,就是藏在这些山里奚蛮子那边呢。”
卞范之勾了勾嘴角:“如果是这样的话,断不可让陶渊明留在荆州了,既然不能杀他,就得把他弄在身边,看管起来。现在荆州已平,而吴地的叛乱正盛,几天前妖贼攻破沪渎,杀吴国内史袁崧,差点攻下建康,靠了刘裕的拼命抵抗,豫州兵马的驰援,才暂时退兵,转掠江北,现在用来防备我们的豫州西府兵已经调离,从江陵到建康,几乎是一片坦途,这个时候,我们要不要趁机以讨伐天师道的名义,率现成的大军顺江而下,夺取建康呢?”
桓玄的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之色,转而变得迟疑起来:“我们刚刚消灭了殷仲堪和杨佺期,荆州只怕还有不少他们的残余,而北方的后秦,也刚刚攻克洛阳,几万大军,正在边界虎视耽耽,巴蜀的毛氏一族,前一阵也是公开声援过殷仲堪,要我收手罢兵,如果我们这时候出兵,且不说跟建康兵马,北府军的战斗,胜负难料,就算入了建康,北有强胡,西有毛氏,内部可能还有殷杨余党作乱,荆州留何人镇守,方可无忧?”
第1997章 荆州四邻当何处
卞范之轻轻地抚着自己的山羊胡子,沉吟了一会儿,说道:“益州的毛家兄弟,兵微将弱,根本无力与我们荆州军团抗衡,如果他们真的想援救殷仲堪,早就出兵了,也不会到现在也只是嘴上声援,现在胜负已分,只要我们向朝廷上表,揭露殷杨的谋逆之举,朝廷如果认定是他们谋逆,那我们就是讨贼有功,只会嘉奖,并且正式授予主公荆州刺史一职。到了这步,毛氏师出无名,就不会成为我们的敌人了。”
桓玄点了点头:“那作为对朝廷的回报,我们是不是应该放开些粮食的封锁,给他们一些粮草呢?”
卞范之叹了口气:“当时主公要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我就极力反对,只有陶渊明一直鼓动主公做这事,这个人的动机不纯,可能就是想让主公结怨天下人,现在看来,我们的封锁毫无作用,没有影响北府军的作战,而一旦他们击败妖贼,稳定吴地,自然不缺粮草,现在天师道的败象已显,我们不能再粮食禁运了,趁着这回,把粮草和捷报一并送入京城,然后把粮食禁运之事,推到殷仲堪的身上,就说他是里通胡虏,想要祸害朝廷和百姓,一个死人身上,再加些罪名,也不会有人为他申冤叫屈的。”
桓玄笑道:“还是你有办法。益州和朝廷如果能搞定,那北方的后秦怎么办,他们新打下了洛阳,俘虏了司州刺史辛恭靖,以前是有杨佺期镇守雍州,防御后秦,现在杨佺期已死,雍州门户洞开,若是秦军趁机南下,攻取南阳一带,如何是好?”
卞范之淡然道:“有现成的鲁宗之可以派往雍州,他多年前就是南阳太守,若不是因为主公要跟殷仲堪做交易,也不会由杨佺期来取代他,这回他杀殷仲堪,一方面应该是陶渊明的挑拨,另一方面,只怕也是这些年来的怨气使然,主公不可不察,要么不用他,要用就得让他心花怒放才行。我建议,让他带领本部人马一万精兵,北上襄阳,再向朝廷上表,奏请封他为雍州刺史,允许他收编杨佺期旧部,独当一面,成为荆州北方的镇守大将。”
桓玄的眉头一皱:“那可就是把雍州完全交在他手上了啊,鲁宗之对我一向有怨气,而且自视为关中豪族,多年来一直是自己勾引关中流民南下,编入麾下成军,可以说,一旦让他独当一面,那我就再没有办法控制他了,刚灭一个杨佺期,再来一个新的,这样真的好吗?我桓氏子侄现在人丁旺盛,桓振的武勇也是勇冠全军,不能换成他们中的一人,出镇雍州?”
卞范之摇了摇头:“别的地方都好说,尤其是荆州,这里绝不可以交付于外人旁姓,一定要桓公的宗族在此镇守,但雍州情况特殊,那里要直面北方强胡,人马也多是要自己发展,从关中,中原吸纳流民成军,能镇守此处的,一定得是在北方有很高人望的人,桓家现在没有一个具有这样的条件,无论是杨佺期还是鲁宗之,他们一个是关中豪强,一个是弘农杨氏,民众乐意来投,桓振固然勇武过人,但是为人强暴横蛮,在荆州时就多次欺虐民众,放到雍州更是只会让百姓离心,万万不可!”
桓玄咬了咬牙:“可是鲁宗之这么得人心,又放给他军政大权,以后若是反我,又当如何?要不要派一得力谋士,以辅助他的名义,行监视之事?”
卞范之笑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主公这些年对鲁宗之做的最不好的一点就是让他觉得对他不够信任,不是自己人,所以才会给陶渊明说动,越是这个时候,越是不能表现出对鲁宗之有猜忌之心,要么就让他一直在身边为将,要放到雍州,就是全权委任,除了北伐中原这样的大事,一概不管。如此,方可让北方的门户安全。”
“不过后秦攻取中原之后,倒是不太可能会继续南下,现在刘勃勃在岭北作乱,而凉州诸国也是相互攻伐,后秦并不稳定,最要命的是,因为庇护刘勃勃而引得跟北魏翻脸,现在秦军主力正在集结,准备东出并州与北魏大战,这一打就很难停下来,会持续多年,我们只要不主动北上收复中原,那雍州应该是安全的,荆州兵马,可以放心东下,直入建康!”
桓玄深深地吸了口气,点了点头:“你这样说,我就放心了,剩下我只有两件事要问你,一是吴地的战况,刘裕真的能打败天师道吗,如果他速胜,那在北府军中的威望会无以复加,就算刘牢之也不可能压住他了,到时候我们进京,就要面对刘裕所统领的北府军,胜算几何?”
“这第二条,就是陶渊明,究竟要如何处理他呢,我们这回还杀了身为黑手党一方镇守的殷仲堪,那以后跟黑手党的关系,又如何相处?如果黑手党扶持刘裕来跟我对抗,别说进建康,就是荆州,只怕也危险了。”
卞范之笑了起来:“刚才我所思虑,就是这两件事,其实,算是一件事,先说陶渊明,他出卖殷仲堪,然后又急着把他灭口,中间肯定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至低限度,也是要让主公杀这么一个大世家,大名士,与建康的世家结怨,这个人,主公需要一直留在身边,加以监视,表面上也要经常征求他的意见,让他尽谋士之责,从他的建议就可以看出他的心思。他跟殷仲文不一样,殷仲文不过是贪财好利,不会对主公的霸业构成威胁,而陶渊明,需要格外重视。”
桓玄点了点头:“很好,就让他一直在我军府之中,当个参军,起草公文和诏令吧,不给实权,也不外放出去。那其他的刘裕和黑手党的问题,如何解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