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575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575节(1 / 2)

王谧笑道:“那我们岂不是应该再加一功,把桓玄直接拿下,献给刘裕,结束这场战乱呢?”

庾悦摇了摇头:“万万不可,桓玄必须得留着,不然的话,我们如何跟刘裕合作呢?”

谢混若有所思地说道:“仲豫说得有道理,如果让刘裕这么快地消灭了桓玄,取得了天下大权,那我们对他来说就是真的可有可无了,他未必还需要跟我们合作。所以,只有让刘裕外有强敌,内无足够的治理人才时,才不得不跟我们达成合作,吴地庄园,各地州郡的长官,都要交给我们的人,当然,可以适当地分一些给这次跟他起兵的丘八,但不能超过三分之一,不然的话,我们还剩下多少呢?”

王谧勾了勾嘴角:“可是,这样一来,等于跟着刘裕起事的人,没捞到多少好处,他们能答应吗?”

庾悦笑道:“那就让他们继续作战,追杀桓玄啊。官爵可以让刘裕给,反正没有庄园,这官爵用处也不大,发一些杂号将军,县子县男之类的,我们最多是出点俸禄罢了,只要庄园在我们的手中,这点损失,不算什么。夫人有句话说得不错,现在时代不一样了,我们的一些观念也得变变,有些利益,该让还是得让,但核心利益,就是吴地庄园的所属,还有江东八郡的郡守,长史,别驾这些要职,还是得尽量在我们手上才行。不然还叫什么世家天下呢?”

谢混点了点头:“这就是让刘裕带着手下继续打荆州,以后把荆州的地分给这些北府军?”

庾悦正色道:“不错,就应该这样,其实上次司马元显讨伐桓玄时,就跟刘牢之提过这个建议,本来如果实行,皆大欢喜,可惜他们两个各怀鬼胎,互相算计,最后反而便宜了桓玄。但这个提议,是没有问题的,让北府军西征,一来能让他们在荆州征战多年,二来就算打完,也是把荆州之地赏赐给他们便是,如此一来,这个威胁我们世家天下的军汉集团就给打发到了荆州,我们吴地就暂时得以安全,以后可以慢慢再建立自己的势力,甚至,可以通过挑拨刘裕和刘毅之间的互斗,把北府军分化瓦解,成为再次听命于我们的力量!”

谢混拍手道:“还是仲豫你想的好啊,你老实说,是不是上次讨伐桓玄时,你就有这种想法了,才会跑去跟司马尚之在一起呢?!”

庾悦点了点头:“不错,正是如此,本来当时西府军打前锋,北府军继之,完全可以实现我的这个想法,只可惜,司马元显这个蠢货和刘牢之这个笨蛋,把事情搞砸了,害得我担惊受怕这么久,还得向桓玄俯首称臣。不过现在我们的条件可能会更好一些,因为,桓玄帮我们废了司马德宗,也许,我们可以再立一个,有这拥立新君之功,将来我们在朝中的地位,也能加强。”

王谧轻轻地“哦”了一声:“那你可有人选了?司马德宗和德文兄弟,包括王神爱现在去了江州,想夺回来很难,城中的司马氏,好像没有太象样的人选啊。”

庾悦哈哈一笑:“连司马德宗这种废人都能当皇帝,还有谁不可以的?现在建康城中,就有个现成的人选,前大晋的武陵王,桓楚的彭泽候司马遵,二位意下如何呢?”

谢混笑了起来:“我正要说他呢。这个司马遵,乃是晋元帝司马睿的孙子,他的父亲司马晞,当年颇有军事才能,是司马氏宗室中难得能领兵打仗之人,也正因此被桓温所忌,诬其谋反,最后夺爵流放,郁郁而终,直到桓温死后,司马曜为帝时才恢复了司马遵的武陵王位。其实,按说他也非嫡长子,但长兄早夭,次兄过继其他司马氏同宗继承王位,而这给桓温废了多年的武陵王爵,就意外落到他的身上了,要说恨桓氏的,只怕天下没有人超过这位王爷了。甚至他曾公开说,恨不得把天下姓氏里带木头的全给杀了,以泄心头之恨呢。桓玄篡位,居然没有除掉此人,留给我们成了现成的新君拥立,岂非天意?”

第2189章 多头下注避风险

王谧勾了勾嘴角:“可是,司马遵可是非常反感从军之人啊,当年他父亲给桓温逼死,连带着所有姓氏里带木头的人他都恨上,而且,你们觉得刘裕想立的,难道会是他吗?迎回司马德宗,恐怕才是刘裕所想吧。”

谢混笑道:“可是司马德宗已经被送走了,前往江州被郭咏之看管,桓玄如果逃跑,也会带上他,也就是说,在刘裕彻底消灭桓玄之前,是不可能把司马德宗控制在手中了,那他手上必然要有个司马氏的大旗,就算不是直接拥立为皇帝,也要来个代管朝政的摄政亲王,现在看起来,没有比司马遵更合适的了,他讨厌军人,但不会蠢到在这个时候公开反对桓玄,刘裕反桓复晋,对他有恩,而我们高门世家拥他来主政,也是他的大恩人,以后要用他的名义下达各种命令,也就方便了很多。”

王谧点了点头:“当摄政倒是挺好,那除了司马遵的拥立和我们控制城中的将士家属外,我们还有什么可做的吗?”

庾悦说道:“再就是要保护朝廷的公文,档案,历代的典籍这些了,不能让这些资料毁于战乱,我们最好能早点和刘裕接上头,一方面告诉他我们会控制城中的将士家属,让他想办法让北府军和西府军阵前倒戈,另一方面,也请他不要匆忙入城。桓玄如果选择野战会战,那一旦失利,必然不会守城,而是会逃跑,那大局已定,我就担心刘裕的部下杀红了眼,会趁势进城掳掠,到时候无人禁止,可就麻烦了。”

王谧看向了谢混:“叔源啊,我知道你跟那刘毅颇有交情,现在这个时候,我和仲豫给桓玄盯得很紧,只怕无法轻易出城,而派个奴仆下人,又不一定会让刘裕他们信任,想来想去,只有你亲自走一趟,去见刘毅,把我们的这些计划通过刘毅转达给刘裕等人,才能表明我们的投效忠心。不知道你肯不肯冒这个险呢?”

谢混勾了勾嘴角:“这又有何难?现在城中一片混乱,桓玄的兵马已经大部分调向了前方,我姑母在城中经营这么久,找几条出城的密道并非难事,二位请去忙你们的事,出城联络之事,就交给我吧。”

王谧和庾悦喜形于色,对着谢混起身行礼,然后匆匆而退,几个护卫把他们二人引入了偏门,换上了斗蓬,很快,就消失在远方了。

当谢混走到一处别院时,木鱼声阵阵,檀香袅袅,一处偏厢房之中,却传出谢道韫的诵经礼佛之声,谢混垂手在门外恭立,许久,一篇经文诵完,厢房之中传来一声叹息:“益寿(谢混的小字,只在家里长辈这样叫,外人不能这样称呼的,类似小名),你不出城去与刘毅接头,在我这里浪费时间做什么。刚才我已经说得清楚,今后谢家的事,由你来作主。不用再来问我。”

谢混连忙说道:“姑母,我就是再蠢再笨,也知道你是在他们两个面前演戏,这谢家哪能离得了您来主事呢。”

厢房门“咿呀”一声打开,谢道韫一身僧袍,静坐在佛像之前,谢混走了进去,对着佛像恭敬地合什行礼,正要开口,却听到谢道韫淡然道:“益寿啊,你可知道,为何我们谢家,从我开始,到妙音,都开始吃斋信佛了呢?”

谢混的脸上闪过一丝茫然之色,摇头道:“姑母,这正是小侄多年来迷惑的地方,世人皆知我谢家世代信奉天师道,甚至灵运这样的孩儿都是从小寄养在天师道那里,为何从您这辈,就信起这西来的佛教呢?”

谢道韫幽幽地叹了口气:“益寿啊,当年我谢家过江投奔大晋之前,在中原是著名的经学世家,先大父讳鲲公,乃是当世的经学大师,可是过江之后,为了能挤进当时控制朝政的江左名士的圈子里,毅然弃经从玄,成为江左八达之一,也正是改信玄学之后,我谢家才慢慢地提高了地位和权势,要知道,当年刚过江时,那诸葛家宁可跟羊家,江家联姻,宁可成为庾家的下属,也不把我们谢家放在眼里,可见当时我们的情况,有多艰难。”

谢混点了点头:“前人创业艰难,谢家的基业来之不易,我们做晚辈的,更要…………”

谢道韫的脸上闪过一丝失望,摇头道:“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我是想说,为了适应形势,我们谢家在百年前就弃经入玄,但虽然以玄学自居,却也没把经学的老底子给丢了,你从小所学,仍然是四书五经这些。这就叫玄皮儒骨。至于这佛道之分,也是同样。当年不是我本人多信这神佛,而是先相公大人,希望我能信佛,这原因,你可明白?”

谢混若有所思地点头道:“是因为天师道有谋逆的痕迹,所以要跟他们保持距离吗?”

谢道韫点了点头:“这回你说对了,高门世家子弟崇尚玄学,喜欢养生,服散,那就必然会和天师道来往密切,但天师道一直是有野心的,他们借着跟权贵的关系,设坛收徒,在民间广结这心,这点,先相公大人在世时,就有所察觉,我们谢家虽然不能跟天师道一下子断绝关系,但也得给自己预留后路,所以族中女子,多礼佛,这就是我们谢家多年来能屹立不倒的奥秘所在,那就是能早早地察觉到危机,早早地分头发展,这样就算大难来临,也不至于一下子输光所有,还会保留将来东山再起的机会!”

谢混正色道:“姑母的教诲,小侄谨记在心。”

谢道韫叹了口气:“可是我觉得,你并没有真的往心里去,如果你真的照做这事,那就不会把宝全押在刘毅的身上,跟刘裕对抗了。你也不想想,你这样做,要置你堂姐于何地,要置我们谢家几十年来在刘裕身上的感情经营于何地?”

第2190章 夫人教诲站队策

谢混的脸色微微一变,说道:“姑母,难道,难道你还对刘裕抱有幻想?可是,可是刚才你在外面不是这样说的啊。”

谢道韫冷冷地说道:“益寿,我现在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居然现在要跟王谧,庾悦他们混到一起了。王谧当年只能给你爹,给你叔父跑腿办事,在朝也只能管管秘书监之类的文事,根本不堪大用,至于庾悦,其野心远远大于能力,撑死了一个司马元显类的人物,比桓玄尚多有不如,起码桓玄还很会打仗,很会看人,可他连这些本事也没有,却想恢复其祖先的荣光。最要命的是,他们根本看不起刘裕,刘毅这些底层人士,不知道现在时局的变化,跟他们混在一起,只会把整个家族也给连累,姑母一直劝你少跟他们来往,你却不听!”

谢混咬了咬牙:“可是现在我们谢家已无权势,不是当年相公大人掌权之时,不跟这些高门世家子弟结交,重新建立联盟,又能如何?姑母,现在黑手党已经没有了,那个可以在暗中操纵,调节世家间关系的组织已经不复存在,如果我们世家子弟不主动联手,那真的是要给刘裕这些人取代啦!”

谢道韫轻轻地叹了口气:“你先祖父,相公大人可以掌权二十年,靠的是协调世家间的关系,更靠的是会用人。用有才的人!而且,他一直牢牢地控制着军队,北府军的组建,就是我们谢家地位的保证。现在你们手上无兵,治国无才,靠什么去跟人家刘裕斗?他们起兵破桓,恢复大晋,就是再造社稷的第一功臣,就是当年拥立元皇帝即位的王导,郗鉴之类的人物,你所说的取代,是不可避免的大势,要逆这个大势而行,只会身败名裂!”

谢混抗声道:“不,我不服,他们只是一帮会打仗的臭泥腿子,不会治国,全无文才,怎么能跟王导,相公大人相比呢?姑母把他们看得太高了吧!”

谢道韫摇了摇头:“这个看法不是我的,而是当年相公大人的,不然他为什么要这样提拔重用刘裕,不然他为什么要早早地让你表姐下嫁刘裕?你们这些世家子弟,生于富贵之中,不懂创业之艰辛,更不懂英雄起于草莽之间的道理。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还记得多少?”

谢混咬了咬牙:“侄儿不是完全不懂兵事,也不愿吃苦的傻瓜,草包,必要的时候,小侄愿意投笔从戎,报国参军。跟刘裕他们一样,重新掌握军队!”

谢道韫叹了口气:“晚了,太晚了,我的好侄儿,就象你不觉得刘裕能混进士人圈子一样,现在他们已经结了京八党,就是一个纯粹军汉的集团,你想现在插进去,难于上青天,尤其是这次起兵建义,那是冒着杀头灭族的风险,你不跟他们共患难,现在却想跟人家分享权力,可能吗?自古兵强马壮方为天子,这个道理到现在也没变。所以,我们谢家最好是明哲保身,不要参与那些世家对于刘裕新政权的那种逢迎,因为,刘裕的性格我清楚,他不会这时候真正地对主动凑上来的世家给好脸色,所需要的,是可以跟他携手共天下的真正人才。”

谢混冷笑道:“如果刘裕如此不识趣,我们去找刘毅就是,北府军不是他刘裕一个人的,也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

谢道韫的面沉如水,沉声道:“你是想把谢家全族上下几百口人的性命全搭上吗?谢混!”

谢道韫虽为女子,但这一声如洪钟,仿佛半天里打了个惊雷,把谢混也震得脸色发白,一时间竟然不知如何开口应对。

谢道韫吼完之后,看着谢混如此惊惶的表情,神色和语气稍稍地缓和了一些:“刘毅心狠手辣,绝不可能居于人下,你不要以为跟他结交就能恢复谢家往日的荣光,他利用完了的人,就会抛弃,绝不可能念情。而对于刘裕,起码现在还有你堂姐在,就不至于对我们谢家失掉起码的尊重,这是站队,千万别站错了,如果一时间看不准,就两不相帮,反正任何北府军的大将如果真正要掌权,最后都饶不开高门世家,离不开我们谢家。”

谢混的脸色一变:“堂姐?姑母你这是何意?难道刘裕他现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