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590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590节(1 / 2)

第2246章 阴暗黑手乱南燕

卞范之微微一愣:“刘敬宣?他怎么可能成为我们的助力?他可是刘裕的死党啊,比刘毅和何无忌的关系还要铁,现在刘裕成了事,他肯定是会过来投奔刘裕的,怎么会帮我们?”

桓玄也跟着说道:“是啊,刘敬宣跟刘裕好得穿一条裤子,此事天下皆知,再说他们一党跑到南燕受到庇护,也多亏了刘裕的好老婆慕容兰,渊明,你是不是想得有点美好了?”

陶渊明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说道:“陛下,刘敬宣逃亡南燕,确实慕容兰出力颇多,这背后应该也有刘裕的安排,他在当年退出军队时就能预料到刘牢之的结局,所以给他们留了退路,不过,这不代表刘敬宣就会感恩戴德,愿意为慕容备德效力了。”

桓玄的心中一动,急道:“说下去。”

陶渊明正色道:“刘敬宣,世之虎将,举世在战场上能与之相敌者,不过数人耳,这样的虎将,任何一个有雄心的君主都想要。就象陛下,为了爱才,对胡藩这样当众顶撞过你的人也多有宽容。而对刘裕更是可以不计旧怨。那慕容备德虽然没有陛下的胸怀,但南燕正处生死存亡之际,北方有强敌魏国,这时候正是用人之际,刘敬宣来投,他当然是大喜过望,不管有没有慕容兰,都会留用。但慕容兰只是想单纯地保刘敬宣等人的性命,可慕容备德,却要以他为将,真正地为南燕效力。”

卞范之若有所思地说道:“确实,是这么个道理。刘敬宣是汉将,必然会与南燕的诸多鲜卑将校不和。当年刘牢之北伐,与慕容垂大将,燕国将校,死在他父子手下的不计其数,刘敬宣恐怕也跟南燕的不少将帅有着深仇,慕容备德能容他,别人可未必能容,尤其是落难来投,不建寸功却是加官晋爵,这么一来,想要他们命的人,可就更多了。”

陶渊明微微一笑:“是的,此事我一直在操作,陛下视刘敬宣为眼中钉,肉中刺,那要除掉他,最好的刀就是慕容备德了,他本人一开始肯定想留刘敬宣,但其他的鲜卑将帅,却一来与刘敬宣有仇,二来怕他抢自己的位置,必欲除之后快,我只需要稍稍加点力,比如象上次派死士,以孙无终的名义来刺杀刘敬宣,这个头脑简单的莽夫,一定会以为慕容备德不容他,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下手为强,主动谋反。”

桓玄睁大了眼睛:“这也行?”

陶渊明的眼中冷芒一闪:“慕容备德自立为帝,不纳旧主慕容宝,南燕上下想取代他的人也不在少数。这两年,多次有人作乱谋反,甚至还有宫变差点杀了慕容备德的事情发生,他老而无子,多少人都盯着他身后的皇位,唯一可以信任的,就是慕容兰了。只是这次刘裕起兵,慕容兰必然不会坐视,前一阵子,她并不在南燕国中,想必是去帮了刘裕一把。”

桓玄讶道:“还有这事?可是为何无人来报呢?”

陶渊明冷笑道:“我想,慕容兰大约是去保护刘裕和其他起事贼首的家人去了,并不在战场之上,而且一个鲜卑敌国的公主跑来参与他们北府的起事,恐怕反而会让人离心,但慕容兰不在南燕是肯定的事,而我就是趁这机会,才挑动了南燕的几个宫卫军官谋反,刺杀卧病在床的慕容备德,只可惜功亏一篑,居然有近侍背着慕容备德跳墙逃跑,没有杀成,要不然,这时候的南燕,已经是乱成一锅粥啦。”

卞范之长叹一声:“可惜刘裕这帮京八谋反,不然南燕大乱,正好可以让他们领兵北伐,也不至于今天。”

桓玄恨恨地说道:“罢了,现在也算是因祸得福,渊明,南燕没有乱起来,你的意思是,趁着慕容兰不在,刘敬宣会再次谋反?他手中又没军队,这时候起事,不是找死吗?”

陶渊明微微一笑:“上次那些鲜卑宫卫谋反不成,慕容兰和刘轨是第一个来救驾的,那刘轨虽是客将,但手下有几百名当年和其兄弟刘袭一起征战的旧部,也多是北府军老兵,在平叛之夜表现突出,慕容备德也因此提拔其为济南相,负责广固外城的防守,而宫城的守卫则交给了慕容兰,现在慕容兰不在,刘轨等于控制了广固城,如果刘敬宣有意要反,那只要说动刘轨,就可以有很大可能干掉慕容备德,夺取大权!”

卞范之的眉头紧锁,摇了摇头:“不可能的事,刘轨已经年老,他上次逃亡时都要带着家眷,可见已无功名之心,就算刘敬宣有意谋反,他也不会参与的。”

陶渊明哈哈一笑:“他不参与,那刘敬宣必然事泄,要么被杀,要么逃亡,而且慕容备德会恨上举荐他们来投奔的慕容兰,一旦他们兄妹离心,那南燕和刘裕的伪政权,就势成水火,慕容备德这会儿向北招惹北魏是不敢的,但趁着南方内战,起兵南下夺取江淮之地,却是非常有可能。如果北方凭空多出一个强胡大敌,那刘裕还能分身来对付我们吗?”

桓玄猛地一拍手:“高啊,渊明,你这一二虎相争之计,实在是太妙了。只是,你怎么会有手下在南燕也能兴风作浪呢?”

陶渊明微微一笑:“因为陛下的大志,是六合清,四海一,那作为臣子,必然要为陛下分忧,在四邻敌国,都要安插眼线,挑起内乱,制造有利于大楚的情况。前一阵微臣闲置之时,就是策划此事。”

桓玄满意地点了点头:“朕真的是没有好好用你,是以前的一大失策,早点用你监视刘裕,也不至于今天的局面。渊明,现在朕有个非常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你,你和王神爱,司马德宗兄弟一起去江陵,给我看好他们,记住,不能让他们和桓振,鲁宗之有什么接触,去了之后,就让桓振和鲁宗之速速在江陵集合兵马,到夏口来迎我。而你,就一直留在王神爱的身边,看好这个女人,别让她在江陵生出什么麻烦。”

第2247章 亲注起居讳败绩

卞范之的脸色一变,正要开口,桓玄却摆了摆手,阻止了他的进一步开口:“敬祖,朕有要事跟你商量,现在我军新败,荆州那里需要安抚人心,尤其是雍州的鲁宗之,不能让他生出异心,有渊明在江陵暗中掌控全局,我是放心的。噢,对了,还有殷左卫,他的文才出色,渊明,你跟他一起回江陵,他的一千兵马,足够保护你们了。”

陶渊明微微一笑,一个长揖及腰:“臣必不负陛下厚望,这就去。”

看着陶渊明远去的背影,卞范之还是长叹一声:“陛下,你怎么可以放陶渊明带着司马德宗和王神爱回江陵?这跟放刘裕回京口有什么区别?”

桓玄的脸上笑容一下子褪去,冷冷地说道:“难道陶渊明还没有证明他的忠诚吗?这两年来,我一直向着你,听你的话,不用他,防范他,结果呢,人家在这回立了大功,如果不是他,可能在刘裕起兵的那个夜里,我就遇害,他一个人扑灭了建康和历阳两路的谋逆,又帮我夺回了升儿,历阳沦陷,他也是跟胡藩一样,不远千里地追过来投奔,这等忠臣,你还要怀疑?”

卞范之咬了咬牙:“灵宝,陶渊明城府极深,而且现在想来,在建康的时候,此人的表现也颇多疑点,那两路起事,策划本就极为严密,尤其是建康的那次,王元德等人本是要在陛下从太庙回宫的路上行刺,可是在陛下出太庙地,就有一伙刺客突袭,事后证明,这些人跟王元德一伙并非同伴,可陶渊明却能从中推断出王元德和远在历阳的诸葛长民,您不觉得太巧了点吗?”

桓玄勾了勾嘴角:“你是想说,那些来行刺我的,是陶渊明派来的?他刺了我能得到什么好处?靠刺我来揭发王元德和诸葛长民一伙?那他为什么不直接举报刘裕?”

卞范之叹了口气:“这点是我一直没想明白的,所以不敢跟你说,还有就是刘婷云那里,他一个人进殿和刘婷云密谈良久,然后就能带着桓升出来,刘婷云的个性你最清楚,在那时候只有孩子才是她的保命符,想要靠这孩子让你把她也带上,怎么可能就这样让陶渊明带走?更诡异的是,刘婷云后面竟然跟了刘毅,陶渊明在这中间起了多大的作用,你可以想想。”

桓玄冷冷地说道:“那陶渊明要怎么做你才放心?杀了刘婷云带出升儿?真要这样,你恐怕又会有别的话说了。敬祖啊,你我相交多年,我对你有多信任多倚重,你最清楚,但现在大业未成,是用人之际,你这时候的那些妒忌之心,最好收一收,哪怕以后平定京八,重建大业后,我再把陶渊明雪藏,也没什么问题,但是现在,我前方整军作战要用你,后方不用陶渊明,还能用谁?”

卞范之咬了咬牙:“陶渊明那天在建康就与我们走散,胡藩是召集旧部回来,这个可以理解,可陶渊明说是去历阳,结果孤身而回,刁逵还给杀了,这本身就疑点重重。好,就算退一步,我可以不怀疑陶渊明的过往,但这个时候,让一个长期不受重用的人,带着前司马氏的皇帝,还有王神爱这个厉害女人回江陵,你真的就这么放心吗?当年殷仲堪让他去老家招兵,他不就是这样活活坑死了自己的主公吗?”

桓玄微微一笑:“你这就多虑了,殷仲堪是要他回去召兵给粮,这是陶渊明拿不出的,只能跑来归顺我,这些年我也一直观察,他除了手下有些杀手外,要说兵马钱粮,还真的是没有。王神爱就是再厉害,在荆州也没有势力,这点他们还不如殷仲文,我让老殷带兵护送他们回去,他们是掀不起浪的。难道,你想说老殷也有野心,也有问题?”

卞范之摇了摇头:“老殷倒是贪财好利,野心没有的,但是在这个时候,如果有人挑唆他,未必他不会想着给自己留后路,如果你实在要让他们回去,最好让胡藩带兵跟着,撤回老殷,胡藩是真正的忠义之士,可以信任。”

桓玄的眉头一皱:“胡藩毕竟以前是降将,跟桓振的关系不好,让他回去会有大麻烦,再说,我这里也需要他,尤其是桓振和鲁宗之来之前,我要胡藩这样的大将跟在身边才行。刘毅已经出发,如果他真的穷追不舍,那在湓口这里就要有一场阻击大战,何澹之的斤两我们清楚,不留下胡藩这样的大将相助,我怕他顶不住刘毅。”

卞范之又欲再言,桓玄却摆了摆手:“好了,敬祖,不用再说了,我意已决,这回老殷不在,诏令和文书这些事情,你要多费心了,我这里还要写起居注,时间不多,一些具体的事情,你得多担待些。”

卞范之睁大了眼睛,不可思议地摇着头:“什么,你要写起居注?你疯了吗?这起居注可是近侍史官们纪录皇帝的一言一行,流传后世的,别说自己写,历代帝王是连看也不能看一眼的。”

桓玄冷笑道:“古人定的规矩,我为何要遵守?这回兵败建康,这整个过程,我都要一五一十地纪录下来,以时时鞭策自己,吸取教训。你也经历了全过程,你说,是我错了,还是当时坚持出战的吴甫之,皇甫敷,还有你卞敬祖错了?我说要以逸待劳,集中兵力以迎京八贼的疲兵奔袭,你们却一个个要建功出击,最后给人个个击破。这一路以来,你们又是一个个意见相持不下,我把这些都纪录下来,以后也有个证据,怎么就不行了?”

卞范之叹了口气:“就是因为这些事情太过主观,才不能让当事人纪录的,如果都是帝王自己写起居注,那必然是讳败扬胜,隐错显对,这样哪可能有半点客观和参考之处呢?现在人心不稳,作为主君的你,是应该检讨过错,稳定人心,而不是这样再继续美化自己啊。”

第2248章 割地引胡为援手

桓玄冷冷地说道:“现在人心惶惶,最需要的就是鼓舞士气,重整人心,这起居注只有由朕写,才能让人心安稳,至于那些对此有异议,对朕有微词的人,敬祖,你要坚决果断,非常时期,严刑峻法,杀一批乱嚼舌头,动摇军心的。要让所有将士都相信,只有跟着我,跟着大楚皇帝,才能无往而不利!”

桓玄意气风发,手势配合着他那铿锵有力的话语,卞范之也只能叹了口气,说道:“遵命。”

他刚想转身离开,却听到桓玄的话,“对了,让小毛给他家大人写信,就说,毛家攻取梁州,杀我堂兄之事,我可以不计较,只要他们姓毛的不与我为敌,以后大楚的整个西边,从蜀地到宁州到梁州,都姓毛了,世袭罔替!要是继续与我为敌,哼,我宁可送给后秦,也不会让他们好过!”

卞范之的脸色一变:“灵宝,你没弄错吧,咱们大楚再怎么打,也是咱南朝汉人自己的事,你这是要引外敌入侵?”

桓玄咬着牙:“只要是敌人,还分什么内啊外的。敬祖,做人别太迂腐了,连跟胡人打了一辈子仗的刘敬宣都能跑到南燕这个外敌那里去,而慕容备德还收了他,以陶渊明的主意,不管他是否让刘敬宣谋反成功,都会借南燕之力来牵制刘裕,这难道就不是用外敌了?”

卞范之眉头紧锁:“可这不是一回事啊,你父亲一生三次北伐,不论成败,起码是全天下汉人眼中的英雄,可你这样公开地引后秦羌虏来攻打益州和梁州,这让天下人怎么看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