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羡之点了点头:“小心驶得万年船,你还是不要亲自带兵攻打江陵吧,既然陶渊明说他会打开城门放我们攻入,也会解决沿途的哨探,那只要派一员偏将前去,就可以成功。”
刘毅微微一笑:“毛修之何在?”
第2356章 杀人灭口是奸雄
入夜,江陵城,刺史府。
卞范之一身朝臣衣冠,端坐在左首第一的长史案上,而那荆州刺史的大印,则摆放在他的案头,现在,象征着荆州至高的刺史大案上,空空如也,随着桓振的领兵在外,这江陵城中的一切军政要事,都归这位大楚国的前宰相所管辖,殿内文吏和军士来回奔走不休,而随着一道道从门口就开始拉长了声音的军报传来,殿内陷入一阵阵的惊喜之中。
“报,大将军已在江陵北边的纪南城(原楚国故都郢城),击破鲁宗之的儿子鲁轨所率先锋部队,斩获千余,鲁轨几乎单骑逃跑,余众皆溃。”
“报,鲁宗之听闻前军败报,全军北撤,大将军已一路追杀。”
“报,大将军在长坂坡追上鲁宗之,敌军列阵二十里,大将军神勇无敌,当先突阵,敌军大溃,鲁宗之左右副将战死,本人几乎被生擒,雍州贼一败涂地,伏尸百里。”
“报,大将军趁胜追击,兵锋直指襄阳城!”
桓谦的脸上笑开了花,他看着最新的一份战报,嘴都合不拢了:“大楚复兴有望了,大楚复兴有望了,阿振果然神勇无敌,我就知道,鲁宗之怎么可能是他的对手,这一刻,他爹,他爷爷的灵魂附体,真不愧是我们桓家的猛将!”
何澹之也跟着拍手笑道:“我早就说过嘛,大将军悍勇不下那刘裕,只可惜先帝不用他,要不然哪会让刘寄奴和京八贼成事!不过现在也不晚,也灭鲁宗之,再回头痛打刘毅,荆州,还是大楚的荆州!”
卞范之缓缓地抬起了头,在殿内的一片笑声之中,平静地说道:“巴陵那里,有什么动静?”
桓谦微微一愣,转而说道:“没有任何消息啊,前方的所有哨探,烽火台都没传来什么敌情,这不奇怪,那刘毅刚刚大败,这会儿又不知前方情况,怕阿振再次设伏,哪还敢主动进攻呢?阿振不就是利用了他的这个心理,才会火速北上,先行击败鲁宗之嘛。等刘毅反应过来时,襄阳已在我手,而阿振的得胜之师也会返回,他就再没有机会啦。”
卞范之的眉头深锁:“诸公难道不觉得,这东南方向来得太平静了一点吗?刘毅是名将,就算不想进攻,也会不停地派小股部队骚扰,刺探我们的虚实,可是这两天,却是完全没有任何动作,直觉告诉我,越是这种情况,就越是危险,一如这回大将军重夺江陵城前,这城中的情况。”
想到这里,他突然站起来,沉声道:“马上全城总动员,封闭四门,民夫全部上城驻守,所有城头灯火大举,城中实行宵禁,任何人不许上街,还有,火速派人去宫中保护陛下和琅玡王,不允许任何人…………”
他的命令还没有下达完,突然,城东的方向传来一阵紧密的锣声,伴随着兵器相交的声音,卞范之的脸色大变,撩起朝袍,一路小跑到了殿门口,向东看去,只见东门方向,火光冲天,杀声四起,无数吴地和淮北口音在大叫:“王师已破江陵矣,放仗者免死!”
卞范之木然地呆立在殿外,桓谦和何澹之也冲到了他的身边,声音都在发抖:“这,这,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会这样,怎么,怎么京八贼…………”
卞范之喃喃道:“终归,终归还是让刘毅偷袭得手,我的错,是我的错,我怎么能把希望,寄托在沿江的烽火台上,当年,当年关羽的烽火台没挡住吕蒙,今天的一样防不住刘毅。”
何澹之咬了咬牙,大声道:“卞长史勿虑,还有我老何在,城中还有数千精兵,足以与那京八贼决一死战,桓侍中(桓谦现在的官职),你还身兼卫将军,掌握宫中禁军,现在火速迎陛下亲征,讨伐叛贼,以安人心。”
他说着,向着桓谦使了个眼色,桓谦一下子就反应了过来,大声道:“走,跟京八贼拼了!”
他说着,和何澹之一路小跑,奔向了台阶之下,也不去再回头看卞范之一眼。
卞范之在这一瞬间,仿佛苍老了二十岁,本来花白的须发,在冲天的火光的照耀下,变得一片雪白,不知什么时候,背后的大殿之中,本来人满为患的文吏和卫士们,已经逃散一空,在这个时候,不会有人真的蠢到还想着去组织什么抵抗,还去拼什么命,稍有脑子的人都知道,大势已去,只是白白送命而已。
陶渊明的声音在卞范之的身后轻轻地响起:“老卞,他们都跑了,你为何还不逃呢?”
卞范之也不回头,他轻轻地叹了口气:“这一次,又是你的杰作吧。我怎么会糊涂到相信你?!”
陶渊明微微一笑:“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老卞,你这是第二次失误了,其实上次我就劝你带着司马德宗逃亡后秦,那次我是真想保你一条命,可惜你自己放弃了。你也明知守不住江陵,总不能让我跟着你一起送死吧!”
卞范之闭上了眼睛,一行泪水从眼角流下:“大势已去,我已经尽力了,只是我错信你这小人,没有守住先帝最后的基业,青史之上,我也会作为一个篡位贼子的帮凶而留下骂名,不过,我好恨,真正的贼子,我却没有机会再去揭露他的真面目了!”
“噗”地一剑,从卞范之的身后刺入,带血的剑尖,从他的前胸透出,卞范之的嘴角抽了抽,手指哆嗦着,很想转过身去指向那个在身后出手的人,可是终归还是一口鲜血喷出,扑地倒在血泊之中,不甘地蠕动了两下,终归气绝。
陶渊明摇了摇头,抽出卞范之尸体上的长剑,把剑柄塞到了卞范之的手中,又拿了另一把干净的长剑在手,叹道:“其实,我真的不想杀你,不过,你知道的太多了点,你不死,我以后的大业又如何能成呢。你的妻儿,我养之,安心上路吧。”
一队重装甲士,操着血淋淋的戈槊,从殿门外冲入,为首一员小将,银甲之上如同血染,正是毛修之,陶渊明放声大叫:“毛校尉,贼臣卞范之已经伏诛,快随我去接驾!”
第2357章 救驾大功半路夺
江陵城中,火光冲天,杀声不绝,不停地有吴地与淮扬口音在大吼着让楚军放仗投降,让城中百姓留在家中不得妄出,违者格杀勿论,兵器相交的金铁之声与惨叫声已经渐渐地平息下来,而这些高声的呼喝,已经响彻全城,甚至伴随了不少鸣锣的声音,看起来,已经进入了安民阶段,也就是说,城中有组织的战斗和抵抗,基本结束了,这从火光之中,各处竖起的北府军大旗,可以得到映证。
宫城之中,一队百余人的军士,匆匆而行,尽管他们身着重甲,浑身上下尽是血渍,可是健步如飞,陶渊明一身短打扮,扎着绑腿,手里提着三尺长剑,与全副武装的毛修之并排小跑在最前面,直向后宫的方向而去。
毛修之一边跑,一边说道:“陶先生,想不到你这个天下闻名的文人,竟然也能奔跑如飞,不比我们的北府健儿差啊。”
陶渊明气定神闲,笑道:“我可是山里人出生,年少的时候,天天要上山打柴摘果子,务农为生,不然可是活不下来的,这些年虽然日子过得好了些,但每天的身体锻炼,却从没落下过,要换了十年前,只怕你们这些后生小子,还跑不过我呢。”
毛修之笑道:“其实我们已经跑不过你了,你打开城门的时候,我们本来还要靠你引路进这刺史府和皇宫呢,结果你倒是一眨眼就跑不见了,我们还是问了俘虏才找到的路。”
陶渊明叹了口气:“我是担心陛下的安危,怕卞范之和桓谦这些贼人狗急跳墙,做出什么不利的举动,所以一时心急才跑得快了点,忘了你们不熟悉这江陵城的道路了。咦,毛校尉,你以前也是在荆州军中呆过啊,也正是因此,冠军将军才会派你前来,怎么你也不认识这路吗?”
毛修之叹了口气:“我们以前是驻扎在城外,没有进过江陵城,桓玄看我是毛家的子侄,一直把我当贼防着呢,后来也是打发我去了建康当宿卫,其实我在江陵呆了差不多一年,连城都没进过,说来也是惭愧啊。”
陶渊明点了点头:“原来如此,是我考虑不周,恕罪恕罪,现在想想也挺后怕的,我不会什么武艺,要真是碰到几个溃兵,或者是卞范之垂死挣扎,那我多半也活不成了,还是你们在身边比较踏实。”
毛修之咧嘴一笑,突然想到了什么:“那卞范之是怎么死的?我都没来得及去看,是你杀的他吗?”
陶渊明摇了摇头,一指自己手上的剑:“你看,我的剑上都没血,我说过我不会武艺,只是拿个剑装装样子给自己壮个胆呢。我去的时候,已经看到卞范之持剑自尽了,把自己扎了个透心凉,想不到这小子身为文臣,也颇有几分军人的气节,也算是为了伪楚殉葬了。”
毛修之冷笑道:“桓玄篡逆,多数的罪恶都出自这个卞范之的谋划,可谓伪楚的罪大恶极之人,落到朝廷手中,只会死得更惨,这算是便宜了他。噢,对了,那桓谦和何澹之等人呢?”
陶渊明说道:“我进宫城前,看到桓谦和何澹之带着几十个护卫,骑马奔北门而出,想必是知道城破,直接就逃命去了,连卞范之都是无法逃亡而自杀,想必他们更没有时间回宫中害陛下,但现在兵荒马乱,难保不会有散兵游勇趁火打劫,甚至危及陛下,桓谦逃了,他不可能再指挥禁军保护陛下,我们还得加快速度才是。”
二人说话间,已经跑到了一座宫殿面前,宫门大开,院内到处是给扔下的甲仗和军械,还有内侍和宫女的衣服,显然,这里的守军和宫人都逃亡了,殿内灯火通明,隐约间可以看到人影绰绰。
毛修之与陶渊明对视一眼,陶渊明的脸上闪过一丝喜色,说道:“看来我们没有来晚,陛下他们应该还在里面,毛校尉,这时候不能惊扰圣驾,你带弟兄们守住外面,我去接驾。”
毛修之点了点头,指挥着部下在外面散开,陶渊明扔下了手中的长剑,整了整头上的纶巾,清了清嗓子,开口高声道:“草民陶潜,受冠军将军刘毅所托,特来迎接圣驾,吾皇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