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672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672节(1 / 2)

第2573章 军营重逢老弟兄

第二天,京口,北府军大营,校场。

偌大的校场之上,没有了平日里那些盔明甲亮的将士,也没有了震天的喊杀之声,几十座临时搭设的凉棚,环绕着正中央的点兵高台,而不少三十多岁,甚至更老的北府军老兵们,一个个穿着色彩鲜艳的绸缎衣服,带着幞头,看起来象是一个个乡下土财主,纷纷走进了这些凉棚,很多人看到昔日的同伴,熟人,都笑着上前行军礼,只是穿着这些绸衣,却是那么地不方便,甚至一弯腰,就把腰腹,腋下等紧处给扯开,露出几条不大不小的口子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随着这些老兵们一起来的,是一些年龄从八,九岁到二十多岁不等的年轻人,也都穿的漂漂亮亮的前来,只是正对面的一张棚子里,却坐着刘兴弟,臧熹,臧焘等同村的后生陪着他,而在这一大片身着锦衣的人里,还作普通农妇打扮的刘兴弟,显得那么地特别。

寒暄叙旧的声音渐渐地平息了下来,因为刘裕一身官服,走上了点将台,今天的他,不象以往那样,身着盔甲,而是一身紫色的官袍,配合着他那徐州刺史的身份,看起来,除了平时的那股不怒自威的将帅之气外,又多了几分父母官的味道。

所有人都站起了身,齐齐地向着刘裕行起了军礼:“参见大帅!”

刘裕微微一笑,摆了摆手:“各位老兄弟,不必多礼,今天虽然是在北府大营里会会大家,但也只是因为这里地方大,我现在一身官袍,而你们,也是穿的绸缎衣服,都没有着甲,这是符合我们现在的官位和爵位,因为,今天我要跟大家说的,不是战阵之事,所以,也不必拘这军中之礼,还是按平常在家乡里的叫法就行。二柱子,你怎么样了?”

被刘裕叫到的一条年近四旬的壮汉应声而起,正是当年曾经和刘裕争夺过京口讲武大赛西部赛区魁首的张二柱,他后来也加入了北府军,在其他部队立过不少战功,最后官至副军主,以县男爵的勋官退役回家,看到刘裕叫到自己,他哈哈一笑:“寄奴哥,今天叫我等老弟兄来,是要再举办个讲武大会,追忆往昔吗?”

刘裕笑道:“现在应该是你儿子参加讲武大会了吧,你还好使吗?”

张二柱子不服气地说道:“我去年还西征了呢,功夫可一直没撂下,你看…………”

他双手一错,摆开架式,就要走一趟长拳,只是今天他的这条大红绸袍有点过紧了,只一个马步,就听到“嘶”的一声,开档了!

周围暴发出一阵哄笑,刘裕笑着摆了摆手:“好了好了,二柱子,大家都知道你还是很能打,不过,你家大石头今年也跟你一样,拿了大西区的亚军,看来你教的不错啊。”

张二柱子咬了咬牙:“今年是因为我我从军西征,一直没督促这小子练功,明年,明年我一定会让他夺下大西区,不,是夺下整个京口的武魁首!”

刘裕微微一笑:“二柱子兄弟还跟当年一样,老京口人,不服输啊,自己没当过魁首,儿子总要当一次。不错,这才是咱们京八的性格。也是今天来这里,所有四百八十七家老兄弟们的性格,正是有你们这种充沛的武德,咱们京口才会一代代地出精兵锐卒,保家卫国,建功立业!”

所有人老兄弟们都激动地站了起来,跟着刘裕一起大喊道:“保家卫国,建功立业!”

张二柱子哈哈一笑:“寄奴哥,今天你叫老兄弟们来,是不是又要打仗了呢?这回打谁?是平定西蜀还是岭南,或者,北伐胡虏吗?”

一个高个瘦子跟着叫道:“二柱子,别瞎说了,寄奴哥跟南燕有过停战协定,现在没理由不能打人的。再说,现在连平虏村都没了。”

张二柱子眼睛一瞪:“范长子,你说什么哪,平虏村现在虽然没了,但咱们京口汉子跟胡虏的仇,哪有这么容易了结的?我们京口人,家家户户,哪家跟胡虏没仇没恨,没有在胡虏手上死过人?寄奴哥那时候是缓兵之计,作不得数的,现在天下平定,自然就要找机会北伐胡虏,对吧,寄奴哥。你是担心我们这些老兄弟现在一个个立了功,得了爵,有了富贵,所以不想再出战了,才要今天叫我们来这里吗?放心,只要你一句话,别说我儿子,就是我张二柱子,也是脱了衣服就上战场,皱一下眉头,不算好汉!”

那范长子也不服气地说道:“咱们老弟兄可没一个怂货,只是寄奴哥做事一向信义为先,即使是对胡人也如此,我不相信今天就是叫我们上战场的!”

刘裕微微一笑:“这回范长子说对了,今天我叫大家伙儿来,不是为了说打仗的事,让你们带着孩子们来,进我北府军营,是另有要事。”

张二柱子的眉头一皱:“寄奴哥,你是要我们的孩子们早点进军营吗?可是,按现在大晋的律令,男子非十七岁不可从军,咱们这样带头违反,恐怕不太好吧。”

范长子来了劲,哈哈大笑道:“二柱子,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寄奴哥是要我们的子女早点先来军营里看看,长长见识,然后要我们早早地带回家里练武,到了十七岁就能从军,跟我们当年入北府一样,强者进老虎部队这样的锐士营,以确保我们京口子弟,永远是强军第一!”

刘裕摇了摇头:“范长子,你这回也猜错了,不错,我叫大家来,是要你们从事下一场战斗,但这场战斗,却不在这里,而是要换一个地方。而那里,是我们更紧迫,更需要攻克的战场,是我们更需要守住的城池!”

所有老兄弟们都满眼热切,异口同声地说道:“什么战场?!”

刘裕环视四周,字正腔圆,中气十足地说道:“你们家子女的这个战场,不在这里,而是在京口城中的庠序,你们要练的,不是刀枪棍棒,而是笔墨纸砚,学会知识,学会治军,治郡,治国之才,比我们当年入北府军时接受的训练,更加重要!只有学会了知识的子弟,才是我们的国家稳定的基石!”

第2574章 读书计数皆文教

二柱子不以为然地嘴里嘟囔了几句,脸上的神色也变得不屑,刘裕笑着看向了他:“二柱子兄弟,好像你对我的这话有看法啊,来,今天老兄弟们就当在这里话个家常,想到啥就说啥,你有什么意见呢?”

二柱子咬了咬牙:“寄奴哥,我这人心直口快,乡下人没啥见识,你就当我喝多了发酒疯,事后别治我罪就行。这朝廷有法度,军中有军法,可不敢乱说话啊。”

刘裕哈哈一笑:“二柱子,这里没有朝廷,也不按军法,就是咱京口乡亲们之间话个家常,在这里只有寄奴,二柱子,四牛,五狗子,没有这个大帅那个将军的,今天你们说的任何话,只要不是谋逆作乱,都没有事!”

二柱子点了点头,正色道:“寄奴哥啊,你说那些世家高门,成天舞文弄墨的,学这诗作那赋,又有啥用啊。一个个脸上抹个白粉,男子汉弄得跟个女人一样,走两步路就喊累,不会骑马只能坐肩舆,完全就是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废物点心嘛,要不然,怎么会给咱京八兄弟得了天下,夺了权呢?现在只要他们再敢欺负咱们,比如说象害死停云兄弟那样,咱们抄起家伙就能杀他满门,用得着象他们这些人学什么吗?”

二柱子的话引得了周围的一片附和之声:“是啊,二柱子说得好,咱们只要能打会杀,刀子在手就行了,要学啥文化啊。”

“有那时间多练武艺不是更好吗?咱们乡下人,天生就不好那个。”

“寄奴哥你自幼也不读书啊,还不是靠拳头靠刀子有了大权,咱们要学也应该学你,应该在京口多开些格斗场,跑马场才是,让讲武大会变成月月开!”

刘裕面带微笑,听着这些话纷纷地钻进耳中,直到所有的声音都平息了下来,他才对着一脸得意,抱臂站立的二柱子说道:“二柱兄弟啊,那我问你一句,在战场上,你要得功,要统计斩首,你要怎么去计算呢?”

二柱子哈哈一笑:“砍一个敌首,就把发辫往腰带上一系,挂着这个敌首,继续追杀下一个,寄奴哥,你可是知道的,最多的一次,我一战砍了十七颗敌军甲首呢,就是洛阳之战杀鲜卑贼的那次。”

刘裕笑眯眯地说道:“不错,当时你的腰带上系满了,还叫你身后的两个亲卫帮你收人头呢,当时那战,你评功在全军是第四,我亲自给你赐酒共饮,也因此从队正升为幢主。”

二柱子的眼中尽是得色,因为他仿佛在这一刻,又重回人生巅峰,他不停地点着头:“是啊,寄奴哥亲自承认的功劳,我二柱子这辈子也不会忘的,那天的酒…………”

刘裕打断了他的话,说道:“可是你还记不记得,当时的这些首级,你是怎么数的呢?”

二柱子的脸色一变,人也陷入了深思之中:“这个,我当时是怎么数的呀,啊,我想起来了,我是把我腰带上系的,还有我的几个亲兵收的敌首,全都铺到了地上,然后一个个地数,一,二,三…………”

他两眼放着光,手指指向了面前的空地,仿佛就是当年在数首级时那样。

刘裕摇了摇头:“然后,你数到十,就数不下去了,因为手指头只有十个,对吧。”

二柱子满脸通红,一边的樊家五狗子笑道:“后来,我记得他身边的亲兵,把自己的手指头也拿来数,这才数了下去,正好有两个亲兵,加他自己的,数到了二十七,我说二柱子啊,你要是再多砍三个,啊,不,是四个,再多砍四个,可就没有更多的亲卫来帮你数数了啊。”

周围暴发出一阵哄笑,二柱子没好气地说道:“就你五狗子聪明,知道你兄弟会打算盘,会算账,有必要显摆吗?”

刘裕正色道:“是啊,二柱子兄弟说得好。哪怕我们战场上立了功,砍杀数十名敌军,但这功劳放在我们眼前,我们都不会计数,更不用说写成文书向上报功了。难道,事后论功行赏,就是象数西瓜一样,扳手指头一个个地算吗?还是说,现在所有的公文,军令,都是靠上门吆喝?”

说到这里,刘裕看向了二柱子:“就好比今天我们来这里相聚,二柱子你是怎么知道的?怎么来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