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叹了口气:“如果朱雀大人永远是这样的想法,那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夺回失去的权力。是,以前这些乡吏什么的,派个管事去收租就可以了,莫敢不从,但现在还行吗?现在大片地区都是得了军功回家的那些武夫们任吏,而且就连当里正也需要一些军功民爵了,你以为再派个管家去收租子,还有人会听你号令?连地都不是我们的了,人家只需要向分他们地的朝廷,国家负责。”
朱雀咬了咬牙:“所以,我们得想办法从丘八们手里收地,这些人不太会治理,现在我们收或者说租地的行动,还是比较顺利的,刘毅跟我们的合作,也多是在这个方面。”
玄武的眼中冷芒一闪:“刘毅是想让跟着他混的人,无论是世家子弟还是京口武夫,都能在吴地和江北分到新占的地,然后给这些人经营,自己只拿很少的一部分子租子,这样积少成多,他的资源会越来越多,而且,打着国家的名义,征丁收租,都是光明正大的事,不象以前的世家高门把粮屯在自己的仓库里,落人口实。如此一来,他有粮有兵,又让这些地方的庄园主们对其感激,让他经营个十年八年,那扬州就会跟桓温当年的荆州一样,永远姓了他刘了。”
朱雀的眉头一皱:“这么说来,刘毅是比刘裕更危险的敌人?还披了层盟友的皮,让我们失去警惕?”
玄武点了点头:“是的,在我看来就是这样,刘裕虽然明面上公开地反对世家,提出这套功爵制度,但他并不会在吴地这个世家根基最深的地方贸然夺地,这几年也就是在江北这些以前未开发的地方圈地,搞他的各种新政,现在他去北伐南燕了,以后恐怕会越来越北。就算折腾,也跟我们吴地老世家关系不大,反倒是刘毅,哼,今天他终于暴露自己的野心了,他真正想要的,是世家领袖,是想做曹操!”
青龙的脸色一变:“难道刘毅还有不臣之心,想谋朝篡位?”
玄武点了点头:“这个人的性格,就是不会居于任何人之下,哪怕对刘裕也是如此,他能文能武,心狠手辣,做事几乎不讲底线,酷似曹操,桓温之流的绝代枭雄,如果真的让他扳倒了刘裕,那一定会走上桓玄的旧路。这点,我劝各位一定要有清楚的认知,以前他跟世家合作,是因为力量不足,加上需要拉帮手对付刘裕,可现在,世家对他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小,连谢混和郗僧施都只能算是他的手下,而非同盟了,我想,他很快就会有新的举动!还会有,新有朋友!”
第2689章 目标锁定陶渊明
白虎的脸色一变:“玄武大人,你的意思是…………”
玄武的眼中冷芒一闪:“你们觉得,刘毅会怎么看黑袍?”
朱雀讶道:“他在上面不是说了么,黑袍是大敌,要留给刘裕消灭,我想这应该是他的心里话吧。在这个地方,他连自己想当世家领袖的真实想法都公开了,不太可能说谎。”
玄武冷冷地说道:“我没觉得他有强烈地要置黑袍于死地的想法,倒是从他话里的意思,似乎是想借这次刘裕北伐,来检验一下黑袍的成色。毕竟,这个黑袍也是在这次北魏的宫变中才第一次公之于世,甚至,我们也不能确定,此黑袍是不是跟我们以前有过接触和联系的彼黑袍。青龙大人,你怎么看?”
青龙冷冷地说道:“从此人的出手,以及布局已久的这份隐忍和可以夺去拓跋珪性命,挑动几个大国内乱的本事来看,我不认为还有别人能办得到。更不认为,这个世上还有如此巧合,有一南一北两个绝代阴谋家都自称黑袍。上次我们确认过在南燕挑唆刘敬宣的就是此人,这回,只是更加明确而已,只是我也跟刘毅一样震惊,居然连慕容兰都是他的人。”
白虎看着青龙:“后面你跟黑袍还有过联系吗?”
青龙摇了摇头:“没有,上次我们合议之后,我就没再接触过此人,他也没来找过我,一开始我也奇怪,是不是他感觉到我们对他的态度有变,让他有所警觉,可现在我才明白过来,原来是他去了北方搞事情,无暇再来应对我们。”
玄武正色道:“这次要看他跟刘裕的交手情况了,如果他再次失手,那北方恐怕再无容身之处,会回大晋,我所担心的,就是他要是再回来,恐怕不会找互相知根知底的我们,而是会…………”
朱雀抢道:“而是会找到更有权势,也跟他有同样目标,也就是刘裕的刘毅刘希乐?还有他的假黑手党?”
玄武叹了口气:“是的,如果南燕也无法助他挡住刘裕的话,那他只有找黑手党这样的阴谋组织助他成事了,我们现在没了以前黑手党的权势,而且跟他恐怕也是利益冲突,因为,我们再怎么,也不可能象郗超这样不顾国家,不顾天下,只为自己个人的利益。”
朱雀的眉头一皱:“那你说,这个黑袍如果真的如你所设想的这样逃回大晋,他会不会出卖我们,以取信刘毅?”
玄武略一沉吟,开口道:“不好说,我觉得以他的老辣和阴险,很可能是两头下注,互相利用,如果把我们直接就出卖给刘毅,他也失去了制约刘毅,或者说失去了讨价还价的能力。这么久以来,他没有跟把我们的存在公之于世,恐怕也是出于这个考虑吧。”
白虎突然说道:“玄武大人,你有没有去想刚才刘毅他们说的事,那次桓玄逃出江陵的夜里,两波人马互杀,救桓玄的只怕是黑袍,那杀桓玄的刺客,又会是谁?”
玄武的眉头一皱:“白虎大人你自己怎么看此事?当时我们可是有人就在江陵啊,难道是我们四人中有人出手?”
白虎摇了摇头:“我们四个都没有杀桓玄的动机,本身那时候的桓玄一败涂地,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逃往后秦,成为牵制大晋的一枚棋子,黑袍想救他这点可以理解,但是有人想杀他,又不是光明正大地杀他建功得爵,这就是我始终想不明白的一件事。”
青龙突然说道:“我想,可能我现在多少能明白此事了。”
其余三人的双眼一亮,全都看向了青龙,玄武沉声道:“你这话什么意思,难道你知道是谁下手了?”
青龙微微一笑:“明面上看,刘毅他们出兵讨伐桓玄,都是为了能在战场上击杀或者是俘虏这个篡位逆贼,以争取功劳,所以他们没任何理由去刺杀桓玄。桓玄是黑手党的死敌,但我们上次成功地用司马元显,司马尚之等人让他相信黑手党已经完蛋,那他身边即使有同谋,也最多是黑袍,可黑袍又没有向他出卖我们的存在,不然我们早就给桓玄灭了,所以,桓玄之死,也谈不上什么杀人灭口,保守秘密的需要,那刺桓玄的人就只会有一种可能了。”
白虎沉声道:“刺他的会是黑袍的手下或者是盟友,杀桓玄是为了阻止黑袍的计划,也就是阻止那个让桓玄逃亡外国,继续跟大晋作对的计划。”
朱雀不信地摇着头:“这解释不通啊,如果是黑袍的手下,那为什么要违背黑袍的意图呢?”
青龙叹了口气:“本来我也是因为想不透这层,所以一直不敢下结论,直到这次的北魏之事,我才明白过来,黑袍未必能控制他所有的手下,这个世上,真正最难的事,就是完全彻底地掌握一个人,尤其是要逼这个人去做他不想做的事。”
玄武若有所思地说道:“青龙大人说得很对,要是慕容兰能公开反对黑袍,贺兰敏也能暗中有自己的小九九,那黑袍别的手下也可以同样为之。他在北方至少是有这两个女人为自己效力,在大晋,不可能只有他一个人。一定也有别的手下,甚至跟桓玄的联系,也可能是通过这个手下而进行。”
白虎笑了起来:“如果他真的当时在荆州有这个手下,那除了陶渊明,还有别的人选吗?甚至,后面救下王妙音,保护司马德宗和司马德文逃离,而不是让人把晋国的退位皇帝劫持到胡虏蕃邦,只怕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吧。”
青龙正色道:“白虎大人的分析,我觉得是最接近真相的一个,陶渊明此人,深不可测,一出现时就是助桓玄扫平了殷仲堪这个白虎,夺取荆州,继而篡权夺位,这些应该都是黑袍指使他做的,但是在桓玄失败之后,陶渊明却是果断地要杀桓玄灭口,阻止黑袍想继续利用桓玄或者是司马德宗逃亡外国的计划,大家说,这是为了什么考虑呢?”
玄武沉声道:“我想,是出于两个原因,一是自保,一是野心!”
第2690章 多年迷局渐理清
朱雀眨着眼睛:“自保?是因为陶渊明以前作为黑袍的手下,跟桓玄有很多见不得人的暗中交易?比如说帮他收拾了殷仲堪,比如说帮他劝回刘婷云?甚至,京口建义那次,陶渊明好像站在桓玄一边,扑灭了历阳和建康这两路吧。这事后来知情的人如殷仲文,卞范之,曹靖之等人都死了,现在已经是无人可以对证。”
玄武冷笑道:“还有那刁逵也是知情之人,建康那次起事,陶渊明是在桓玄遇刺时到了桓氏宗庙,出首的刘毅那个不争气的大哥,随后又亲自去历阳,指挥刁逵他们拿下了诸葛长民,但他一直隐身暗处,知道他这些事的,除了桓玄外,就只有卞范之,刁逵这几个核心谋士和爪牙,连殷仲文也不知道陶渊明的底细,还以为他跟自己一样不过是个文人呢。”
朱雀长叹一声:“所以,当陶渊明知道桓玄必败后,就得除掉桓玄灭口,以保全自己?”
玄武点了点头:“以刘裕对兄弟之情的看重,如果知道建康这一路的失败,是因为陶渊明的出卖,那一万个陶渊明也不够他砍的,就看他上次灭王愉满门的那个狠劲,陶渊明必死无疑,他也是深知刘裕的这个性格,所以一定要保护自己,因为桓玄一旦落在刘毅或者是刘裕的手中,为了保命肯定会把这些事全给抖落出来。”
说到这里,玄武勾了勾嘴角:“大家再想想江陵城给桓振夺回后,刘毅派毛修之和陶渊明复夺的那次,卞范之在城陷时自杀,以此公之前屡次逃脱,桓玄死后还会继续辅佐桓振复国的表现看,他是这样会轻易放弃的人吗?当时毛修之和陶渊明失散,找到卞范之时他已经死了,而陶渊明是唯一在场的人,我不相信这世上有这么巧合的事,唯一的解释就是…………”
朱雀抢答道:“就是陶渊明利用了卞范之对他的信任,趁其不备亲手杀了卞范之灭口。卞范之是桓玄和桓振的头号谋士,恐怕以前陶渊明做的一些见不得人的事,他也知道,所以光是桓玄死了还不够,卞范之也必须死!”
青龙长舒了一口气:“这样一分析,一切都合理了,陶渊明必是那黑袍的手下无疑,负责对桓玄的辅佐和拉拢,但黑袍最后不舍得就这样让桓玄去死,还想保他,让桓玄北逃后秦,以后继续利用他的影响力在荆州造成麻烦,但陶渊明不敢冒这个险了,他怕桓玄一旦落到北府军手中,会供出他来,所以选择了刺杀桓玄灭口,只不过,这一刺杀,被黑袍亲手挡下,破坏了!”
白虎点了点头:“应该就是如此了,黑袍当时也不可能完全委任陶渊明,自己很可能就是在暗中监视,就象上次在会稽时,暗中监视王凝之一样。到了关键时候,他出手救下桓玄,但也没有办法再派人保护桓玄,或许,那毛修之在江上截杀桓玄,也会是陶渊明的一个后招布置,总之桓玄死了,但黑袍应该也没有为此杀或者是出卖陶渊明,因为后来陶渊明仍然可以活动,还可以杀了卞范之,看起来,他也接受了陶渊明的做法,牺牲掉桓氏,来保全自己的这个手下。”
朱雀冷冷地说道:“可是为什么他不助桓振成事,割据荆州呢?”
玄武正色道:“当时桓家大势已去,桓玄才是荆州士庶们公认的首领,桓振虽然打仗的本事很高,但在人望上根本无法与桓玄并肩,桓玄死后,他的失败是注定的,几场战斗的胜利也只是延缓桓楚的灭亡而已。现在看来,黑袍后来让陶渊明卧底桓振那里,不是真的要辅佐桓振,而是要来个移花接木!”
青龙的眉头一皱:“怎么个移花接木?你是说…………”
白虎笑道:“让桓振连胜几仗,声势大振,这时候再让刘毅出手,夺取江陵,击杀桓振,如此一来,刘毅就成为西征的首功之臣,之前更是可以让何无忌大败一场,刘道规也跟着兵败,这样三大将出征,两个失利,刘毅收尾,就显得他功比天高了。这一仗的决胜手,在于陶渊明引毛修之夜袭江陵成功,端了桓振的老窝,那借此大功,陶渊明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卖刘毅一个天大的人情,从桓玄手下转换门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