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701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701节(1 / 2)

说到这里,他笑着看向了白虎和青龙:“怎么样,两大镇守已经同意了,你们两位的意见呢?”

青龙咬了咬牙,说道:“那需要我现在就去联系黑袍吗?”

玄武摇了摇头:“现在没有这个必要,如果现在跟黑袍联系,他多半不会作出让步,反倒是想让我们拖刘裕的后腿,我们主动找他,就是有求于人,谈判的本钱会小得多。只有到他主动来找我们时,才能争取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青龙叹了口气:“明白了,如果玄武大人这次不会拖北伐的后腿,让刘裕打赢的话,那我也可以同意你的想法,毕竟,我们确实不能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刘裕一个人身上,没有跟他平等对话甚至是奋起反抗的本钱,说什么也没戏。”

三个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白虎的身上,白虎平静地说道:“既然三位镇守已经决定,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但我要奉劝各位一句,黑袍才是我们真正的死敌,不要以为跟他合作我们会有什么好处,如果要我选择,哪怕让那些军械藏宝永远不见天日,也好过给这个阴谋家再次兴风作浪的机会。而且…………”

说到这里,他站起身,转身就向外走去:“以我的直觉,黑袍的合作者绝不只有我们和刘毅,让我们走着瞧吧。”

第2695章 移镇广陵议北征

广陵,北府军江北大营,车骑将军临时行营。

中军帅帐中,刘裕一身铠甲,在七八名神采飞扬,精神抖擞的部下的围绕之下,双目炯炯,直盯着面前的一个沙盘,上面有山有水有河流,从彭城以北,到黄河之南,整个齐鲁之地,尽收眼底,而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那隔亘在晋燕两国边境上的大山---大岘山。

刘裕的目光落在了邗沟运河之上,直向北方,到了彭城下邳一带,在那里,大批的部队和旌旗已经在集结,他勾了勾嘴角:“龄石,猛龙,你们的军队,已经到了下邳吗?”

全身铠甲的孟龙符沉声道:“自从接到大帅的军令之后,我们东海郡的部队就是日夜兼程,两天时间就赶到了彭城,而我在把部队交给羊将军暂管后,就按您的命令前来此处军议了。”

朱龄石微微一笑:“超石现在在军中,东阿郡的八千人马原来是檀道济将军的部下,他按您的命令,交接完军队之后就随刘荆州去了荆州驻防。而这八千人马,也到了下邳驻扎,等候师父您的命令。”

刘裕微微一笑:“很好,这回是要北伐的大战,能用上的精兵强将,我都带来了,仲德,你是最早来的,谈谈你的想法吧。”

王仲德点了点头,不慌不忙地说道:“从现在的情报来看,南燕并没有料到我们会真的起大兵北伐,更没有料到,我们的动作会如此迅速,五天时间就在彭城一带集结起了四万大军,加上现在广陵一带集结的两万精兵,三天时间内就可以走水路到下邳。现在南燕在临朐一带还是上次来抢劫的两万多轻骑,加上临朐城本身守将段晖的一万多人马,不超过四万。”

刘裕笑了起来:“那这四万人马,是集中在临朐待命,还是向大岘山一带集结,准备阻山防守呢?”

王仲德一指大岘山的方向:“在山南的十余个州郡,如鲁南,临沂等,已经陷入了恐慌,百姓在四处逃散,而守军也是集中在郡治一带,我料他们是在等慕容超的命令,以决定是撤是守,这些地方的敌军加起来不过四五千人,还多是州郡临时征召的农民百姓,没什么战斗力可言,就算守城,我军也可以在十天左右平定他们。”

刘裕摇了摇头:“十天太久了,会给贼军留下布防的时间,无论是阻大岘还是坚壁清野,都会给我们造成麻烦。传令前方的羊穆之将军,诸葛长民刺史,让他们不要等了,诸葛长民的北青州部队五千人马先行出击,彭城的三万兵马继之,先行扫荡夺取山南的这些州郡,反抗的贼人全部消灭,降者免死,汉人留下,鲜卑人愿意留下的留下,想回去的放回。除此之外,严禁奸淫掳掠,有违反军令的,杀无赦!”

他回头对着站在身后刘钟道:“你在会议结束后,持节亲至诸葛长民军中,告诉他这次是戴罪立功的机会,只要打赢了,有的是好处,不要贪眼前的一点小利坏我大事!”

刘钟笑道:“诸葛将军一向作战勇猛但允许掳掠,大概只有天子节杖才能让他有所顾忌。还是大帅考虑得周到啊。”

刘裕叹了口气:“他身边不少江洋大盗和马匪出身的武艺高强之士,平时在边境需要用恶人来震慑敌军,打草谷的行为也是早就习惯了,但这次不同,我们是王师,吊民伐罪,救民于水火,如果自己做的比强盗还过分,那如何服众?你持天子节杖前往,必要的时候,可以杀几个立威,路过彭城时,让蒯恩将军率两千兵马随你前往,若有不从,可以先斩后奏。”

刘钟收起了笑容,正色应诺。

刘穆之在一边说道:“前出的军粮要带多少,如果遇到鲜卑大军来争夺怎么办?”

刘裕的眉头一挑:“现在鲜卑只有临朐一带的三万多人马,大军还没南下,以鲜卑贼人的习性,刚抢了东西,还要回家去分一下战利品,十天之内不足为虑,所以我给诸葛长民十天为限,必须攻掠整个山南的州郡,那些州郡都不是什么坚固大城,无险可守,我军为复仇而出,打乌合之众据守的防备松懈之城,不在话下,如果有顽抗的,破城之后杀掉所有守城军官,传首其他城池,以作威慑,相信可以传檄而定。破城之后,封闭府库,用北青州的官吏暂行管理这些地方,等我后续大军的到来。”

刘穆之点了点头:“我这就精简第一批北上的吏员,庾悦和三十多个世家子侄昨天已经按你的命令北上了,可以让他们去接手彭城的管理,让羊穆之和彭城官吏北上。”

刘裕点了点头:“就这样安排,现在,我们讨论下一个问题,大岘山。镇恶,龄石,你们长于军略,说说看你们怎么想的。”

朱龄石面色平静,说道:“这一战,我们就要打一个快字,在我看来,扫荡山南诸郡后,诸葛刺史不宜停下来,最好是集中两到三千精锐,直扑穆陵关,穆陵关虽然易守难攻,但是没有大军驻守的话,还是兵力不足时可以一举攻破,这一战,就是要看勇气和气势了,一旦穆陵关到手,那大岘天险,就破了一半!”

王镇恶沉声道:“龄石说得很有道理,光攻下山南州郡没什么用,重点还是大岘,在我看来,甚至连临沂,雍丘这些地方都不用打,跳过去,直扑大岘,只要奇兵攻克穆陵关,那就可以阻止临朐等处的燕军援兵南下,山南州郡,自然不攻而破!”

众将都脸色一变,没有料到王镇恶居然会提出如此激进的打法,王仲德的眉头皱了起来:“这样是不是太冒险了点?山南的贼军如果阻击或者是侧击我军两翼,有失败的风险,再说孤军深入几百里,不符合兵法啊。”

刘裕微微一笑,扭头看向了在一边死死盯着穆陵关的刘敬宣:“阿寿,你怎么看?!”

刘敬宣抬起头,猛地右拳击中左掌掌心:“干!”

第2696章 两军国战不念情

王仲德沉声道:“阿寿,这样太冒险了点,我知道你想要报仇雪恨的心情,但是这次北伐可是大事,不可意气用事啊。”

刘敬宣摸了摸自己的鼻子:“仲德,我这可不是意气用事,而是深思熟虑的战法,自从征蜀失利之后,我解官解职,赋闲在家,天天想的就是如何反击南燕,我重金收买了不少在晋燕边界的豪杰之士,加上有些是我们刘家一向的旧部,他们熟悉当地的地形,活跃于两国之间,听我的号令,一旦令下,就能迅速地攻掠州郡,甚至是攻克象穆陵关这样的天险!”

刘裕微微一笑:“阿寿啊,你这支奇兵这几年一直向我请战使用,我出于以前对南燕的承诺,一直没用上,这回,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不过军中无戏言,你真的可以靠这支人马,夺取穆陵关吗?”

刘敬宣正色道:“这一年多来,我的这些北方兄弟,秘密地分批来大晋,就建康城外跟穆陵关地形类似的秣陵关那里,经常演练这种夺关突袭,对于这套打法,早就烂熟于心,穆陵关内也有我的眼线,对于这种突击,只要里应外合,以现在穆陵关不过三百的守军,那是毫无悬念,一夜之间,就可以解决。”

刘裕正色道:“那你需要多少装备,多少援军才能动手?”

刘敬宣摇了摇头:“不用,这种奇袭,人多了反而不好,尤其是动用淮北的驻军,会走漏风声,在那天朝堂上确定要灭燕之后,我已经暗中命令那些淮北豪杰向穆陵关一带集中,分散隐蔽于附近的深山密林之中,等我的号令,只要我带着两百多家丁部曲过去,会合这三百多号人,就足够夺关了。”

朱龄石突然说道:“就算夺下穆陵关,如何面对后面南燕的反击呢,要是临朐的驻军出动,恐怕靠这几百人无法抵挡吧。”

刘敬宣哈哈一笑:“穆陵关虽然是面向南边的大晋设立的雄关,但是大岘山可是有几十里山道的,两边峡谷高深,只留可让四辆车通过的山道,如果提前设伏于两侧山顶,那就算几千燕贼前来,也不足为惧,再说,按寄奴的这个布置,北青州的军队会提前扫荡山南州郡,以解后面的威胁,一旦长民的军队赶到穆陵关与我会合,那就没有问题了。”

刘裕点了点头,转头对王镇恶说道:“你马上动身去北青州,与诸葛长民会合,长民的二弟黎民,幼弟幼民都是著名的猛将,身边一千亲军护卫也多是身经百战,凶悍绝伦之辈,你传我的令,让长民率大军扫荡山南州郡,这一千中军,由你和黎民,幼民统领,直扑穆陵关,如果阿寿得手,那就作为后援守卫,如果阿寿没有成功,则联合阿寿强攻穆陵关,务必要在一开始,就拿下穆陵关,控制进出大岘山的通道!”

王镇恶微微一笑:“得令。”

刘裕看向了刘敬宣:“阿寿,这个打法是你提的,也是你多年的准备,但军中无戏言,如果你这次失败,或者是计划中有问题,那就算是我也无法护你了,必须军法从事,你现在再想想,还有什么疏漏之处,如果需要我提供帮助的,尽早说。”

刘敬宣朗声道:“寄奴,这是我几年来反复演练过的,对于穆陵关的驻军,轮换,布防,甚至每个哨所,每个暗卡,城墙高度,我都闭着眼睛可以弄明白,后面去了临朐平原怎么展开大战燕军甲骑是另一回事,但穆陵关的夺取,就交给我吧。”

刘裕点了点头:“多加小心,不要太勉强,如果情况有变无法强夺,就等镇恶和黎民他们的援军到来,后面出了大岘,在平原上大战,我还需要一个最好的骑兵大将!”

刘敬宣哈哈一笑:“那我就在穆陵关等你了。放心,这回我只夺关,控制山道,不会出大岘山半步。淮北,是我的天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