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的眉头一皱:“可是你的这个学校,是要包分配的啊,而且要分配到各村各庄去当基层吏,从国法定制上,这样能行吗?现在我们推出了只有靠立功,得爵才能得到基层吏的这个规矩,再这么搞,岂不是要跟我们现行的政策冲突吗?”
刘穆之微微一笑:“这些都好在操作层面上解决,以前不让非有功得爵的人占这些管理基层之职,是因为怕象以前那样,世家高门随意地任命自己家的管事,庄丁来担任这些职务,那就成了让世家高门提拔自己人控制基层了,而因功得爵的,主要是指军中的将士们,他们是听命于国家,或者说听命于你的,世家想要收买,控制他们,要付出的成本可就要很高了,远远不是指使几个家中管事可以相比的。”
刘裕点了点头:“其实这次仗一打完,按现在的临朐之战的记功,有两万多将士都可以得到最基本的民爵,这些人回乡后,是有资格担任村长,里正,丘魁这些吏职的。”
刘穆之点头道:“是的,但不是说有民爵就一定要担任实职啊,尤其是不会管理的人,硬要推到那个位置上,对他本人对村里乡邻都不是好事。这点我也考虑过了,就象一郡一县里,有郡司马,有县尉,这些专门负责管理武夫和役丁的武官,我们在村里,乡里,也可以让退伍的兄弟们,担任这种职务。”
刘裕笑道:“难道是让他们当那种村中壮丁队长,或者是民兵队长吗?”说到这里,他的脑子里又浮现起自己后世所经历的年代,从县人武部到村民兵排,那可是一整套基层退伍军人管理和动员的体制,而自己的父亲,就是村中民兵的一员呢。这些年来,那些本已经渐渐淡忘的后世记忆,开始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强烈地在脑海中出现,也不知道是何原因。要知道,在京口少年时的那二十年,他都几乎快要忘了自己是穿越千年而来的后世灵魂了。
刘穆之笑道:“民兵?这个词倒是好,我本来想是说丁壮的,因为咱们大晋的征发,是按丁男来进行,遇大战十丁抽一,平时则多是以徭役的形式,让他们去州县里从事一些体力活儿。这些人其实是需要征发和管理的,只不过以前在世家天下时,这些人力全被给世家高门所用,说白了,还是因为没有朝廷可以直接号令的这些基层管理员啊。”
“如果让这个蓝翔吏校的士人在培训后能在村中劝课农桑,收税宣法,而让退伍的将士们回去后担任这种民兵队长,负责征发,训练和管理全村的丁男,并进行必要的军事训练,那这个村则平时纳粮,战时出丁,其财力,物力,人力,也全能为国家所用啦。”
刘裕的心中一阵激动,点了点头:“设想很好,村长可以让德高望重,且家中有人有功爵的本地长老所担任,以协调这文武二人的关系,一如州刺史或者是郡守要协调本州郡的司马和长史之间的关系,并成为最终的负责人。但我还是有一点疑惑的,那就是这个蓝翔吏校的人,他本身在学完吏校之后没有功绩,没有民爵,这跟立功回乡当民兵队长的将士们情况还不一样。毕竟,我们立了非功不得爵,无爵不为官的规矩啊。可不能自己带头违背。开了这个口子,就会象你前面说的那样,以后就得对世家高门作出更多的妥协了。”
刘穆之勾了勾嘴角:“这村吏,乡吏可不是官员,而是流外的吏职,并不在我们原来规定的范围内,实际上现在吴地大多数的乡村,已经是给世家高门的管事,庄头们代管了。在这方面,你是禁不了的,原因还是我之前说的,缺乏人才。如果连字都不认识,数都不会数的普通百姓,如何能管好一个村子?让人经过教育和训练之后,培训了有关吏员的职业技能,再去当这种村级长史,或者是乡级户曹,才可能有效地把这些村庄给运转起来。”
“就算是退伍回家的将士们,他们也不具备这种组织和施政的能力,最多是把这种村吏们征发来的丁男集中训练,平时农闲或者服役时再训练一下军事技能而已。”
说到这里,刘穆之笑道:“何况,就象刚入伍的军士都需要进新兵训练营,那时候是没有正式军职的,还记得你我刚入北府军飞豹营吗,你演武中胜过了阿寿,给的是代理幢主的职务,也是要到后面正式作战时立了功,才能转正。我们对于基层吏的使用,也可以这样。先让他们代理一个村吏之职,作为村长的副手,不给俸禄,只在村中给他按比平常民户多一点的标准,分一块地,供其生活,然后每年或者每三个月按他工作的情况进行考核,做的优秀的可以转为正职,因为在地方上有政绩也是有功,也可授民爵。如此,既不违背我们的功爵体系原则,也给了他们机会,岂不是两全?”
刘裕的眉头舒展了开来,拍手笑道:“这个设想真的是好,这么说来,只有通过了那个蓝翔吏校的培训,考核通过后才能去基层当这种村吏,比如村长史或者村别驾之类的,这就避免了世家高门随便指定一个家中管事来控制村庄的情况了,妙,真的妙啊。只是,这个条件,会吸引士子们来吗?”
第2968章 十年培训出人才
刘穆之淡然道:“寄奴啊,你说,咱们当年结伴去投军,就能想到一定会有今天的结果,官至宰辅大将,掌天下权柄吗?”
刘裕摇了摇头:“说真的,没想那么远,我只是想有从军报国,实现平生抱负的机会,至于能混到什么样,真没多想,有时候现在半夜醒来,回顾自己现在的地位,都感觉是在做梦一样。”
刘穆之叹了口气:“我也一样,当年虽然想要出人头地,但也知道自己家世与高门世家相差太远,一辈子下来能当个州郡长官,六部侍郎,就已经是心满意足,扬眉吐气了。我们当年怎么想的,今天的士子们也会这么想。很多底层的士人,怀才不遇,又没有什么可以直接去大将大官的幕府里应试的门路。你看看京城的百官坊,每天在外面排队要求面试的人,都能排出三条街去。这才是当前的现状,可能成千上万的人,连出头的机会也没有,更别说当官了。”
刘裕笑道:“可是来找你的人很多啊,按你这么说,不得排出十条街去?”
刘穆之勾了勾嘴角:“老实说,现在已经不象两年前那样,什么人都能来见我了,我的幕僚和手下们,象王弘,谢晦还有傅亮他们,会负责第一步第二步的初选,但他们毕竟是世家子弟,现在在我手下做事,会有很多来自世家间的请托,让他们帮忙举荐,所以,我这里现在来面试的,也大半是世家子弟了。”
刘裕的眉头一皱:“想不到连王弘和谢晦,还有傅亮也在徇私,做不到公平推荐人才啊。”
刘穆之叹了口气:“这点不要去怪他们,他们的出身,亲友都是在世家之间,如果连这些人也不引荐,那以后恐怕在世家中间也混不开了,就象你,要是京口老乡来找你引荐从军,你能完全拒绝吗?我们跟世家高门现在是合作关系,不能彻底地决裂,如果世家中有真才实学的人,该用还是得用的。”
刘裕摇了摇头:“但这样一来,低层士子们的机会可就更少了。所以你想到了这个蓝翔吏校的办法,让底层士子们有这个机会?”
刘穆之点了点头:“老实说,让世家子弟去吃这个苦,从村吏做起,怕是没几个愿意的,哪怕降爵免职,大多数人也不愿意从事这种最底层的事务,要知道,以前哪怕是去外郡县为官,很多人都不去赴任呢,就是你一直以为转了性的庾悦,连武陵内史这个一郡长官也是不愿意去,换了别的子侄,要他当个县令应该还可以,当个村吏,那他们会觉得是对自己的折辱啊。”
刘裕笑了起来:“但是以后要想升迁,要想通过政绩的考核得到权力,一步步地向上走,就必须要从这个基层做起,这样一来,也许五年,十年之后,郡县以下的官员,会全部变成这种蓝翔吏校出来的,那等于算是真正地架空了世家高门在基层的权力,彻底进入新的时代了啊。”
刘穆之得意地笑道:“是的,当年世家高门就是因为子侄怕吃苦,怕死,所以不肯从军,渐渐地失掉了对军队的控制,这才有京八党的上位,这才有你今天的大权在手。但他们在知识上还有优势,在治国人才上暂时还是无人可以取代的,以前我们想着以儒代玄,靠了儒门学子来取代一些世家子弟,再加上出将入相的京八兄弟,慢慢地跟他们的官职取得一个平衡。可是现在看来,这条路不容易走,直接通过太学,国子监和庠序的路子,去跟他们的子弟争出仕的机会,会引来强烈的反弹,在这个时候不能跟他们全面翻脸,不然要是把世家高门推向天道盟,那就危险了。”
刘裕的脸上笑容消散,沉重地点了点头:“是的,我现在最担心的,还是那个天道盟,黑袍一直说他在南方还有同伴,虽然此人的话真假难辩,但我还是觉得,他很可能是有这么一个同伙,因为黑袍是北方人,他的力量明显是在北方诸胡这里,在南方,必然是有同伴的,而孙卢之乱能闹成这样大,连黑手党都给横扫一空,最终消亡,必然也有一个黑袍这种级别的绝代枭雄在后面策划。我最担心的,还是这个枭雄会象当年的黑手党那样,控制大晋的世家高门,和我们为敌。”
刘穆之点了点头:“是的,这是最需要避免的地方,我们现在手中有了大权,但对世家高门还是作出了一定的妥协和让步,无论是他们占的地还是控制的吴地和江北的官职,都没有去争夺。若是在国子学这个层面就跟他们的子侄争抢名额,那他们要么公开倒向刘毅,要么暗地里和天道盟勾结,而后者的结果,可能更可怕,因为刘毅文武双全,却是野心极大,他当年可以奉了刘牢之的令来杀你,以后也可能会倒向天道盟来…………”
刘裕摆了摆手:“这个暂时不要说了,希乐是什么样的人我清楚,但他野心勃勃,反而不容易居于人下,要他彻底倒向天道盟,怕是不容易。刘婷云也不太可能让他加入天道盟,惟今之计,我们还是想着用这个蓝翔吏校,来吸引更多的士人,让肯为国效力,肯从基层做起的士子,有一个上升的平台和空间。十年之内,能有大量的人才遍布整个大晋的乡村到郡县,那才是真正的力量扭转之时,也是我们可以真正不依赖于世家高门的弟子,可以独立治国之日!”
刘穆之正色道:“后面可能还要继续攻城掠地,不仅仅是这青州一地,象岭南,巴蜀,包括后面的中原,关中,河北,河东这些地方,军队作战胜利,收复失地之后,仍然是需要大批忠于国家的精明干吏来治理。就象以前在巴蜀,毛家镇守十几年,但因为缺乏人才,治理益州仍然需要本地大族的子弟,如果这些人心怀不轨,趁着国家动乱之时联合作乱,那就会让一门忠烈的毛家遭遇大难,让国家也失去一个大州,此等教训,不可不防啊!”
第2969章 大帅信谗不归路
刘裕的神色严肃,点了点头:“是的,好不容易打败了南燕,行将灭掉这个胡虏国家,但日后的治理,又是难题了,我们需要人才,需要大量可以处理基层政务的人才,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即使留驻了军队,暂时镇住这里,也只能让本地的大族,如韩家,高家,封家这些家族继续掌握乡村,控制汉人,就象南燕一样。这是我很头疼的事,也是要找你商议的要事啊。”
说到这里,刘裕笑了起来:“其实一开始我是想跟你商量这个事的,但说着说着,从你拿出那个字模和印刷本开始,咱们就聊偏了,现在还是回归正题,战后的治理,是我今天要跟你重点商量的事。”
刘穆之点了点头:“在讲到战后治理前,我得先问你,广固你准备怎么打,是强攻还是劝降?”
刘裕轻轻地叹了口气:“能尽量减少流血当然最好,我的真正要杀的死敌,仍然是黑袍,包括慕容超在内,其实都是可以放过一命的,但那要看他们是不是识相。之所以要回来开这个军议,就是出了两千多百姓给南燕军队残忍屠杀的事情,当时群情激愤,人人都要屠城泄愤,你也看到了。”
刘穆之微微一笑:“可是你开了这个军议之后,才发现,在愤怒之后,其实每个人还是各有算盘,只怕半数以上的人,想要屠城杀人,不完全是为了报仇,更多的是想抢那个什么慕容氏宝藏。”
刘裕正色道:“是的,这让我也吃了一惊,没想到我们当年的北府军变成了这样,之前为了生存而拼死一击时,人人都能同心协力,但现在北府军横行天下,无可匹敌,我才发现,其实我们的兄弟跟其他人一样,也有七情六欲,也有自己的想法,想要通过战争发财升官的,恐怕才是多数人的打算,是我这些年忽略了对军心的掌握,这点以后必须要改正。”
刘穆之点了点头:“放心,军中的情报我一直在帮你盯着,不会出太大的事,毕竟从玄帅后期到刘牢之时期,为了吸引大批有战斗力的人加入,对军纪可以说是越来越放纵,北府军并非朝廷正规建立的军队,从一开始就更象是一支谢家私兵,也因此被从皇帝到其他世家的各方力量所不容,在军粮供应上多所抑制,一打完仗就是要裁撤缩编,大概这也是刘牢之开始就纵兵掳掠的原因,因为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军队在手,才有不被世家高门当成狗一样对待的本钱。而要得军心,就得放纵他们的掳掠,以前可能你从没有往这方面去想,所以对刘牢之的很多做法非常不满,屡屡对抗,这也是他后来对你下杀手的原因!”
刘裕叹了口气:“我也是现在才明白,为何当初我一向敬如父兄的刘镇北,最后会那样对我。我原来一直以为是因为我受了谢家的青睐,让他妒忌,但现在才知道,原来是我的理念与他拥兵自重的做法不和,这才威胁到了他的地位,要让他必须除掉我,或者是赶我出北府军。如果不是阿寿一直为我求情,只怕我早就会死在他的手中了。”
刘穆之正色道:“但刘牢之不管怎么样,也曾经是我们的上司,在我们从军的前中期,对我们也算多加关照,现在他已经死了,我们还是多念着他的好,少想着他的坏吧,毕竟阿寿还在。不过,黑袍说过,刘牢之是给他蛊惑,最后害死的,也许,下令杀你,就是黑袍多年来对刘牢之的挑拨,让刘牢之拥兵自立,也是他的安排。”
刘裕沉声道:“这点肯定不会有错,黑袍说过他能拉拢郗超,而当年刘牢之能被起复任用,重新成为北府军主将,想必也是郗超在黑手党中活动的结果。他们先是借着北伐失败的借口,废掉了玄帅和刘牢之的将帅之位,然后再让刘牢之接替了北府主帅,这样让刘牢之的手中军权失而复得,连以前一直压在他头上的谢家也给搬走,从而激起了刘牢之的贪欲,让一个本来如此纯粹的职业军人,变成了一个惟利是图,拥兵自重的权将。也因此导致了后面多年的战乱。”
刘穆之叹了口气:“是的,后面刘牢之的养寇自重,纵兵掳掠,扩大势力,甚至是想要加入黑手党成为一方镇守,继而控制朝政的各种想法都来了,若他不死在桓玄和黑袍的阴谋之中,必然也会成为桓玄这样的祸国根源,为祸天下,到时候免不得跟你刀兵相见,反目而仇,也许,那样的结果,会让你更无法接受。”
刘裕的眼神变得黯然:“是的,主要是因为阿寿,他太难了,后面我看到他夹在大帅和我之间,左右为难,真是为他揪心,也许,现在的这个结局,就如你说的那样,是最好的结局。不过,大帅变成这样,完全是因为黑袍这个奸人,他才是真正的祸乱天下的大魔头,这回我谁都可以原谅,只有这个万恶之源,断然不能放过!”
刘穆之的脸上肥肉跳了跳:“可是,这回屠杀百姓,明显是黑袍的嫁祸手段,断了两国的和议可能,甚至把慕容兰也置于绝境之中,所以,我必须要问,你对广固之战,究竟是怎么想的,真的不顾慕容兰的性命,一味强攻吗?”
刘裕长叹一声:“胖子,我给你交个底吧,阿兰的性命,我宁可拿我的这条命去换,但这是国家之事,不是私人感情可以左右的,我不能为了她一个人,就退兵或者是放过南燕。临朐之战,燕军给斩杀十万,几乎所有鲜卑人都有亲友死于此战,所以群情激愤,杀那些百姓,不会是一两个人的所为,很可能普通鲜卑族人也一拥而上参与了,所以本来是两军之战,变成了两国每个普通百姓的仇恨,只怕当时阿兰也无法阻止,但我相信,阿兰一定会在后面想办法解开这个死局,擒拿黑袍,控制族人,向我们求和。而我要做的,就是给她创造这个机会!”
第2970章 独守孤城何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