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823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823节(1 / 2)

说到这里,他一指面前的殿堂地上,两颗血淋淋的首级被放在木头托盘里,可不正是桓谦和桓石绥的?刘道规摇了摇头:“这回,桓谦总归是没有跑掉,逃出去想东投卢循,半路给他的手下所杀,提头来献,而这桓石绥想跟那个征阳县令王天恩逃回后秦,却是给傅弘之傅将军所截杀,傅将军,这回你才是真正的神兵天降啊。”

站在檀道济身边,一身戎装,风尘仆仆的傅弘之笑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末将奉家父之令,率梁州兵马前来援助荆州的刘刺史,却不曾想赶上了这一战,那桓石绥和桓谦分头突围,正好撞上了我,本来他们的兵马比我带来的三千援兵还是要多一些的,可是军心已乱,未战则溃,而桓石绥也直接给我擒住,我怕此贼又会趁机逃脱,干脆就在营前将之斩首,刘刺史,我这样做没错吧。”

刘道规笑着摆了摆手:“弘之,当年我们也曾一起在宫中宿卫当值过,啥时候变这么生份了,还跟以前一样叫我道规哥不好吗?”

傅弘之低下了头:“我,我错跟了桓玄,在伪楚军里跟北府军兄弟为敌,手上还沾了北府兄弟的血,现在的我,能被赦免已经是幸运了,哪还敢再跟北府将士称兄道弟?”

刘道规站起身,走到傅弘之的面前,拉起了他的手:“都是过去的事了,以前只是各为其主,你傅家父子世居荆州,受桓氏的恩义,为他桓楚效力,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毕竟当时伪楚篡晋,连大哥和希乐哥,无忌哥,还有我,还有所有的北府兄弟也都曾经接受了这个事实,又怎么能指望你叛离桓玄呢?两军对阵,将士都只是听令行事,作为楚将,你和胡藩一样,都是尽了力,无愧于军人的本色,我们对你是非常敬重的,以前的恩怨,不提也罢,现在大家都是晋国将士,都是并肩作战的同袍,以后就继续兄弟相称,不要生份了。”

傅弘之激动地连连点头:“多谢道规哥,有任何的吩咐,弘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到彦之沉声道:“梁州离荆州可是远隔千里,又是道路险阻,过来需要翻山越岭,可是弘之兄弟的人马都到了,而雍州离这里不过数百里,全速进军五六天就能到江陵,但那鲁宗之却一直不见踪影,枉我大晋朝廷如此倚重他,国难当头,竟然不思回报!”

傅弘之的眼中光芒闪闪,欲言又止。

刘道规看着傅弘之,微笑道:“怎么,弘之有话想说?”

傅弘之咬了咬牙,一抱拳:“既然彦之这样说了,有件事我也必须上报,那桓谦曾经派人向家父送来书信,说是我傅家以前深受桓氏厚恩,也曾经跟北府军力战,结下血仇,说刘大帅和晋帝不可能直接地原谅我们,这些年来也只是把我们外放边境,形同流放,现在他作为桓氏家主,重新杀回来了,就是要赶走京八,呃,赶走北府军,重新让荆州成为桓家天下,要我们这些旧部都效忠于他。”

他说着,从怀中掏出了一份被汗水浸得湿淋淋的牛皮袋子,递向了刘道规:“这是劝降信,而那使者曾经是我傅家的一个故吏,被家父当场斩杀,派我带兵来应援之时,要我把这贼人的信件奉上,以明我傅家父子心迹。”

刘道规笑着接过了信件,打开一看,只扫了一眼,就笑道:“哟,给令尊开的可是荆州刺史啊,给你开的都到镇南将军,南蛮校尉了,这开价可不低哪。我要是你,也许会好好考虑考虑呢。”

傅弘之摇了摇头:“我傅氏历代受晋国大恩,而不是他桓家的,就是开价再高,也不会做这叛国投敌之事。桓谦屈身事胡虏,还引来羌贼奸淫杀掠我荆州百姓,早就是国贼,而不是我们的恩人,就算他落到我手里,也会跟这桓石绥一样,军前正法,以慰死难的将士!”

刘道规点了点头,把那信件放回了牛皮袋子里,顺手扔到了桓谦脑袋边的那把加了三把大锁的宝箱之上。傅弘之看着这个箱子,说道:“据俘虏的招供,此箱中,乃是桓谦这次回来时,与之暗通消息,约定效力的各荆州豪强,文武,将吏的效忠信,也许,那些迁延不来赴援,或者是出工不出力的本地人士有哪些,打开此箱,一看便知。道规哥也可以据此早作防范,不能让这些有二心的人,继续位居要职了。”

到彦之兴奋地说道:“弘之兄弟说得非常有道理,一个个查这些反贼太麻烦了,又没证据,我本来在江陵的时候就盯上了几个家伙,可惜道规哥你为了收江陵人心,连城门都大开,任其去留,我只能罢手,现在这些罪证都在这里,也不用担心冤枉人了,快开箱看看是哪些混蛋投敌叛国,回去按名单捉拿吧。”

刘道规的神色平静,看向了檀道济:“传我将令,把这箱子烧了,里面的信件,我一封也不看。”

第3209章 敌营烧信结人心

傅弘之的脸色一变,急道:“道规哥,这,这可使不得啊。”

刘道规平静地说道:“为何使不得?因为你觉得我放过了那些暗中通敌的荆州士人,让他们有趁机作乱的可能了?”

傅弘之咬了咬牙:“是啊,就象这次给我斩杀的那个征阳县令王天恩,原来他就是桓楚军中的一个将佐,跟我还挺熟的,上次大军征伐荆州,此人也是兵败被俘,当时希乐哥赦免了他,还给他一个县令当,但此贼却不感恩,一直阴养死士,私募军队,就是为了有朝一日作乱,果然,这回桓谦打回来,他第一个就起兵响应,幸亏老天有眼,道规哥你神兵天降,攻克枝江,此贼也在逃跑路上给我斩杀,可是,他这样的不止一个,而是整整有一箱,若是再把这些贼子放过,那以后荆州,只怕会是永无宁日啊。”

刘道规微微一笑:“弘之啊,你的忠义体国之心,我很钦佩,但是也请你好好想一下,象王天恩这样做到县令级别的一方豪强,或者是士人家族,就有这满满的一箱,换言之,只怕这一大半的荆州官吏和有力人士,都在这里,我若是个个都要问罪,那是不是得尽诛这荆州精英?把这里的文官武将杀光后,我从哪里找人来帮我代管这荆州九郡八十七县呢?”

傅弘之张了张嘴:“这,这就算是不杀他们,也不能让他们现在掌兵吧,总得有所防范,不然,恐怕就算他们不投降桓谦,也会跟别的贼人暗通的。就算是知道了这些书信证据在道规哥你的手中,他们也可能会为了自保而真的起事。”

刘道规叹了口气:“若是我告诉你,现在我留着防守江陵的,就是这些箱子里通桓谦之人所带的将士,你还要我现在打开箱子去捉拿他们吗?”

傅弘之倒吸一口冷气:“道规哥你居然…………”

檀道济微微一笑:“弘之啊,你怕是不知道,在出征之前,道规哥曾经当着江陵军民的面,把四门大开,说是如果想出城投靠叛军和妖贼的,听其离去,不仅如此,还打开武库大门,任人自取,愿意守城的就加入守城军队,想要投靠敌军的也带着武器和我们干,绝不阻拦。”

傅弘之默然无语,久久,才叹道:“如此推心对人,终获人心,我虽是祖籍在北地泥阳,但从曾祖开始都可算是荆州人,我知道此地人的性格,恩怨分明,有仇必报,有恩也是必报,桓氏以前对不少荆州士人有恩,加上这几年的北府军西征,消灭桓楚,很多本地士族的子弟死于战争,所以有机会想要叛离,也是人之常情,可是道规哥你如此高义,加上贼人们奸淫掳掠,激起了义愤,所以人人愿意为大晋出力,为道规哥你作战,即使是那些曾经暗通桓谦的人,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叛变投敌了。”

到彦之哈哈一笑:“你小子领悟得还挺快嘛,那你说,这些书信,是要一封封地查看呢,还是…………”

傅弘之笑着上前抱起了这个箱子,大步向外走去:“我亲自把这箱子给烧了,不会留下一个字于这个世间。”

刘道规平静地看着傅弘之的身影消失于帐外,又看着地上的两颗首级,轻轻地叹了口气:“想必若是桓温和桓冲两位复生,看到自己的子侄为了夺取权力,甚至不惜引胡虏入侵,结妖贼乱国,也会大义灭亲的吧。”

檀祗不屑地勾着嘴角:“那是自然,桓大将军虽然想要篡权夺位,但起码也是个北伐英雄,要是换了他,大概宁可是象桓振那样战死,也不会做这些事。这次荆州百姓受的苦难,一大半都是这个桓谦带来的,道规,最好是把他枭首于营门外,以震慑敌军,告慰死者。”

刘道规摇了摇头:“罢了,人死如灯灭,一切的恩恩怨怨,就随之而去吧,把桓谦和桓石绥的首级和尸体缝合,运回江陵,安葬于桓氏的祖坟,不必继续枭首或者是堆积京观了。”

檀祗的眉头微皱:“道规,你是不是太仁慈了?对于这些恶贼不严加惩罚,只怕以后会有更多我效尤啊。”

刘道规朗声道:“若是我们行仁义,推王化,让荆州子民能安居乐业,那又怎么会有人放着好日子不过,去附逆投贼呢?这回荆州的士人们肯放下以前的恩怨,最后还是跟我们站在一边,难道不是感念于上次西征后的大赦,以及这几年的税收减免吗?桓谦已经败死了,再拿他的尸体泄愤,并不是勇敢之举,至于要震慑贼人们,这几千给斩杀的叛贼,难道还不够震慑吗?”

檀道济笑了起来:“还是道规哥说得有道理啊,其实这荆楚之地,并不是靠屠杀可以折服的,吴兵入郢,秦皇灭楚,都是靠了绝对的暴力和杀戮此地的百姓,但并没有真正地吓倒楚人,所以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传说,也有申包胥借兵复楚的故事,在这里,最好还是多行仁义,与楚人同心,如此方能长治久安,至于那积尸为京观之类的行为,还是少做的好,只会适得其反。”

到彦之点了点头:“对死尸就没必要凌辱了,但是对于活着的俘虏,还是有必要处理的。这一战下来,我们杀贼四千余,还有一万多贼人没跑掉成了俘虏,根据初步的甄别,很多人是跟随桓石绥,王天恩很久的恶贼老匪,死硬到底的桓楚军旧部,现在是非常时期,放归他们,只怕会是继续聚众作乱,我们最好能把他们全部处理掉,一劳永逸。”

檀祗也跟着说道:“不错,这些人大多数是自愿加入反贼的,并不是给裹胁的无辜百姓,若是把他们放回,他们也很可能无家可归,会再次成为反叛力量,而且根据审问的结果,这些人很多当年就在楚军中与我们为敌,已经放过他们一次了,这次复叛,我以为将之坑杀,是最好的结果。”

第3210章 雍州兵马来相会

刘道规的眉头一皱:“如果他们真的是凶悍难制,不死不休,又怎么会放下武器投降呢?既然愿降,就说明其仍然有怕死求生之心,只要有这个,就有弃恶从善的可能,有些人跟我们为敌,是因为以前跟北府军有仇,有些人跟我们为敌,则是因为桓楚灭亡后,过得不如从前,还有些人跟我们为敌,是因为觉得倒向桓谦更有机会,恐怕这第三种人,才是最多的,无非是继续进行投机罢了。”

檀道济正色道:“道规哥说得对,肯定是第三种人最多,要不然也不会桓谦一来才有大批的人投奔他。你说的第一种人,这次大多数是顽抗到底,宁死不降,给我们诛杀了,第二种和第三种人,才是现在俘虏里主要的。”

刘道规点了点头:“留下他们的姓名,家乡之类的纪录,发给路费,把他们放了吧,桓谦已死,他们想要聚众作乱,也没什么主心骨了,要是杀了这批人,恐怕后面的各路贼人,也不会这么容易投降了,后面要打仗的地方还不少,我们马上就要回江陵去迎击更多的贼军,我还是那句话,胜心中之贼,要比胜山中之贼更重要!”

檀祗叹了口气:“可是我们现在的敌人还没有完全消灭,桓谦虽然完蛋了,可是他带来的羌贼还在,西边的谯道福的蜀军也是在白帝城对我们虎视耽耽,随时可能加入攻打江陵,荆湘两地趁乱而起的盗贼,匪类也不在少数。恐怕这些俘虏放了后,未必会回家乡安份守已,最重要的是,鲁宗之的动向不明,如果他是要与我们为敌,这些老兵旧卒,可就是招之则来,来之则战的力量啊。”

刘道规的眉头稍稍地皱了起来,显然,他也陷入了思考,最后一段话也说中了他所担心的地方,让他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这条命令了。

檀道济沉声道:“我理解道规哥的做法,要收服荆州的人心,军心,就不能在这个时候大开杀戒,不然若是屠杀这些投降的军士,只怕之前那种大开城门,敌营焚书之类的善意,都会付之东流,但这些人实在也是有风险的,我以为,不如让傅弘之派人把这些俘虏带回梁州安置。”

“至少,在荆州安定之前,不要让这些人有在荆州作乱的机会,梁州那里孤悬于荆州的西北方,面临仇池的氐人,还有后秦和谯蜀的压力,地贫人稀,兵不满万,这回肯让傅弘之带三千人马来援,已经是尽了全力,反而自己的防守力量薄弱。”

“如果把这万余俘虏发往梁州,只要监管得力,也可以让他们暂时成为防卫梁州的力量,而把其家人控制在荆州,对其有所制约,他们想要再反,也要三思而后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