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长民狠狠地瞪了诸葛黎民一眼,这个巨汉马上就意识到了自己的话有问题,顿时就收住了后面的话,但所有在场的将军们全都明白,诸葛长民现在手上可用的兵马,应该是七千有余。
诸葛长民干咳了一声,说道:“黎民刚从南燕回来,对这里的情况不是太清楚,当时我们班师时确实有七千人马,但是回这江北彭城之后,大部分兄弟暂时解散回家了,还有分驻各地,轮换州郡兵马的,这些人无法马上召集,我现在手头能马上拿得出的,不过两千七百余人,还有就是这里的万余民夫,只不过这些民夫大家都能看到,他们只会挑运东西,完全没有战斗能力,是不能在一线作为战斗人员使用的,如果寄奴要我现在出兵助守豫州,我只留二百兵马守卫彭城刺史府,其他的全都亲自带上,驰援历阳。”
所有人都明白,诸葛长民这又是在耍滑头,一方面想要保存实力,另一方面也不想带太多的人去豫州,那毕竟是刘毅的地盘,万一带的兵太多,这回刘毅违令出击,战后若是刘裕以驻守豫州,或者说换防的名义,让诸葛长民长留在那里,可就是会大大地得罪刘毅了,如果只带两三千人过去,那随时可以以兵少为由撤回,就算把两千人全留在豫州,以后划给刘毅,也并不是太可惜呢。
刘裕显然也看穿了诸葛长民的心思,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把兵全带走了,那这里怎么办?江北之地,不能无兵驻守,尤其是这里涉及转运齐鲁之地的兵员与军械回来,更是要确保这运河的畅通,兵少了可不行。”
说到这里,刘裕顿了顿:“这样吧,长民,你的兵马暂时不要出动,留在这营中,把民夫分成三班,轮流搬运,可以稍慢一点,但空出时间集中整训这些民夫,就由你的这两千多老兵负责训练,教他们矛槊弓弩,战阵之法,两个月内,我要这万余民夫能够上阵杀贼,这点,办得到吧。”
第4215章 遣将各处征兵马
诸葛长民的脸上展开了舒心的笑容,刘裕这话正中他的下怀,一方面不用去豫州介入到刘裕和刘毅之间极可能出现的纷争,另一方面,刘裕这话也等于是给了他扩军的权力,能把原来手上七千人马的编制,一下子扩到两万人以上,要知道,刘毅的豫州军团,明面上的编制也就两万人左右呢,当然,实际的兵力是超过五万的,只是超出的部份,得刘毅自己想办法养兵了,而刘裕承诺他扩军的这部分人,是会由朝廷来负责其军械粮草供应的。
在这个乱世中,拥兵一方,当然是希望手下的兵马多多益善,但身为大将往往又同时会是一方镇守,也必须要考虑领内的生产问题,要是太多人当兵,那种地的精壮劳动力就会相应减少,到时候入不敷出最后也只能白白地解散回家。
另一方面刘裕不是以前的东晋傀儡皇帝和小朝廷,不可能允许大将长期拥兵在某地镇守,以防尾大不掉。
刘毅和何无忌这种与他平级的巨头暂且不说,象诸葛长民等小州统领,杂号将军,那是说调就调,到时候辛苦经营的超编人马,是不允许带往新地赴任的。
所以诸葛长民也是想方设法地想要战场立功,为的就是提高自己的官位,也能相应地增加自己部下的编制,看来这回在北伐时卖力拼命,终于得到相应回报啦。
诸葛长民不停地点头道:“好的,好的,寄奴的这个命令,长民我坚决拥护,时值乱世,南燕新灭,妖贼和羌贼又相继发难,这个时候,得多征兵马,以防万一,我一定在两个月内训练好这一万民夫,也会让我们归乡省亲的兄弟们及早归队,秋收之后,江北这里,不敢多夸海口,起码两万精锐可战之师,随时听候寄奴的调遣。”
刘裕微微一笑:“两万还是有点不够,这样,给你这徐州之地,三万兵马的额度,原来的东海太守孟龙符所部的编制,也转入你的名下。”
诸葛长民微微一愣:“猛龙?他的旧部,不是跟了怀玉了吗?”
刘裕点了点头:“怀玉那里,我会增加他的名下兵力,用于接纳猛龙的旧部,那些已经过去的人,就不会再放置于东海郡的名下了,本来那些兵马就是跟随猛龙多年的旧部,并不是东海郡人,我原本准备在打下青州之后,让猛龙担任青州司马,让这几千兄弟在那里落户安家,只可惜…………”
说到这里,刘裕的神色变得哀伤,想到孟龙符的壮烈战死,不禁摇头叹气。
诸葛长民点了点头:“我明白了东海郡也是划归我的治下,这样江北六郡,徐州之地就全由我负责,是吗?”
刘裕正色道:“长民,你要担当起这个重任,不仅是江北六郡,还有原来南燕的山南之地,所谓的侨置并州,也归于你的管辖之下,这样,你有六郡加一州,我给你三万人马的编制,地方州郡兵,你自己酌情安排,两个月后,我要用到你时,不要再跟我说什么军士回乡,分镇各地之类的,我要你起码能马上开出两万可战之士,粮草军械充足,能做到吗?”
诸葛长民不停地拍着胸脯:“军中无戏言,两个月后,若是我诸葛长民拿不出两万人马,提头来见!”
刘裕微微一笑:“很好,那你先去准备吧,我这里还有别的事情要商议。”
诸葛长民和两个兄弟对视一眼,行礼而退,一下了坡,就相视而笑,一路小跑着离开了,大概那些随风飘荡着的杨柳枝,才能反映这个宿将现在的心情。
沈田子和沈林子私下咬了几句耳朵后,也上前行礼道:“寄奴哥,我们现在身边的吴兵,不到五百,有五千兄弟还在养病,但军情如火,不容耽误,请允许我们现在就赶回吴地,再次征召吴兴,吴郡一带的乡兵,我保证,一个月内,我就能带来一万精兵。”
刘裕笑了起来:“打南燕你们才带了五千人马出来,怎么,这回放你们回吴地,就能拉起万人的队伍了?”
沈林子笑道:“之前我们兄弟的官位加起来只够带五千人马的,您也只给了我们五千人的招募权力,而且,吴地人很少去北方作战,百年来听的都是北方胡骑多厉害多凶猛,老实说,上次征兵,很多人还是有所顾虑,不敢上阵的。”
“可这次我们灭了南燕,大破胡骑,这么一搞,大家的信心起来了,原来我们吴地的轻兵,也可以正面打败北方胡虏呢,上次攻广固时,吴郡和晋陵郡的各大豪强家族,加起来就几十家申请出战呢,刨去我们已经带出来过的人马,起码还有两万人可用,只要寄奴哥你的一声令下,我们保管一个月内,可以带一万可战之兵上战场,装备你也不用担心,都有现成的。”
刘裕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好,如果有吴地的轻兵相助,加上这江北之地,我就能现有三万兵马,即使是征燕大军一时来不及回去,也可宽心了。”
说到这里,他看向了朱龄石:“大石头,你以前长期驻守京口,让你去京口征兵,你能带出多少部队出来?”
朱龄石自信地说道:“这次攻燕,一年多的时间,我们先后有一万七千的将士因为伤病或者是轮换的关系,撤回了国内,而京口籍的,仍然可以作战的,在一万以上,当然,可能有些人打完仗得了赏,会到京城置业,从此迁入建康,不过,即使这样,我仍然有信心在京口征召七千人以上。京口仍然是我们大晋最好的出兵地,热血桑梓,闻战则喜,如果是为了讨伐妖贼或者是抗击羌虏,那不用我动员,他们都能自发成军的。”
刘裕笑着点头道:“是的,无论何时,京口都是我们最可靠,也是最稳定的后方,不过,在历次战争中,京口人流了太多的血,以后,我希望大晋处处皆京口,人人争好汉,如此,兴复之举,又有何难?!”
第4216章 昔日老兵漂泊艰
众人全都拍手大笑,确实,一说到京口,那每个人几乎都两眼放光,毕竟是自己的家园,有最亲的亲人,即使是朱龄石,沈田子这些外来者,身为北府军的一员,京口也是他们心中的家园,有着与自己的故乡几乎同样重要的地位。
在一片笑声中刘裕转头看向了檀韶:“阿韶,你多年来一直驻守广陵现在你的本部人马多半染疫,暂时不能回来作战,在广陵这个北府军曾经的大本营所在,有办法征召兵马吗?”
檀韶勾了勾嘴角脸上闪过一丝难色:“在寄奴哥你上任北府,把北府军大营移到京口之后,广陵这里不再作为军事重镇了,曾经咱们初入北府军时所屯驻的大营,也早就废弃多年,以前玄帅刚刚建军时,曾经在广陵附近划出不少土地,专门给刘牢之,田洛他们这些从淮北南下,带部众投军的将士家属们居住,在广陵那里最繁荣的时候,周围可是有万余户这样的南下家属呢。”
刘裕的眉头微微一皱:“可是我前几年去广陵考察的时候,这些土地大多数又已经荒废了,那些军属多半去了建康或者是在三吴之地购置了产业,还有不少人是回了淮北的山寨,是吧。”
檀韶点了点头:“正是如此,那些淮北军士,本是在边境的战乱之地,艰难生存,在淝水之战的时候,觉得北伐兴复有望,所以跟着刘牢之这样的流民帅,南下投军,很多人当时也是抛弃了旧日的山寨坞堡,想着从此之后要么能打回北方老家,荣归故里,要么能在南方生根落户,从此免受战乱之苦,毕竟,当时的大晋是有国策的,那些北方流民,不得过江安置,除非是在军中立下功劳。”
刘裕叹了口气:“那是南方的世家大族们自私自利之举的极端表现,他们自己又不发动北伐,哪来的战功可立?其实就是想用这个借口避免再出现郗鉴,祖逖这样的率众南下的北方流民帅,来威胁他们的地位罢了,让这些南下的流民们留在北方自生自灭,作为抵御胡人的前哨防线,这才是他们所希望看到的。”
檀韶恨恨地说道:“是的,若不是当年正好赶上淝水之战,玄帅他们大规模征兵组建北府军,只怕我们檀家,还有无数的北方家族,这辈子都没有看到大江的机会呢。不过,淝水之战后,北伐失败,大晋陷入内斗之中,北伐的成果得而复失,除去有一部份将士的家属们回到了北方,再也没有再回大晋外,多数人也并不想长留广陵,而是干脆渡江去了三吴之地。”
“尤其是刘牢之后来被起复挂帅之后,他的部下,很多跟他一起去了江南,借着打击天师道的名义在当地圈地自守,因为当时有很多无主之地,被这些将士们看上,从此夺为自己的产业。”
“只是他们也没走多久的好运,刘牢之倒台之后,这些将士家属就失了靠山,桓玄上台篡位之后,借口刘牢之谋反,把很多跟随刘牢之多年的兄弟,也就此诛杀铲除,或者是安些附逆的罪名,全家下狱,把军士本人强迫从军,而家属则沦为庄客佃农,收进荆州豪强们在吴地的庄园里,成为奴仆。”
刘裕点了点头:“是的,当时桓玄强迫了两三万北府军老兄弟,成为他的奴隶,供其驱使,我们建义之战中,这些兄弟多半临阵倒戈,重新加入了我们,后来他们有很多人到了荆州和江州这些地方生根落户,因为吴地的土地,已经被桓玄抢走了,后来就算推翻了桓玄,这些地方也被建康城中的世家大族重新靠着原来的田契取回,可以说,他们很多人已经失了根本之地,就象道规后来在荆州带的上万兵马,就大多数是这种在吴地的老弟兄。”
檀韶微微一笑:“是的呢,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和我们一起从军的老弟兄,早就无法再上阵杀贼了,但他们的子侄倒是很多已经成年,道规去荆州,是按了国法没收了桓氏一党的土地产业,分配给这些北府将士,以弥补他们在吴地的损失,除此外,希乐手下也有不少这样的人。在这个乱世里,这些兄弟们漂泊多年,总算有个安稳的家业,再也不想动来动去的,所以,他们最后反而是去了荆州和豫州,还有江州比较多,也在那里生根落户了。”
朱龄石叹了口气:“只是这次妖贼作乱,落户荆南的,还有江州的北府老弟兄,很多又遭了罪,也不知道他们还有多少人好好活着。”
刘裕看向了檀韶,说道:“那现在广陵一带可以征集的将士,还有多少?”
檀韶正色道:“大多数的老兵和军户家庭,已经不在广陵了,连江北大营也大半废弃,因为江北的治所,早早地转移到了彭城,即使是募集新军,也是长民哥那里的人手比较多。只有一支人马算是常驻广陵,那就是以前敬宣哥去南燕时,他和高雅之的旧部,有些为了避难的,追随他们,回到了淮北的山寨那里,重新操持起了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