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248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248节(1 / 2)

刘道规叹了口气:“那是平时的程序,可这次是妖贼大破刘毅,横扫江州和豫州,兵锋直接打到了建康,连大哥回师抵抗的时间都来不及,陶渊明当时人在外地,哪有时间再回朝廷请示和取得授权呢?再说当时他身份是一介平民,并无官身,却愿意为官分忧,主动引后秦军来援救国,即使是开出了一些离谱的条件,事后也可以不认账。当年春秋时期郑国的商人弦高不也是这样在紧急时刻与来灭郑国的秦军私会,诈称自己是郑国使者前来劳军,这才迷惑了秦军,救了郑国吗?有这些先例,你要是诛杀陶渊明,天下必会冤之!”

说到这里,刘道规勾了勾嘴角:“还有,陶渊明私通后秦,开出让大哥下台的这些条件,这种罪名,在当时建康保卫战时大哥也没有因此而斩杀陶渊明,只是让他下狱,对比魏顺之的处斩,可以说已经明白地昭示天下,谁是死罪,谁不可杀。当时没杀,现在却要斩杀,这更不可能让人信服了。”

刘穆之哈哈一笑:“因为这回他跟着徐道覆的部下,逃到了荆州,甚至可以说他是被徐道覆救走的,这个理由,足够让他死球了吧。”

第4984章 荆州百姓不如前

刘道规的面色凝重,一动不动地看着刘穆之:“你可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陶渊明是给徐道覆救走的呢?”

刘穆之冷笑道:“所有看守他的护卫全死了,就他失踪不见,不是给徐道覆救走的,还有什么理由?如果是大晋的官员或者是名士,落到妖贼手中,叛变投降的话就要公告天下,如果是宁死不降的也会给斩杀后传首各郡县,陶渊明这两种情况都不是,那除了一开始就和妖贼勾结,又有别的理由吗?”

刘道规叹了口气:“若是他一开始就与妖贼勾结,那为何还要暗通后秦,商量借秦兵来攻击妖贼呢?这岂不是多此一举?”

刘穆之的脸上肥肉跳了跳:“那不过是演戏罢了,想要先借着这个什么与后秦的协议,骗朝廷下令把寄奴流放或者是夺了他的军权,没了寄奴,那大晋自然灰飞烟灭,所谓攻击妖贼的后秦军,会与妖贼合流,一起攻取建康,灭我大晋,这种没有国家公开认可的外交行为,他一个在野的士人就这样决定,还不是背后有巨大的阴谋吗?”

刘道规点了点头:“就算你说的有道理,可是他引来的司马国璠,司马楚之这些司马氏的宗室叛王,都和妖贼有不共戴天之仇,又怎么可能在一起合作呢?”

刘穆之咬了咬牙:“只要能先灭了刘裕,妖贼不是不可能跟司马氏合作,毕竟,以前下令剿灭他们的只是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并不代表所有的司马氏,更何况,后秦在之前就曾经收留过桓谦,刁雍这些曾经在晋国时与他们为敌,有深仇大恨的人,还借兵护送桓谦打回荆州,这不过是此一时,彼一时的相互利用罢了,陶渊明一个没有实权,只有虚名的文人,居然跑去后秦能借到兵,这不值得怀疑吗?如果不是他背后有个强大的集团和庞大的势力,安能如此?”

刘道规摇了摇头:“这些不过是你的猜测,不是证据,如果在建康的时候都没有审出这些事,那现在更不可能审出来什么了。陶渊明可是中了刘婷云的一剑,几乎丧命,而他当时中剑是因为主动呼叫求救,这肯定还是在中剑之前,因为你说受了这么重的伤,是叫不出来的,所以他不可能和刘婷云和其背后的天道盟有什么来往,你的这些猜测,难以服众。”

刘穆之冷冷地说道:“只凭他给徐道覆救走,而没有给处死这一条,就能定他的罪,妖贼杀了守卫,他却失踪,你怎么解释?如果真象你说的这个,他是大晋的忠臣良官,那妖贼应该当场杀了他才对。”

刘道规叹了口气:“你都说了当时陶渊明身受重伤,卧床医治了,而且当时妖贼突袭孟府,恐怕最早的目标,不是冲着他去的吧,孟府之中,是不是还有别的要人?”

刘穆之的眼睛微微地眯了起来,说道:“当时负责全城的谍者与情报工作的谢晦,是把临时的指挥之所设在孟府之中,因为孟府在大军北伐后作为留守的最高文官,方便处理公务和指挥,就算孟昶死后,在宫外指挥的谢晦,也因为这些便利而把官署,设在了孟府之中,你要是这样说,那确实这些杀手可能是冲着谢晦而来,但仍然是带走了陶渊明,这你如何解释?”

刘道规平静地说道:“这就是了,他们是冲着谢晦而来,但扑了个空,陶渊明毕竟是天下名士,而且可能因为与白虎王旬的关系,徐道覆要么以为他手上有一些白虎留下的资源,要么是想借他的人望以后收伏荆州,这都是很好理解的事,只不过,恐怕陶渊明没有配合徐道覆进行这种宣传罢了。”

刘穆之恨恨地一跺脚:“不管怎么说,就算理由有点勉强,我们这回也不能放过陶渊明,不借着他跟敌军在一起逃离建康的理由将之诛杀,只怕以后此人会造成越来越多的麻烦!”

刘道规沉声道:“这人早在我们的监视之下,逃不出手掌,能造成什么麻烦?他一个文人罢了,最多写几首破诗,还能翻了天不成?”

刘穆之长叹一声:“道规啊,你是真不知道这些文人墨客,天下名士在民众中间的影响力啊。陶渊明这个名士,与那些喜欢作乌衣之游,只在上层间清谈论玄的世家子弟们不同,他一直是深入民间,走访各乡各村,摆出一副为民请命的样子,写这些反映民众疾苦的诗歌,他的杀伤力,百倍于世家文人。”

刘道规不屑地眉头一挑:“这些不是好事吗?在这个乱世中,民生多艰,这点就是连我大哥也承认的啊,但我们难道不是在努力地改变这些情况吗?我们外伐胡虏,内平妖贼,不就是为了让百姓们先是得到安宁,能生存下来安居乐业,然后我们再把这些世家和豪强们所占的地,分给百姓,让他们耕作为生,日子不是正在变好吗?要是陶渊明只写民生多艰,不写日子变好这些,那百姓自然不会信他,又有何惧呢?”

刘穆之双眼如炬,直视刘道规的脸:“道规,你说句良心话,不说别的地方,就说荆州,你真的敢说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吗?”

刘道规哈哈一笑:“在执政荆州这几年,虽然不敢说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但起码比起桓玄篡逆之时,比起昌道内战,荆州三雄并立,战乱不断的时候,比起当年前秦入侵,荆州全境抗击的时候,要好不少吧。起码,太平了,安稳了。”

刘穆之摇了摇头:“比起之前打仗的时候,是要好一点,但也好得有限,我不说妖贼作乱这两年,只说你执政时的那几年,你觉得荆州百姓过的日子,承担的税赋,比起桓温执政的那几十年,又当如何?他们也许是暂时安全了,太平了,可是他们要交多少税,要征多少役?要为了我们的北伐大业,作出多少牺牲和奉献呢?”

第4985章 只诛首恶赦胁从

刘道规咬了咬牙,沉声道:“胡虏窃居中原,妖贼兴风作浪,连蜀儿都趁国难自立,国家是危急存亡之秋,就这荆州百姓过得苦,过得难吗?我们这些北府将士,本可以在家乡京口过上比他们还要舒服的日子,又何苦背井离乡,远走千里,来这荆州之地长年驻守?”

“不要说普通的将士,就是我刘道规,身居高位,离家十年,连老母亲都不能见上一面,这两年在荆州,我身先士卒,浴血苦战,还要尽力保护每一个荆州百姓,没错,他们交的税,出的役,比起平时是要重一些,但这些税赋进了我的腰包吗?变成我刘家的产业了吗?取之于民,不还是用之于民吗。难道落到胡虏,落到妖贼手中,就能过上好日子了?”

刘穆之轻轻地叹了口气:“你说的这些,是事实,所以荆州士民也是敬重你,愿意为你效命,但我说的难道就不是事实了吗?从小民的角度和立场上看,他们哪会知道这些大义之事,哪会去想北方落入胡虏之手百年内,战乱不断,水深火热这些事呢?他们只会觉得现在过得不如桓温统治的时候,起码那时候不用交这么重的税,也没有这样打不完的仗,,就算把这些战事的原因算到我们北府军的头上,也是自然的事。”

刘道规冷冷地说道:“桓玄起兵作乱,妖贼攻入荆州,难道这些是我们北府军带来的?我们为国讨贼,说白了也不是还荆州百姓一方平安吗?桓玄哪怕跟他爹一样,最后只割据一方,不是攻入建康篡逆,也不至于这种身死族灭的结果,祸害荆州百姓的,不是我们,而是桓玄。他带去建康的数万将士,十不还一,回来后为了自保又是横征暴敛,要不是我们出兵及时,在他大量征召荆州丁壮之前就将之消灭,不知道荆州还要经历多久的战乱,还要多死多少人!”

“消灭桓玄,桓振之后,荆州是太平了几年,自我接任荆州刺史以来,也没有叫他们交重税,那些税赋,跟扬州百姓的税赋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因为之前荆州内战,人口损失严重,为了维护我们荆州军团几万大军的供应,所以在抽丁服役这方面,要稍多了一些,但这些并不是对荆州百姓的奴役,就连我们驻军将士,也经常要帮他们干农活,挖河渠呢,同样是承担了很多本份之外的事,我们的将士为此抱怨了吗?”

刘穆之勾了勾嘴角:“道规,我明白你的委屈和不平,但这些事情,你跟我说是没用的,谁叫我们处在这个乱世中呢,乱世中就是兵连祸结,百姓肯定过得不如太平时期,肯定是要有怨言的。而作为最高长官的你,就会是给怨言最多的对象,而作为朝中宰执的我,也要承担这样的压力。就象我在青州的时候,青州的百姓这两年过得不如之前在南燕的时期,不也都是在骂我吗?而纵容这些流言,甚至挑拨民意的,不就是韩范这样的人吗?”

刘道规的脸色一变:“你的意思,这些流言,这些百姓中的怨气,其实是地方豪强和有异心的人散播吗?”

刘穆之点了点头,正色道:“是的,别以为只有建康城的世家大族才会搞这种割据地方的事,别以为只有桓氏才会把荆州弄成自己的独立王国,其实,真正想要一直割据地方,世代不易的,是那些最底层的村长,里正,乡长们,这些地方豪强掌握着一村一乡的山水人情,控制着户籍,征发着民众,就象你大哥,当年刁逵来京口时,想要建军征丁,不都得通过你大哥,刘希乐这样的地方豪杰,来完成这些指标吗?”

刘道规笑了起来:“我大哥可是一心为国,如果是为了征兵打胡虏,他第一个自己带头从军,希乐哥也是同样。可刁逵是想借着国家的名义给他刁家搞私兵,这是我们不能接受的。”

刘穆之微微一笑:“当然不一样,但若说有相似之处的,就是这种地方的施政,无论是收税还是抽丁,都要靠这些在地方上有影响力的豪强来完成,就算你这几年在荆州,当了刺史了,难道你会亲自到一乡一村,自己去征丁收税吗?”

刘道规叹了口气:“是的,这也是我无奈之处,也就只能在江陵附近,经常是派出驻军到各村去宣讲这些国家大义,即使这样,征税抽丁的效果也不好,要是当地的长老,村长们不配合,甚至是把粮食,丁壮转移到山里,我们上门时只在村里留下老弱妇孺,甚至是不注册登记人口,那我们也没有办法,有的时候,明知这些人在弄虚作假,也不好作出强制处理,只希望他们能慢慢地深明大义。”

刘穆之笑了起来:“所以说,在这种官民之间的信任还没有完全建立,甚至荆州不少人跟咱们北府军还有血仇的时候,要想治理,没这么容易,但想要煽动这种抵触甚至反抗,却是很容易做到。我在青州同样碰到这种情况,朝廷的法度,号令,想要施加于民间,总会有看不见的手在推着民众抵抗,韩范和封疆就是推动这些事的幕后黑手,我的暗卫们其实是查得一清二楚的,只不过这些具体的罪证,我不能公之于世,只能以他们通敌谋反之罪,将其处决。”

刘道规奇道:“既然你手中有证据,为何不公开处理呢?”

刘穆之摇了摇头:“因为不止韩,封两家,几乎所有青州的汉人豪强大族,能控制五百户以上的这种地方豪强,都参与了此事,虽然是韩家封家带头,但除了辟闾家等少数几家外,大家都参与了,我要是公布这些细节,那青州几乎所有的汉人大族,都要连根拔起,屠刀之下,伏尸起码数十万计,你要的是这样的结果吗?我的刘大将军,刘大刺史?”

第4986章 治下百姓亦离心

刘道规沉默了良久,叹道:“看来,这些新征服之地,并没有把大晋当成自己的国家,在他们眼里,也许大晋的军队,我们北府将士,不是来保护他们的,而是胡虏那样的入侵者,屠杀和统治他们的外敌。想要行大哥的理念于天下,这阻力,可不是一般地大啊。所以,你只诛首恶,震慑其他的豪强,这回你在荆州,对陶渊明,也是想要同样的处置吗?”

刘穆之的面色变得非常凝重:“陶渊明是远远比韩范,封懿这些人更大的麻烦,因为他可不是只在家乡本地搞这种煽动,而是在大晋境内的所有地方,尤其是寄奴推行新政,或者是新占领的地区搞这些事,要把我们好不容易新收伏的百姓,想要试行新法规的地方,都弄得鸡飞狗跳,而且,他的手法要危险得多。”

刘道规咬了咬牙:“就是他到处去写民生疾苦的赋文,诗歌,到处去为阵亡的将士们作祭文或者挽歌,然后打出一副为民请命,反战休兵的模样,搞的他好像才是大晋的良心,他才是一心为百姓谋福利,是吧。”

刘穆之点了点头:“是的,就象与之对比,你我也好,你大哥也罢,我们都成了穷兵黩武,好大喜功,不在意百姓死活的暴君和奸臣,想要驱赶着百姓上战场,或者是对他们横征暴敛,弄得民不聊生,只是为了成就自己的功名而已。这回妖贼起事,短短一年时间,就有这么多人归附,也不能说和这些平日的宣传没有关系。”

说到这里,刘穆之勾了勾嘴角:“吴地的百姓因为经历过了孙恩之乱,已经不再相信这些披着天师道袍的恶魔们的谎言,但是在江州,湘州,甚至是豫州这些地方,这些年经历了战后重建,交税抽丁的百姓们,却是在内心深处对我们有所反感,毕竟,这些地方以前不怎么打仗,但是我们建义成功以后,为了北伐之举,在这些地方都是要加收一些赋税,以备北伐之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