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的神色凝重,看着王妙音的眼睛,一言不发。这确实说中了他担心的事,北伐大业是需要上下齐心的,而在北伐之战中,再让刘毅无论是随军出征还是呆在后方,显然都是不合适的,一旦北伐旷日持久,象上次灭燕一样拖上一年以上,那吴地的世家高门,必然会以刘毅为大旗,在后方生事了,轻则迫使大军回师,重则直接让自己孤悬在外,有家难回,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可是不止一次地发生过呢。
刘裕长叹一声:“看来,我应该在此之前就先让希乐彻底地安份守已,包括司马氏的皇帝,不能让他们留在后方,成为有异心之人的大旗呢。”
王妙音冷冷地说道:“除了这些人外,更可怕的会是那些世家高门大族,你若是北伐关中,攻取长安,就意味着可能迁都长安,这是吴地大族们不愿意接受的,因为这样会剥夺他们的田产,庄园,让他们到那遥远的北方,我和我娘再怎么也不可能让他们同意这点,他们最多是表面同意,但实际上还是会用尽一切办法来反抗的,到时候弄出一些内部天师道余孽造反,或者是北魏南下夺我淮北之地,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派刘毅领兵去迎击了,然后借口战事延长,断绝对北伐关中的大军的供应和补给,到这个时候,你还能在关中站得住吗?”
刘裕咬了咬牙:“这么说来,只有在建康让道规来镇守,才能破解这些事了?”
王妙音叹了口气:“总之,道规,你自己,穆之,最多加上个刘敬宣,这几个是有足够威望,又能得到你信任的人,才能当此重任,除此之外,你的这些少将少帅们,都不太合适坐镇京城或者是当北伐主帅。我知道你重用王镇恶是有意想让他在关中,利用其祖父的人望而镇守,但我必须要告诉你,王镇恶可能是最危险的敌人,甚至会超过刘毅。”
刘裕的脸色一变:“何至于此?镇恶一向对我忠心耿耿,而且他毕生所愿就是打回关中,恢复其祖父的光荣,离了大晋,他就一无所长,为何要反?”
第5122章 北伐关中魏为敌
王妙音平静地看着刘裕,缓缓说道:“裕哥哥,我请你仔细地想一想,然后再回答我,你要让王镇恶领兵,不管是先锋也好,作主将也罢,以这支军队去伐后秦,取长安,是出于什么考虑,为何不让沈田子,檀道济,朱龄石,孟怀玉他们这几个同级别的少帅过去呢?”
刘裕不假思索地回道:“因为王镇恶的祖父王猛,曾任前秦的丞相,名满天下,在关中也有极高的人望,大晋失掉关中,已经近百年了,当年桓温北伐进入关中时,曾经有关中汉人父老说过,不意今天复见王师,所以即使是五六十年前,关中汉人对于我们大晋的感情,已经非常淡泊了,更不用说现在。”
“我曾经也去过长安,那里连说汉话的人都不多了,胡人早已经占了半数以上,但他们多数还是感念王猛当年的恩德的,如果是我们晋军由别人领兵,打进关中,那恐怕多半是人情不附,百姓思离!”
“但如果是王镇恶,以王猛之孙的身份带兵回来,那可能会有奇效,甚至关中豪强蜂起响应,最后象在南燕征伐战那样,每天操兵运粮之人,归附军门,数以千计呢。这不就是阿寿用了辟闾道秀的回报吗?”
王妙音点了点头:“那你想要的关中豪杰的回报,投军,这些豪杰们是冲着王镇恶去的,而不是冲着大晋,冲着你来的,就象在南燕,各地的豪强,除了那些跟辟闾家有仇的大族,别的也有很多是投靠了辟闾道秀,现在这个当初来投军时只有几十个家丁跟随的人,手下有了万余部曲,你是想要王镇恶也变成这样,最后成为尾大不掉之人吗?”
刘裕摇了摇头,说道:“我会在关中留下足够多的兵马驻守,至于来投军的关中百姓或者说豪强,我可以挑选其强健之人编入新军,但不让王镇恶来带兵,而是另找其他将领统领。”
王妙音摇了摇头:“如果是相互不熟悉,不信任的人,军士们是会心生去意的,而且你既然用了王镇恶去出征关中,那人家就是冲着他来投军的,不让他领兵,那算怎么回事啊?这会失了人心军心的。”
刘裕勾了勾嘴角:“只要我亲自坐镇关中,这就不会有问题,妙音勿虑。”
王妙音沉声道:“我现在担心的,就是你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亲自坐镇关中,那你要让谁来在关中镇守?如果你要是让王镇恶留下,那就会非常地危险,就算你让王镇恶孤身留下,不让他带多少兵马,只冲着他的人望,就会有很多关中军民来投奔他,而到时候,北伐的晋军会因为思乡之情而回归,要镇守关中,防御接下来的陇右甘凉,岭北胡夏,还有隔河的北魏这三路劲敌,非王镇恶留守不可,而且,除了上面你提的几个人以外,别人很难胜任主帅。”
“穆之毕竟是文人,军事方面不太在行,打仗方面镇不住王镇恶,而刘敬宣并没有治政之才,又完全不懂关中的风土人情,他在南燕的这段时间,就在治政之上很糟糕,若不是有穆之相助,只怕会给韩范他们给架空夺权,他最适合的,还是当一个将军,率兵打仗,而不是镇守一方,委以重任。”
刘裕叹了口气:“胖子和阿寿确实各有缺陷,这么说来,王镇恶也不可完全信任了?他手下的关中将士要是数量众多,压过我们留守关中的实力,你是担心他有自立的风险?”
王妙音叹了口气:“我不是要挑拨你们之间的关系,但你必须要考虑这个可能。王镇恶如果入了关中,那必深得人心,以后想要制他,可就难了,你不能完全没有准备。”
刘裕的眉头一皱:“王猛也不过是前秦的丞相而已,难不成王镇恶还想自立为王啊,我看是不会有人支持他真的造反呢。”
王妙音正色道:“按常理说是不可能,但也许那些关中的豪强,会在天下有变数的时候,逼着他上位。这个变数最大的可能,就是今后我们走帝皇之路,你废了司马氏的皇帝而自立,而这时候,可能会引发天下的动荡,各地的藩镇,各大州的刺史,如果不是你的儿子,哪怕是你最信任的部下,都有造反的可能,所以,你要早作准备,防止这种事情发生。一旦北伐成功,这些新征服的地方,最好是让自己的儿子坐镇,然后派人辅佐即可,象王镇恶这样的人,你用他打下关中可以,但绝不可让他久留。”
“王镇恶本人也只是想青史留名罢了,北伐用他,就可以完成他的理想,到时候功成名就之时,你调他回京出任高官,只要不是把他放在关中,那就不会有大的问题。”
刘裕长舒了一口气:“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妙音。我会好好考虑这点的,不过,我的想法是,攻取关中之后,还是要进一步地取得甘凉,仇池和岭北之地,要有自己的上林苑马场,最后的对手会是北魏和草原上的柔然汗国,要跟他们在大草原上作战,光靠我们的步兵和战车是不行的,自秦汉以来的无数战例证明过,车步军团的机动性太差,无法在草原上追上敌军的部落,只有组建强大的纯骑兵部队,尤其是需要大量的轻骑,斥候,才能找到草原上的敌人位置,攻其部落就是逼其必救。所以,我如果不能亲自在关中,那就只有让王镇恶在那里再干几年,直到骑兵军团建设完毕。你说得不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还是由道规来镇守关中,他办事,我放心!”
王妙音的眼中闪过一丝无奈之色,说道:“可是打进关中,消灭后秦有这么容易吗,要知道,在你进军的路上,如果走水路出黄河,那必然会与强大的北魏起了冲突,你到底是先取关中呢,还是干脆先收河北?”
第5123章 千军万马哪里来
刘裕的眉头一皱,说道:“北魏确实是最大的问题,他们的强大,胜过后秦,我们大晋几次北伐打到河北,都是在胡虏的铁骑面前损失惨重,几乎是全军覆没,就连我…………”
说到这里,刘裕想到了当年五桥泽一战的惨烈,神色也变得黯然起来。
王妙音连忙说道:“裕哥哥,五桥泽之败,不是你的错,那是有内奸出卖了情报,刘牢之好大喜功,就连玄叔也是轻敌冒进,你能以一已之力救出数千将士,已经是莫大的功劳了。”
刘裕摇了摇头:“我的意思不是讨论胜负这么简单,而是天下最强的北府军步兵,在平原上面对俱装甲骑这样的铁骑冲杀,也是非常困难的,更何况,北魏的骑兵数量远远多于当时的后燕,兵种上也是五花八门,有侦骑,有轻骑,有哨骑,也有重骑兵,如果是我们和北魏对阵,他们根本不在乎失掉一些城池和土地,可以大踏步地后撤。”
“等我们到了离黄河和其他水系很远,无法通过水陆并进而提供补给的时候,他们就可以利用骑兵的机动性突然集结,或是以轻骑断我粮道,或是以重骑兵列阵决战,更有甚者,他们也能驱使大量的河北汉军为步军,在前面消耗我们,决战时再出动骑兵军团,我们就算打赢,也是损失惨重,而且因为机动性的劣势,无法追击败逃的敌军。”
王妙音笑道:“是啊,就象灭南燕时的临朐之战,我们战场大胜,歼灭了大部分的燕军,但是他们的俱装甲骑却是跑掉了大半,就是因为我们缺乏骑兵,追击不上,这点如果是在河北的千里平原,只会在攻防上机动性的差距更明显。所以,你留着河北的北魏不打,就是想要争取先易后难的这种战略选择吗,而不止是从收复两京的政治角度来考虑?”
刘裕叹了口气:“其实,这件事我反复思考过,之前我们的北伐,是直取河北,要收复邺城,进而控制幽州,然后有机会再西进太行,攻取并州,最后再考虑进取关中的事。”
“但是现在的情况不一样,在河北的政权已经不是以前的地方割据势力了,而是强大的北魏,他们有大漠草原和辽西之地可退,即使是退出长城,也仍然是有反攻的余地,之前燕魏大战时,北魏就几次退出河北,回到草原后重整旗鼓后再来。所以,如果我们将来真正想要收取河北,那要做到几个前提。”
王妙音不假思索地追问道:“什么前提?裕哥哥快说。”
刘裕微微一笑:“这第一个前提,就是要有强大的骑兵部队,至少在机动性上,要有上万骑兵的军团能跟敌军的骑兵打大规模的遭遇战。这点,我们现在做不到,满打满算,我现在手里能战的精锐骑兵,也就八千左右,而且来源无法补充,几乎是打一个少一个,适合俱装甲骑的那种高大战马,不到六千匹,这也是南燕灭亡之后,我们可以迅速地扩充步军,打造战船,却无法组建更大规模的骑兵军团的原因。”
王妙音摇了摇头:“那高句丽不是提出过战马贸易吗,用战马换取我们这里的盔甲,米粮,还有出兵帮他们灭掉百济和新罗这个条件。你为何从来不考虑这点呢?”
刘裕正色道:“高句丽狼子野心,一直想找机会西进,要么是想攻取辽东和肃慎故地,要么是想一统半岛,甚至是打起了渡海进入齐鲁之地的主意,这个政权虽然偏处一地,但是野心和战斗力都很强,一旦让他们取得了极北的那些胡骑,让其有了野战骑兵的能力,那就会成为中原的心腹大患。”
王妙音不以为然地说道:“一个偏远小国,还多山地,民生艰难,就连北燕也能现在压制他们,你是不是太高估高句丽了?”
刘裕叹了口气:“国不在大小,而在于心气,高句丽的苦寒山地,民生惟艰,历来都是中原不想要的地方,但就在这样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的族群,就有非常坚韧的心性,当年即使是入主中原前的全盛燕国,与高句丽的几次大战都是非常地艰难,勉强逼得对手称臣,不再进入辽东之地,而慕容垂的成名之战,也就是与高句丽的苦战得胜,但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那一战虽然攻破了高句丽的国都,但另一路的大军却是被高句丽主力全歼,在我看来,这一战只是一个稍占上风的惨胜而已,不然以前燕慕容氏的凶狠,又怎么会让和自己有仇的邻国继续存在呢,只是因为他们无法武力消灭罢了。”
王妙音的眉头一皱:“可是,事急从权,先让渡一些利益,多给他们一些米粮和盔甲,换来上万匹的战马,组建起我们的骑兵军团,用于北伐,不是更好吗?高句丽毕竟与我们相隔大海,一时之间是过不来的。”
刘裕勾了勾嘴角:“他们有水师海军,是有远距离登陆的能力的,这回我让他们的船队运送孙处所部,从舟山到广州,也是想试试他们的这种能力,若是这个能力对我们构成很大威胁,那以后对高句丽更是要慎重对待,毕竟,他们是直接可以登陆东莱,攻打青州的。而且,就算他们给了我们一些战马,且不说是不是真的有他们所说的这么多,战马是需要马场,草原的,现在我们只有在齐鲁之地有些小马场,供应不了大批的骑兵军团所需,只有打进关中陇右,才会有大量的马场,才有可能组建起骑兵军团。”
王妙音微微一笑:“所以,你还是想先取关中,再夺陇右和岭表,最好是河套草原也拿下,这样就有骑兵部队了,才可以跟北魏正面一较高下?”
刘裕点了点头:“是的,如果夺取了河套,那就直接可以威胁漠南阴山一带的草原核心地区,到这时候,我才有对北魏一击毙命的能力,而不是在河北和河东跟他们打消耗战。”
第5124章 打出河北无人区
王妙音若有所思地说道:“原来你是要直接攻打草原啊,这就需要骑兵部队了,不过,就算你要北伐后秦,先取关中陇右,但也肯定要先占中原,而且要走黄河,破潼关或者是占领蒲坂,走河东进入关中。因为要入关中,走蜀道汉中一线出祁山或者是从南阳盆地破武关入青泥,蓝田,路程是很远的,难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