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0章 与虎谋皮不得已
刘裕的眉头一皱,说道:“这粮草这会儿都到了晋陵的官仓了,我怎么就不能用了?他们捐献国家的粮草军械,我若是强行扣留下来,事后再跟他们慢慢谈条件,以军需应急的名义紧急征用,难道就不行吗?”
王妙音正色道:“不可以的,因为这些世家高门是按国法交了足够的税赋了,这些留下的多余财产,是他们的私人财产,官府是无权强行征收的,这破坏了你亲自定下的规矩。至于你觉得他们交税不足,那也是之前跟这些世家高门作了交易和妥协让步,允许他们有足够多的爵位可以免税免役。这也是你当年建义之时,能迅速得以世家的支持,建康城一战,吴地皆降的原因。”
刘裕咬了咬牙:“可现在我越来越后悔这个决定了,尤其是这些世家高门,靠了各种手段巧取豪夺,把本来分配给有功将士们的田地,都重新给夺了回去,现在他们靠了各种免税,免役的特权,又让三吴之地差不多变回了各家的私产,和二十年前的情况没有大的区别。”
王妙音淡然道:“谁让你的京八兄弟们没有治国之能呢,连一个个小村子都管理不好,最后只能卖地走人,这是你的另一个重大失误,这治国先得治吏,而用谁为吏,不是说苦出身,会打仗就行的。”
刘裕冷冷地说道:“等我们的蓝翔吏校开始培养出大量基层人材后,就不会再受制于人了。只不过你说得不错,以前我跟他们是有这种约定,他们是在我规定的这些法令之内钻空子,我没有办法,以后,也许我得先让普通的中下等士族,那些愿意从军建功,再以功爵为吏的人才们,逐步地取代这些世家子弟。”
王妙音摇了摇头:“裕哥哥,凡事不要想得太简单,太美好,这些中下士族也有他们的问题,比如说他们也同样是为了富贵而打拼,出身低微时也许肯努力奋斗,但一旦有了成就,有了官爵之后,可能就会跟诸葛长民他们一样,变成了贪官污吏呢,世家子弟起码也要讲点规矩,但是这些从底层打拼上来的人,也许是连规矩也不讲,吃相会非常的难看,你一定要有制约他们的手段,不要跟诸葛长民他们一样,到了尾大不掉时,再处理就难了。”
刘裕正色道:“你这是金玉良言,我一定会认真听取的,不过,现在不是讨论这些未来政策的时候,我所关心的是,如果我不以刘毅为将,却要用这些粮草军械,这些世家大族能痛快地给吗?”
王妙音幽幽叹了口气:“那就需要你绕过刘毅,直接和他们谈交易了,他们依附于刘毅,无非因为刘毅的军中肯给他们的子弟们安排足够的位置,能跟着混到军功,然后换取爵位,充任官吏,这些条件,你能开得出来吗?”
刘裕咬了咬牙:“我以前没少给他们这些条件,南燕一战,大量的从军的世家子弟,回头都当官得爵了。要不然,吴地也不会慢慢地连税都收不上来。”
王妙音平静地说道:“可刘毅给的更多,打南燕的时候,这些世家子弟起码还要从军打仗,可是刘毅却能让这些人只在军中挂个名,连随军都不用,只是远远地在后方看守辎重粮草就行,就好比上次的庾悦,也不过是在后方押粮罢了,若不是刘婷云使坏,故意让庾悦到前线运了一回粮,恐怕我们的庾公这会儿也不会在江州吃苦,而是直接回了吴地老家,跟郗僧施一起向我提条件了。”
刘裕的眉头一皱:“你的意思,是郗僧施,或者和郗家一起联名的三十几个家族,他们是要子侄并不从军上战场,却还要分到前线的军功?”
王妙音点了点头:“是的,按你的规矩,只有从军才能立功得爵,但兵凶战危,养尊处优惯了的世家公子们,到了军中会各种不适应,甚至还有水土不服和在战场上被敌军所伤,送了命的,之前妖贼疯狂进攻,战死的世家子弟也不在少数。这可把不少世家的夫人们给吓坏了,成天哭哭啼啼,说什么也不让自己的宝贝儿子们再去冒险了。我这里每天都要听这些婆婆妈妈的抱怨,烦都烦死啦。”
刘裕冷笑道:“他们的宝贝儿子的命是命,那普通百姓,贫苦将士们的命就不是命了?生死面前,谁也不比谁高贵多少,再怎么说,他们也就是在中军,在后勤辎重这里做些文书,管理的事,还不用他们去冲锋陷阵,即使是身为大将,统领军团的京八兄弟们,哪怕是刘希乐本人,哪次不是在战场上冲最前面?哪次不比他们更有风险呢?”
王妙音微微一笑:“可是更有风险,冲锋陷阵的京八兄弟们,为自己好不容易争取来的爵位和权力,最后因为自己没有治国之才,而再次放弃了啊,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本来这些军械粮草是应该由京八兄弟们收上税,然后进了国库的,或者说,你起码是可以跟军中兄弟们要,他们不会不给,也不会讲这讲那的条件,只可惜,这些美好的设想,最后都成了泡影。裕哥哥,我们现在不是怨天尤人的时候,是要讲实际的。”
刘裕叹了一口气:“这样吧,让他们直接不从军,就在离军几百里的后方混军功,在我这里是行不通的,这会损了军心士气,刘毅那边很多是雇佣兵和散兵,他们不在乎爵位和吏职这些,只要打完仗让放抢就行,并不会眼红这些不上战场的世家子弟。但我这里不一样,所以,要想得军功,就得上战场,这是我这里的原则,谁家的夫人,掌门人来谈,都不行。但我可以承诺,我会用自己的性命来保护这些世家子弟们,让他们跟我的中军一起行动,我亲自保护他们,这样总可以了吧。”
第5131章 英雄崇拜世家同
王妙音的秀眉微蹙,说道:“你是准备让这些世家子弟们都集中到你的中军行事?这样反而是比较危险吧。”
刘裕笑了起来:“哦,你怎么会觉得危险?难道我作为全军主帅,所在的位置就是危险的地方了?”
王妙音微微一笑:“谁让你总是亲临战场一线呢,不象那些儒将儒帅们,远离前线百里,羽扇纶巾,谈笑风生指挥战斗呢。那些世家子弟们成天想的就是这个,好像是在后方的帅帐之中运筹帷幄,就可以决胜千里了。那些个夫人们教育孩子们时,就会说当年淝水之战时,谢玄就是这样在后方决胜的呢。”
刘裕摇了摇头:“当时战斗的时候,谢玄就在八公山上,离战场不到两里地,他确实是焚香煮琴,但他的琴声,就是战斗的号令,不知道他是不是当时就用了天道盟的邪法妖术,反正我在战斗的时候,就只听到他的那些琴声一直在我的耳边回荡着,时而高亢,时而低缓,就象是在掌握着我们战斗的节奏一样。最后我们冲杀战斗的时候,谢玄也亲自策马驰入了战场,这些可是我亲眼所见的,他并不是那种脱离战斗的人,如果不是身在战场,又怎么能看清楚战场上的变化,作出最迅速的调整呢?”
王妙音点了点头:“所以说这些话只能用来骗骗那些没上过战场的小儿们,因为他们的娘亲也没有上过战场呢。不过,这样也挺好,要是觉得跟你在一起,他们会觉得很安全了,虽然世家高门里的掌门人对你恨得咬牙切齿,但是裕哥哥,你恐怕不知道,那些早为人妇的世家夫人们,还有那些孩子们,却是对你崇拜得很呢,就象看待天神一样地看你。”
刘裕笑了起来:“我有这么受欢迎吗?世家子弟们不是都厌恶战事,讨厌军人的嘛,我以为只有你这样的奇女子才会看上我呢。”
王妙音笑着摆了摆手:“世间并非没有明理之人,其实世家子弟也都清楚,今天的日子,大晋的江山是靠你打下来的,只不过那些占据高位的中老年掌门人,并不喜欢你,因为你要夺他们的家业和权力,可是普通的女子和孩子,是有英雄崇拜的情节的,而你,就是我们大晋最大的英雄,要是有机会跟你一起共事,和你同一个军帐,吃一样的饭,恐怕会觉得这辈子都要值了呢。上次庾悦跟着你去打了一趟南燕,回来后靠这件事就招了上百的庾家子弟再次出征呢。”
刘裕叹了口气:“要是他们真的肯为我所用,做他们擅长的事,未尝不能建功立业,要消灭妖贼是我们军人和世家共同的目标,而我的京八兄弟们长于战斗,短于文才,这是世家子弟的专长,若是跟我一起,肯吃苦,不怕流汗甚至不怕流血,我觉得对他们也是挺好的历练,如果最后战胜,他们也能得到符合他们付出的回报。”
王妙音点了点头:“那就把这次他们随军战斗,与你同在中军的事,作为跟郗僧施他们谈判的条件吧。至于刘毅,你要想到一个好的理由不用,让大家心服口服才是。”
刘裕的眼珠子转了转,背着手,在甬道里开始踱起步来,就这样走了几圈之后,他突然双眼一亮,停下了脚步,笑了起来:“我倒是想到了一个好的理由,那就是天道盟。”
王妙音的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之色:“裕哥哥,你若是想借刘婷云和天道盟的关系来压制刘毅,就有点太明显了,所有人都会觉得你是在故意…………”
刘裕摆了摆手,打断了王妙音:“妙音,你误会了,我没说刘毅跟天道盟有什么关系,而是说,天道盟在荆州又再次出现,说明这个邪恶的组织没有消灭,而是有了新的首领,他们不敢公开地与我们为敌,却会走这种地下串连,结交匪类的路子,在建康,恐怕也仍然有他们的势力存在,并不是作为斗蓬的谢玄死了,这个组织就完蛋。”
王妙音笑了起来:“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裕哥哥,你是想说,建康城中一定还有天道盟的地下势力,这是官府难以一下子查出来的,而刘毅在建康经营地下势力多年,其地下军团就有两万之多,虽然他的两个弟弟带走了大部分的军团,但他本人如果率军驻守建康,那可以震慑各路宵小,诸如刘婷云走密道来刺杀孟昶的事情,就再也不可能出现了。”
刘裕点了点头:“正是如此,上次让刘毅西征,是说建义刚刚成功,人心浮动,各地反对我的人也不少,如果我不留守建康,恐怕桓楚有偷袭建康的可能,而这次,情况反了过来,建康城并不需要我坐镇,而是需要一个精通情报,擅长地下间谍之事的人,这个人选,除了刘毅,还有何人呢?而我带着刘藩和刘粹,以及他的其他部下出征,也是给了他们立功得爵的机会,并不是完全打压刘毅,我想,这样解释,别人是挑不出毛病的。”
王妙音点了点头:“是的,明面上是无懈可击的说法,不过,刘毅肯定不会这么认为,他会怀恨在心,觉得是你抢了他的西征主帅的帅位,他肯定会串联诸葛长民,发泄对你的不满,甚至有可能通过控制诸葛长民所管理的军需,来卡你前方大军的补给,要挟你把他再次起用呢。”
刘裕平静地说道:“你有没有人选和办法,来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呢?我会尽量带够半年左右的粮草和军械,一路之上也有来自荆州和豫州的补给,如果把妖贼压缩到雷池之内时,我们就占据了战略的主动了。至于粮草,有没有合适的人选监督和押运呢?”
王妙音略一思索,说道:“可以让刘毅的小舅子,御史中丞郑鲜之来监督粮草之事,这是一个你,刘毅,诸葛长民都能接受的人选,他一定不会辜负你的。”
第5132章 文人亲属掌后勤
刘裕有些意外,轻轻地“哦”了一声:“郑鲜之?这位老兄可是个书呆子啊,在京口的时候就跟我们这些喜欢打架练武的人格格不入,其实可以说,在孟昶以外,他就相当于希乐的胖子,或者是羡之这样的角色,你确定郑鲜之会向着我,而不是帮着刘毅?”
王妙音微微一笑:“郑鲜之虽然是个书呆子,但一直拎得很清楚,刘毅的问题是他的野心太大,超过了他的能力,尤其是与你为敌,必会造成北府的分裂,对他个人也不会有好的结局,所以郑鲜之从建义之后,就有意地跟刘毅拉开了距离,以入朝为官当御史中丞这一招,跟你的母舅赵伦之走的很近,而跟刘毅,却没有了太多的来往了。”
刘裕点了点头:“是的,我知道他和赵伦之经常一起出游,但赵伦之跟我的关系也不算近啊,虽然是我生母的弟弟,可是赵家,我可没有特别地关照过呢。”
王妙音点了点头:“赵伦之和郑鲜之一样,在京口时就是以读书论史而闻名,但他们和穆之又不一样,多是寻章摘句,并不是学那种治世之才。总的来说,他们都是典型的士族,书生,没有世家子弟的权势,却是和他们所学差不多,做事务虚,最好的任用方式就是置之一些非实务性的闲职,尤其是治史,纠察之类的官职,不能让其实任一方。”
“他们二人也知道这点,所以郑鲜之当御史中丞,赵伦之后面当黄门侍郎,多是做纠察法纪,书写公文之类的事,官职不低但权力不大。虽是你和刘毅的亲属,但并没有因此飞黄腾达,这也是跟他们很少从军出征,没有军功有关的。”
刘裕微微一笑:“他们也不是不能随军打仗,不过,这些并非他们所长,我也问过他们本人的意见,并不是有很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想法,所以,干脆就这样安置在京城好了。不过,郑鲜之当御史中丞时,还是比较尽责的,弹劾有违法乱纪的事情,可是不讲情面,就连诸葛长民的弟弟诸葛黎民,在建康城中有纵马驰过市集之事,也给他弹劾过,还因此免爵呢。所以,郑鲜之跟诸葛家是有点过节和矛盾的,由他来分配军需,合适吗?”
王妙音平静地说道:“因为他跟刘毅的关系,所以不知内情的人会以为粮草军械给了他,就等于是刘毅来分配,可是郑鲜之是个书呆子,他好不容易有了从闲职转为实职的机会,那肯定是要有所表现,出于公心而不是出于刘毅的私利。绝不会听刘毅的指使,克扣粮草或者是公粮私用,给刘毅暗中扩充势力的。如果你还不放心,那就让赵伦之跟他一起督办此事,两个人相互监督,就不可能在这方面出问题了。”
刘裕笑了起来:“这倒是个好办法,如果我们前方打仗,刘毅在建康若是借机截留这些从吴地过来的粮草和军械,再发展他的势力,那以后会越来越麻烦,不过,诸葛长民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这些后方调来的,世家高门私人提供的粮草,是可以指定给他们想要的军团,你觉得郗僧施,谢混他们,会借此结交和拉拢诸葛长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