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297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297节(1 / 2)

“阿寿啊,你想想,若不是我们的祖先分辨了五谷,发明了农耕,那我们又如何进入定居耕作的农业时代呢?看看那些草原上居无定所,为了一块牧场都要打得你死我活的蛮夷部落,这岂不是我们在技术上的进步,而导致的幸福生活吗?”

刘敬宣不停地点着头,说道:“是啊,天下间只有一个京口是不用交粮税的,要是大家都可以只需要一半的人耕地种田,就够天下人吃饭,那剩下的人就可以干很多的事了。寄奴啊,你的这些想法真的是太有创意了,你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个凡人,但我看你才是真正的天之子啊。”

第5234章 效力人民源内心

刘裕的心中一阵阵地激动,其实,他自己一直认为,那位在后世的时代里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伟人,才是真正的天选之子,也许,是因为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上天才会在我们最黑暗的时刻,降来这样的人物,拯救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而自己穿越千年,回到这个汉人生死存亡的时代,难道不也是要做这种扭转乾坤的事吗?

念及于此,刘裕沉声道:“阿寿,不用恭惟我,我想要的,是能让天下的百姓成为人民,让他们站起来,而不是一直跪着,无论是跪胡虏还是跪皇帝,跪世家,都不应该,同样生而为人,为何要分高低贵贱?权力本应该是造福天下人的东西,而不是成为为了造福自己和子孙,而高高在上地奴役和祸害天下人的东西,我在这个时代的使命,除了驱逐胡虏,平定内乱,一统天下外,也有责任,做那些开国皇帝们没做到的事,那就是真正地造福苍生。”

刘敬宣沉声道:“寄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永远是当年的你,初心不变,当年的你,不想看到我欺负铁牛,抢他的床铺,从我刚进军营的时候就为了别人出头,向强大的我挑战,其实我当时就明白过来,你是一个愿意保护弱小,追求公平的好汉,只不过,我没有想到,你的道德是如此地高尚,是要保护全天下那些与你无关的人的平等之权,而不只是保护一个军中兄弟这么简单,这么多年来,我自以为了解你,但没想到还是没真正地懂你啊。”

刘裕点了点头:“不这样做不行,就算我驱逐了胡虏,如果内部不能平等,如果权力永远是在帝王将相,皇帝世家之间传承,那短则几十年,长则百余年,世间的矛盾会不断地积累,高层人士只想着自己的权势千秋万代,而底层的百姓会因为人数越来越多,而分到的资源越来越少,心生不满,想要反抗,高层一旦失去了压制天下的能力,或者是干脆如八王之乱这样自己先打起来,那就会造成天下大乱,要么改朝换代,要么给胡虏趁机入侵,那不知道要乱多少年,死多少人才能结束这样的可怕乱世呢。”

刘敬宣长叹一声:“是啊,就象你说的那样,比如都说周朝八百年之天下,但除了二百多年的西周外,后面西周被犬戎所灭,被迫东迁,进入东周,天子失权,天下诸侯混战,那五百多年可都是大乱世啊,天下的百姓生灵涂炭,又好比我们这个时代,自从百年来的三国鼎立的混战以后,统一不过几十年,又因为八王之乱引来的五胡乱华,到现在已历百年,上层争权夺利换来的是天下苍生饱受战乱之苦,都是因为你说的这个原因。”

“只是,要让这些掌权之人,明白这个道理,肯主动让权,还政于民,又谈何容易?就算你一个人肯放弃大权,让天下百姓成为人民,又有几个跟你一样的高官和大将愿意追随呢?”

刘裕正色道:“是的,我的这个理想太过美好,需要一大帮跟我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努力,去奋斗,去实现,起码,胖子,王皇后,他们是愿意支持我的,还有阿兰,她也是用性命支持我去实现这个理想,为此不惜与她的大哥,她的家国所决裂,阿寿,我今天和你聊了这么多,就是想问问,你是否也愿意跟我一起,把这个看似不可能的理想给实现呢?”

刘敬宣哈哈一笑,拍了拍胸脯:“寄奴啊,我就这么说吧,你让我上刀山,下火海我都没有问题,你要做什么,我都会跟随,你看,要我交出我的军团,解甲归田,我会迟疑哪怕一瞬间吗?在我心里,你就是神,做什么都是对的,就是取我性命,我也二话不说。”

刘裕摇了摇头:“不,阿寿,我要的不是因为你基于以前我救过你,或者是在一起打仗的交情,而对我的话不加思索地盲从,我需要你从心底里也支持这样的想法,也想建立这样的天下,如此,你才会主动地去追求此事,而不是被运地按我的命令来执行,因为在此事上,不是战争,而是每个人主动地去奋斗,而不是只是惟我之命是从。若如此,今天我叫你交出军团,明天我叫你支持我称帝自立,后天我要你去各地屠戮民众镇压反抗,你也照做吗?”

刘敬宣沉声道:“说实在的,寄奴,你今天说的这些,我还要回去想想,从我个人的想法来说,我是做不到把那些我不认识的天下百姓,或者说你口中说的人民,看得比我的家人,比我的淮北兄弟们更重要,要我牺牲自己的权益,去帮助那些我看来不相关的人,我一时半会儿是难以接受的。但既然是你说的,而且你也讲得这么有道理,那我肯定要回去好好想想的,现在我明白你的意思,要想让这个天下,这个国家归属于人民,而不是继续让上层人士占有权力,那就得从带兵的大将做起,不能让世家高门世袭官位,也不能让为将之人兵为将有。因为朝堂上的官位爵位,将军们手中的军队,就是权力,对吧。”

刘裕微微一笑,点头道:“是的,就是如此,而且说白了,朝堂上的官位,在现在的情况下,是由手中的军队所决定的,自古兵强马壮方为天子,直到魏晋,也是如此,只不过魏晋之风,世家子弟喜欢清谈,论玄,整个上层社会以这种白粉敷面,花样美男为风尚,才会有了世家子弟厌恶兵事,甚至看不起将门将种的情况出现,最后导致他们不让子弟从军,才有了我们这些武人在乱世中以军功崛起的事情发生,现在他们意识过来,但也已经晚了。”

刘敬宣正色道:“所以,在你看来,让天下百姓有出头之路,其实还是从军杀贼,立功得爵来的更快一些吗?”

第5235章 军校需要有文化

刘裕点了点头,说道:“是的,在教育还没有全面推广,普及,不能做到天下人人可以读书识字的时候,世家,士族他们在文化知识上的优势,是巨大的,要让普通百姓能跟他们竞争,走文化一途,是比较困难的,只有从军立功,以功得爵这条路,才可以走得通。毕竟,一来世家子弟们不太愿意从军吃苦,冒着性命的危险,二来嘛,他们可以袭爵,虽然要立功保爵,但跟着军队打仗,躲在后方混军功的办法,暂时还是行得通的,而且以后治政也是可以有功绩的。”

刘敬宣不满地勾了勾嘴角:“不是我说你,寄奴,这种跟着混军功的事情,就得全面禁止才行,你一开始定的规矩是不允许这样混的,但现在为何又要跟他们妥协了呢?”

刘裕长叹一声:“因为不得不妥协,我们的京八兄弟们没有治理基层的本事,我本想让他们回到基层,下到乡村后能当上合格的吏员,能代替世家子弟们撑起这个国家,可是我想错了,他们没有经过正经的吏治训练,又无文化,甚至不识字,下到基层后,也没有那种为吏一任,造福一方的想法,最后大多数是给当地的豪强和世家子弟们挤得无法立足,只能放弃官职,变卖田产,迁居别处,象谢停云就是个很明显的例子,他在老家都混不下去了,只能到京城做小生意,这样的例子成千上万,证明了原来我的想法,有点太简单了呢。”

刘敬宣咬了咬牙,恨声道:“这些狗东西,就是欠收拾,我看,就应该让大军下乡,一村一地地去清理这些故意使坏的豪强地主,世家子弟,哼,我就不信,面对大军,他们还敢玩这些名堂。”

刘裕苦笑道:“阿寿啊,你这是把你爹当年在吴地的做法又拿出来了吗?又要借着刀子,到处收保护费,不收就要抓人下狱,形同土匪绑票吗?”

刘敬宣气得一跺脚:“那还能怎么办,这帮兔崽子故意使坏,就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霸着地方,欠着税赋吗?”他说到这里,气得胸口都在剧烈的起伏着,两块健美的胸大肌,就象是在波动一样,如果这时候让他去参加健美先生的比赛,那肯定能夺得冠军呢。

刘裕拍了拍刘敬宣的肩膀,说道:“别急,这些事从长计议,士族们通过控制着知识来掌握权力,是几千年来的事,不是几年就可以扭转的,长远来看,立功将士们是需要学习文化,掌握治国的本事,而本人又愿意为人民服务,而不是靠着手中的权力去横行乡里,这两样都具备了,才有澄清吏治的可能。以后我们组军,除了要练杀敌的本事外,也要对军士们,进行最基本的文化教育,起码要让他们能认识几百个,上千个字,要学会看懂正常的文书,如果晋升为军官的人,要能自己写一些塘报军报,要能以文书的模式,来管理和控制自己所带的部队,只有这样的有了知识和文化的人,才是我们大晋合格的将士呢。”

刘敬宣笑着摆了摆手:“我们的将士你还不知道吗?有那时间宁可在一起喝酒吹牛,宁可多练点杀贼的本事,要这些大字不识的,从农夫中征召的兄弟们在成丁之后再去学文化,对他们是太难了点呢。”

刘裕正色道:“再难有铁牛难吗?他入伍时可是大字不识一个呢,这样粗鲁耿直的兄弟,快三十了,都当了将军的时候,不也是从头开始学文化,现在不也识了上千个字,可以自己写信了吗?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要学知识和本事,多久都不嫌晚呢,如果不愿意学习,放弃我们好不容易提供的文化知识的机会,那就无法完成我们从军中退伍后治理地方的任务,那这样的人,就不能只看军功,给予实职了。”

刘敬宣的脸色微微一变:“难道,打仗立的功得到爵位,以爵位为官这个规矩,你也想要改变了?”

刘裕摇了摇头:“我们必须鼓励,甚至是逼着军中的兄弟们去学习文化,而且说老实话,完全不识字,一点文化也没有的人,以后也不可能学到兵法,无法指挥,最多是作为一勇之夫而已,这样的人,顶了天升个旅帅,让他冲锋在前去砍人,但哪怕是当个军主,都是不合格的,阿寿,我这话你觉得对不对?”

刘敬宣笑道:“这话是不错的,要冲锋陷阵的勇士,就得不畏生死,敢舍出性命才行,而读书太多,想的太多的人,往往做不到这点的,所以,我宁可是喜欢简单一点,纯粹一点,不怕死的兄弟,不过你说得没问题,要想当将军,当军主,当校尉,那得是会指挥才行了。这就得识字。噢,对了,那个段宏,就是从南燕投奔过来的那个家伙,他原来不识一个汉字的,这一年多以来,也是拼命苦读,现在无论是汉话还是汉字,都很熟练了,虽然有些胡人口音还改不过来,但跟我们直接说汉话交流,写军令文书,已经没问题了呢。”

刘裕沉声道:“这就是了,连一个胡人都积极地学习汉字,学习文化,我们的将士们又有什么理由来逃避学习呢?以后如果是不积极学习文化的人,即使立了功,也不能升为中层以上的校尉,不会治军,不会指挥的人,以后也不可能管好地方,做个合格的吏员,他们立的功,我们仍然承认,可以多给赏赐,但不能给太高的爵位,就算从军中退伍,也不要转任吏职,可以多赐其田地宅院,甚至是在大城市里给这些人安家落户,而不是到基层去为吏,因为,他们是当不好这些吏员的,最后误已误国,岂不是两败俱伤?”

刘敬宣咬牙道:“看来,也只能如此了,不过,要在军中教学文化,又如何能实现呢?你不会想在军中搞学堂吧。”

第5236章 文武双全是方向

刘裕微微一笑:“大多数时候,我们的军队是驻扎在军营之内的,并不是外出征战,那驻军的营地,比如京口,广陵的北府军南北大营,为何就不能设些学堂,让将士们习文识字呢?”

说到这里,刘裕顿了顿,继续沉声道:“你刚才不是说了混军功的事吗?那这些在军中呆着的世家子弟,士族文人,平日里若是混日子,没事干,那就让他们有点事做,让他们去当教书先生!”

“在大军常驻的时候,就在中军这里设些学堂,让世家子弟和士族充当的参军,文书,军吏们当先生,或者是让附近庠序,学校中的博士们也过来上课,让全军的队正以上的军官,都去这些学堂上学识字,每月要进行考核,考核不过关的,降为副职,让考核过关的队副们去接替,我看这样一来,还有哪个世家子弟是可以混日子的,有哪个军官,是不好好识字的!”

刘敬宣拍着手,笑道:“好啊,这可是太好了,每天操练个半日,每旬一次的比武,竞技之外,其实是有不少时间可以用来学习的,从小兵累积军功到军官不容易,为了保住现有的职务,那硬着头皮也得去上学念书,这样下来,等于从军的时候,是可以得到免费的教育的,我想,大多数的军汉武夫们,是愿意接受这种教育呢。”

刘裕的双眼光芒闪闪,沉声道:“我们以前的一个失误,就在于让兄弟们,将士们立了功,得了爵后退伍还乡,再给他们提供上学的机会,这样他们可读书也可不读书,有些人会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回去后就是得好好享受,还要费那劲读什么书?最多是让自己的子侄过去接受教育,可是我们的错就在于,这些兄弟们没有文化,不会治理,如果去异地为吏,那没过两年就会给当地的豪强,世家子侄们给排挤走了,到头来,这些孩子的教育,也是无法保证的。这就是我们的那些在吴地建立的庠序,学堂,就连在京口,也是无法持久的原因呢。”

刘敬宣叹了口气:“老实说,我们的军中兄弟们,平时里的操练辛苦,半天的训练下来,都是累得要脱层皮,回去后要么是想着睡一大觉,要么是想着跟兄弟们一起喝酒吹牛,畅谈天下,再强行地要求大家去读书识字,只怕对他们是有些为难的。”

刘裕平静地说道:“这个事情,我们不需要强迫,因为现在我们需要让兄弟们明白,战斗并不是人生的全部,退役之后的人生,也要早作打算,不想读书识字可以,那我们以后就不把这样的兄弟作为骨干,作为未来的乡吏们来培养,战斗中得到的军功,可以多给赏赐,少给爵位,避免他们有了爵,升了职,甚至是当了将校,却仍然不识字,以后退役之后,也不得不按军职给与相应的官吏职位,却又不能胜任的情况了。”

说到这里,刘裕顿了顿:“再说了,要是连字都不识,连军令和兵书都看不明白的人,以后能胜任一个合格的将军吗?若是只有一勇蛮力,充其量是带个几百人的冲锋队长罢了,自己拼杀在前,当个先登陷阵的勇士而已,那也不能给这样的兄弟太高的军职,因为他们不会指挥,只想着自己的冲锋而已,阿寿,还记得以前谢玄,还有你爹跟我们说过的吗,要我们的指挥位置,越来越要靠后,不能只顾着自己杀个痛快呢。”

刘敬宣长叹一声,眼神中闪过一丝无奈:“说到这个,刚才王镇恶这小子要我不要轻身犯险的时候,我一开始听着很生气,但想来也确实如此,身为前军主将,我的生死不是我一个人的事,一来冲得太靠着无法观察和指挥全军,二来,若是我战死,被敌军取下首级悬于船头,那我军必会士气大沮,说不定直接会让整个战斗打输,所以啊,咱们还是得尽量在后方,在安全的地方作战才行呢。”

刘裕笑道:“是啊,这不是懦弱或者是怕死,而是因为我们需要在自己的位置上作贡献,阿寿,你能想明白这点很好。同样的,以后我们的北府军,也应该是有知识,有文化的军队,并不是说书读多了就怕死,实际上,有了文化,知道了为何而战,知道了如何去战,这样的军队,战斗力才会更强。世家子弟们怕死,不是因为他们读书多,实际上除了北府军外,其他的很多晋军部队,那些不识字的农夫们从军后,也一样是怕死,没接阵就溃散的是普遍现象,所以说,怕不怕死,敢不敢打,跟是不是读书多,有文化,是没关系的。”

说到这里,刘裕顿了顿:“就好比王镇恶吧,要说读书多,没几个能比得上他的,但在战场上,他虽然武艺差劲,却也是亲冒矢石,冲锋在前呢,多次负过伤,连你都跟我夸过,说镇恶这小子是条好汉,不怕死,以至于你都不敢再把他放到前锋的位置呢。”

刘敬宣笑了起来,点头道:“是啊,镇恶这小子不一般,其实,你的这几个少帅大将的后辈,都是又肯读书学习兵法,又打仗肯拼不怕死的,殊为难得,以后都是文武双全,上马可杀贼,下马可治国的人,而象我们这些第一代的北府老兄弟,要慢慢地退居二线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