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322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322节(1 / 2)

白虎微微一笑,说道:“刘裕以前之所以这些公学,庠序办不成,说白了,不是因为跟我们世家大族的交易,而是因为他没有足够的人去办这些事,京口的庠序,是范宁这些中等士族,国子学博士之类的人去当教书先生,他们人数希少,又不是非要办此事不可,一旦不能通过办学来获得富贵,自然就没太大兴趣,毕竟,在这个世上,人总是要现实的,你以为士子们很有兴趣教这些乡下人认字吗?自古士庶高寒,判如云泥,甚至不把他们当成人看,这才是士子的清高啊。”

“所以只要我们当时一反对,一逼宫,刘裕在妥协退让之前,这些在京口的教书先生们,自己先不干了,他们受不了给其他士族们冷眼看成异类,甚至是威胁开除士籍,只能纷纷称病告退,所以京口的子弟庠序公学,早在北伐南燕前半年,基本上就关停了。这是不以刘裕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也算得上我们士族联合起来,保住我们的文化特权的一次成功反击。”

“但在军中搞学堂,传播文化,那就不一样了,如果是冠以一个军令的名义,打着要求军官们普及文化,看懂军令和兵书,以更有利于指挥和作战的名义,那无人敢怠慢,因为军令如山,不是你可以拖就能拖的,随军的士子和世家子弟们,若是给以军事任务的方式下达必须授业的命令,就必须完成,不然轻则无法在军中立足,获得正常服役时所希望的爵位官职回报,重则会给以违抗军令的罪名处置,甚至性命不保。而那些大老粗的军人们,有这么一个难得的学习文化的机会,就算是为了自己能亲手书写家书,也是不会错过的,若是跟以后退役之后,有能力担任一村一乡的吏员相关起来,他们更是会努力学习的。”

朱雀点了点头,沉声道:“确实如此,当年秦国变法,核心一点就在于最基层的乡村的治理,是靠立了军功之后,回乡为吏的秦军将士们担任,而三老为代表的这种治理体制,本身三老就是在当地有名望,受人尊敬的人,以秦国的军功爵体制,要受人尊敬,那肯定是家中多人为国征战,甚至是为国战死,积累了足够的军功爵位,才能在村中为吏。”

“而这些秦吏,起码是要熟悉秦国法令,知道朝廷的政策,并能有效地在基层执行,他们是否有文化,是否识字不得而知,但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要治理基层,让朝廷官府管到每一个家,每一个人,最可靠的就是这些退伍老兵,这也是刘裕最早是希望丘八回家治理的原因。现在,他要丘八有文化!”

第5368章 权力不用过期废

玄武正色道:“是的,秦国的强大,在于他可以把制度,把君王的意志,把暴秦的这个暴字,加诸于每个普通百姓身上,而帮他们实现这套管理模式的,就是那些退伍还乡的老兵,有功将士们。这些人在军中学会了管理制度,回乡后哪怕不识文字,但只要给教会了需要他们做的事,学习了每年的律令法令,就可以回去有效地管理每家每户了,而保甲连坐制度,又让那种阳奉阴违,架空朝廷的行为不可能实现。”

“秦国的民爵是不能传子传孙的,死后就给剥夺,所以秦国的这些基层吏,一旦身故,就没了爵位流传,他们的子孙就得从头开始,变成普通的百姓,这就是商鞅所说的使民无余财,一旦基层的吏员,无法完成财富和积累,那就意味着所有基层的吏员,都只能依附于国家,服从于君王的意志,不敢不尽心尽力,更不敢欺上瞒下,把所在村子给架空成自家的领地。”

朱雀咬了咬牙,说道:“所以,暴秦的这手,名为军功爵,给所有人上升的希望,但实际上,天下所有的土地,资源,权力,都只落到了秦王的手中,独夫之下,尽为奴仆,所谓的有希望,能过上好日子,也不过是通过战场杀敌,九死一生换来个区区村长,乡长之类的小吏,然后拿着这点微末的权力,视如珍宝,疯狂地在任职欺内,以国家,以秦王的名义去压榨同村同乡的百姓。满足这种变态的控制欲和管理欲。”

青龙冷冷地说道:“是的,在这个世上,如果能吃饱穿暖,衣食无忧的话,那人的追求,其实就是权力了,何为权力?那就是指使人,管理人,控制人,甚至是决定他们生死,让他们被迫服从于自己的那种能力。我们一直是高高在上,锦衣玉食,是体会不到下面的人那种为了生存,被迫屈伏于他人的感觉,也体会不到,那些不过管辖着一村,一亭之地的微末小吏,是如何能利用手中的这点权力,让全村,全乡的人被迫屈服于他。”

“但是秦国,或者说制订这种制度的商鞅,是非常明白底层百姓的生存情况,他虽是士族,但家道中落,生于乡村之中,受尽人间冷暖,太清楚对于这些底层百姓来说,村长,里正,就是可以要他们身家性命的土皇帝,于是他把原来被本地小豪强士族们世袭占据的这种吏员之位,拿出来刺激整个秦国的百姓,诱他们为了得到这些权力,而弃农从军,用敌人的首级和鲜血,来换取手中的这点微末权力,有了权力之后,就可以横行乡里,欺男霸女。”

白虎笑了起来:“可是原来横行乡里,欺男霸女的,不也是那些世袭吏职的底层士人吗,他们世代为吏,垄断乡间,早就过上了土皇帝的生活,跟这些回乡的老兵,又有什么区别?”

青龙哈哈一笑:“区别?这区别大了去了。士人世代为吏,久居乡村,反正这权力世代是自己和子孙的,那也不用吃相太难看,而秦吏呢?他们不过是退伍军人,积累到军功可以得到村吏之职,也往往到了不能再作战的年纪,这权力是国家,是秦王给的,也许下次大战,就会有人来取代自己,哪可能跟士族权力那样,世代占据呢?”

“所谓权力不用,过期作废,这些人既要在任吏期间行使权力,满足那种管理和控制一村之人的快感,又怕办事不力,给上官责罚,失掉这权力甚至是失掉性命,所以办事只会变本加利,上面要收一石粮赋,他得多收个两三斗,以显得自己的本事,上面要抽三个丁,他就会征四个,如此层层加码,层层盘剥,这些秦吏,就成了最忠实也最凶狠的看家狗,也成为秦国这个可怕的战争机关,用来维持运转的关节,部件。”

“所以说白了,秦王靠了商鞅的这套惨无人道的制度,让整个秦国百姓,都彻底地成为了他的奴隶,为了那点可怜的,不过几年到十几年的任基层吏的希望,当兵杀人,回乡管人,全民上下,作牛作马,不是战死沙场,就是累到吐血,最后还是家无余财,所有产出基本上全进了国库,作为秦国不断发动战争,占领更多地盘,让更多的天下百姓成为这种秦国奴隶的本钱。”

朱雀沉声道:“青龙大人说得太好了,这套军国耕战之法,是天下千古以来的第一暴政,无数秦国和六国百姓的血汗与眼泪,成就了秦王的名声而已,一个独夫民贼,可以对天下人任意诛戮,这皇权大到无法节制,一旦出现一个暴君,穷奢极侈,只为个人享受,或者是好大喜功,不断对外征战,那天下百姓就是水深火热。此等暴君,没了贵族,没了世家大族作为牵制,必会为所欲为,我们黑手乾坤的建立和存在,就是要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玄武长舒了一口气,看着白虎,说道:“现在,我们大晋看起来又要出一个商鞅了,刘裕打着为民请命,为国北伐的旗号,想要在军中教将士们识文断字,这就是架空士族的最关键一步,一旦这些人有能力回乡为吏,能有效地控制住基层了,那刘裕就再也不需要我们了。当年商鞅变法,就是让秦国可以不依赖于士族就有效治村,是让秦军把在军中学的那套用于民间,而刘裕更狠,直接让丘八识字了,要是这个计划成功,以后还有我们世家子弟的活路吗?”

白虎微微一笑:“那玄武大人觉得有什么办法可以制约这个政策吗?刘裕用的可是阳谋啊,他要丘八们识字,是为了看懂军令,学习兵法,自己写家书这些,有文化的军队才是有战斗力的,这点我们如何反驳呢?”

青龙冷笑道:“我有一计,或者说一个口号,可以打出来反对刘裕的这一招,那就是,知识越多越怕死!”

第5369章 似是而非清谈法

朱雀先是微微一愣,转而笑了起来,一边笑,一边拍手道:“青龙大人的这个提法简直是绝了啊,是啊,自古仗义每多屠狗辈,也就是说,无知者无畏,因为没文化,所以不怕死,而一旦读书多了,明礼节,重生死,就不会把别人的命不当命了,这是仁义礼仪的基础,一旦有了仁义礼仪,那就不会把象野兽一样地杀戮当成荣誉之事,自然也会对自己的生命,更加珍惜啦。”

玄武也满意地点头道:“不错,确实如此,上古以来,本来士族,士人都是贵族的后代,最早的贵族,都是从部落,氏族时代的征服者中产生的,往往是部落中的武士,最善战好杀之人,但他们从部落到城邦之后,定居了下来,意识到了打打杀杀不是办法,靠以杀立威,以仇恨和恐怖来统治,终将会自食其果,看看现在的北方胡虏就知道,他们可以一时靠了武力打天下,但坐天下之后,一旦安于享乐,很快就会腐化堕落,不再能打了,一旦失掉了武力的优势,那给昔日被征服和奴役的敌人们反攻倒算,报仇雪恨,就是早晚的事了。”

“想那石赵帝国,羯胡所建,石勒建国之时曾经横行天下,就是那大魔头石虎,也是一代战神的存在,可也就区区十几年的功夫,因为宗室内斗,自相残杀,本部人马的战斗力迅速下降,终被冉闵所灭,不仅国破,而且举族都给报复性屠戮,以至于羯胡一族,几乎绝种,这就是为何从游牧部落转型为农耕定居之国后,必须要讲仁义,求和谐,君子和而不同,不能再以肉体消灭,灭部毁城作为主要的立身之本了。”

白虎微微一笑:“所以最能打的贵族子弟们,成为了国人,而国人是承担战争义务,以当兵和打仗为荣誉的一个人群,他们也要学文化,也要知礼义,君子六艺里,既有文化,又有战争之道和军事之学,要的是文武双全,可并不是青龙大人说的什么知识越多越怕死啊,春秋之时,各国国君还得亲自上战场,亲自在战车上作战呢,就连天子,也不能避免呢。”

青龙冷冷地说道:“可是到了战国之后,这就变了,随着战争的法则改变,越来越多以前被征服的其他部落和国家之人,就是那些只能从事农业生产,不得从军的野人们,被解除了从军的限制,于是国人们变成了士族,野人们变成了黔首,士族从此风花雪月,知书答礼,越来越不亲自上阵杀人了,而野人出身的那些底层百姓,平时需要耕作种田,以交税赋,战时又得从军上阵,拼个你死我活,这就是士庶之分,高寒之别,劳心者治人,说的就是士族,劳力者治于人,说的就是庶民。这不就是看知识的多少,身份的高下吗?”

白虎点了点头:“表面上看,确实是这样,可是青龙大人似乎回避了一点,那就是这个士人和庶民,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国的士人,如果给他国所灭,那就会沦为亡国奴,成为庶民,而立了军功的庶民,在战国开始的各国变法改制后,也可以以功得爵,一跃成为士人,如果连续几代都有战功,那就可以拿到士爵,不再成为庶民,这些都与知识的多少无关,只与人的欲望有关。”

青龙沉声道:“有了知识,有了文化,就可以知兵法,指挥千军万马作战,自己则远离前线,不用冒着生命危险去搏战,而那些受制于人,受将帅驱使的普通士卒,则只能冲锋陷阵,刀山火海,这不就是因为他们没文化,身份低下,所以只能从事这些卖命流血的危险工作吗?你以为个个都跟刘裕一样,自己冲第一个啊?古之名将帅,多半是不用这么拼的呢。”

白虎微微一笑:“青龙大人,你觉得你说的这种所谓的儒帅,兵家,象谢玄那样,谈笑抚琴之间就能决定天下大战的胜负,这样的将帅,能有几人?大多数更多的是贪生怕死,畏敌如虎,拿着不敢上阵当成风范,躲在后方帅帐之中吓得瑟瑟发抖的无能之辈吧,这样的酒囊饭袋,我们大晋南渡以来层出不穷,你真的要觉得这些是多荣耀的事吗?”

青龙的脸微微一红,说道:“是酒囊饭袋还是运筹帷幄,我们暂且不争,但我说的那些知识越多越怕死,越不愿意亲力搏战的事实,你总得承认吧。”

白虎点了点头:“不错,这点我承认啊,确实是读书越多越怕死,倒也不是什么知礼义明仁义,纯粹就是书读多了会觉得这个世界太美好了,自己得好好活着,好好享受,偏偏有能力读书的人,一般也会有足够享受的条件,那自然舍不得去冒生命危险,打仗冲锋了。从这点上说,你讲得不错。”

青龙得意地笑了起来:“难得神机妙算的白虎大人,也同意我的看法啊,那这个口号,是不是足以阻止刘裕的这个计划呢?”

白虎轻轻地叹了口气,看向了玄武:“玄武大人觉得可以阻止吗?”

玄武不动声色地看着朱雀:“朱雀大人,我想先听听你的意见。”

朱雀笑了起来:“从青龙大人一开始提议时,我就拍手叫好了,现在连白虎大人都论证出青龙大人讲得不错,那我还有什么反对的理由呢?”

玄武轻轻地叹了口气,摇头道:“似是而非,这在清谈中,是大忌啊,白虎大人一直是在诱敌深入,让青龙大人主动暴露出破绽,你的这论玄能力,越来越高了,不过,在黑手乾坤的议事时,最好别这样。”

白虎微微一笑,点头道:“谨遵玄武大人的教诲,以后我定会注意。”

青龙的眉头一皱,沉声道:“看来玄武大人觉得我说得没道理啊,那我很想听听,玄武大人如果站在刘裕这一方,会如何来反驳的说这个知识越多越怕死呢?”

玄武平静地说道:“很简单,怕死立不了功,得不了爵,得回家继续面朝黄土背朝天,被那些不怕死,立了功的人管着,欺负着,那你还能怕死吗?”

第5370章 富贵还乡别战场

玄武平静地说道:“很简单,怕死立不了功,得不了爵,得回家继续面朝黄土背朝天,被那些不怕死,立了功的人管着,欺负着,那你还能怕死吗?”

青龙笑了起来,说道:“这个话真的是绝了,无懈可击啊,按你这说法,只有不怕死的,打仗才能立功?那我们世家子弟这么多人,他们的功劳是怎么来的呢?他们也没到前线去冲锋陷阵吧。”

白虎摆了摆手:“我们的世家子弟和士族军吏们跟着能混军功,是因为提前就做了交易,是他们家捐了粮草,出了丁壮,以实际行动支持北伐和战争,这才让他们有从军的资格,这才让他们可以在战后评定是拿到事先商量好的回报。可是普通的军士哪有这个资格?你以为同样入伍,同在一线战斗部队的兄弟们,怕死在后面缩着,吼几嗓子,放几箭,却不冲上去砍人斩首,这样有军功吗?”

青龙脸上的笑容渐渐地消散了,他喃喃道:“你说的有道理啊,确实,普通将士要军功,那得拼命才行,惜命怕死,不冲在前面,连尸体的脑袋都没机会去砍呢。哎,这个斩首论功的法则虽然残忍,但确实是只有利于勇者,强者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