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韩博毫也不在意这些,毕竟有越国公的面子在。韩博毫细细问过了墨珣遇上山贼的情况,但心中仍是疑惑得很。毕竟墨珣他们出事的地点已经是京都地界了,更何况临近过年,京中戒备也更是森严,按理说山贼在这种时候应当是不敢随意靠近京城的。但墨珣说得有理有据,韩博毫便让文书将这个案子记录下来。
不多时,林府派来的家丁也到了。所言不如墨珣详细,但却表示府中有数名下人仍在城外。
韩博毫先头见天色渐暗,原是想放到明日再处理,却不料还有活口,这边纠集了一匹官兵出了城。墨珣形容的位置很是好找,就在官道上头,而林府的大少爷也是走的官道遇上那批匪徒的。这就不需要墨珣带路了,韩博毫让墨珣与林府的下人都先回去等消息。
等墨珣再次回到国公府,越国公已经从宫中回来了。赵泽林也已经给墨珣他们准备好了接风洗尘宴席,虽然只是四个人用,但还是摆了很多菜。
席间,墨珣主动表示自己已经知道“解元”身份没了,也省得两位老先生欲言又止。他俩见墨珣真不当回事,便也直接略过这茬,继续吃菜。
墨珣在回程途中遇上山贼的事虽是赵泽林告诉越国公的,然而具体情况却是由陆云书补充。陆云书把墨珣形容得非常厉害,甚至将墨珣杀死匪徒的样子形容得是世间罕有。越国公说起这事时为墨珣感到骄傲,然而他却仍是十分严肃地警告墨珣,“以后万一再有这种情况,不要逞强,一定要量力而行。”
墨珣自然点头应了,这次他也是估算过的。他对于自己的命,可比任何人都在意,绝不可能把自己置于险境。“这样说来,我是否应该跨跨火盆?”
越国公“哎”了一声,摆摆手,对这等事并不在意。
赵泽林接着说道:“你祖父当年带兵打仗回来可从来没跨过火盆。”信则有,不信则无。
墨珣听出了赵泽林的意思,也不再揪着这点不放。
“好小子,不愧是我师明远的孙子。”虽然嘴上警告了墨珣一通,但越国公还是觉得高兴得很。他招了个文武双全的孙子,如何能不高兴?
不过越国公的高兴劲儿过去之后,冷静了下来,“京师附近出现山贼这个事,你怎么看?”
“孙儿认为,京师附近的山贼与戴月山的山贼并无关联。”现在京城里的人只要一听到山贼就会自动归为“戴月山”,然而实际上墨珣却觉得他与林醉遇上的山贼其实就是一群乌合之众,甚至更直接说,应该是冲着林醉去的。
见越国公等着,墨珣便继续说:“我与这群山贼交过手,发现他们似乎并未经过统一的训练。不过是仗着人多,趁着年关捞一笔罢了。京里有怀阳府尹,而且还有军队驻扎,再加上圣上还有御林军。”墨珣停了停,“整个王朝最精锐的部队都在怀阳,我不信那些山贼当真敢铤而走险。”